本期主题:李白之明月夜

2019-09-18 05:57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渝州子规峨眉山

李白的一生.和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把月亮当成知己,以无限的热情讴歌着月亮。李白笔下的月.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美。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白笔下明月的清幽与缥缈.

古郎月行

唐·李白

小时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及浅析】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诗人小时候将月亮比喻成“白玉盘”“瑶台镜”,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呼”“疑”两个动词的运用,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这四句看似信手拈来,却才情俱佳,表现出李白清新俊逸的风格。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译文及浅析】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前两句写作者客居他乡时,在某一刹那产生的错觉。“疑是地上霜”的“疑”字表达作者梦中初醒,将清冷的月光错当成铺在地面上的浓霜。诗的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低头思故乡”的“低”字表现出诗人陷入沉思当中,思念起故乡和远在故乡的亲人。

短短四句诗,没有奇特的想象、华丽的辞藻,却描绘出清冷月光下,诗人夜半醒来,伴着皎洁的月光,抬头望望月亮,想起自己仍然是孤身一人,一股思乡的愁绪爬上心头。

全诗以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及浅析】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而下去渝州。

诗人以“峨眉山月”开始写起,写秋高气爽的天气中,天空中有清朗皎洁的明月高悬。“秋”和“月”构成了一个明朗清新的氛围。而月只有“半轮”,渲染了宁静优美的秋之意境。

次句“入”和“流”两个动词的连用,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后两句写诗人在夜里乘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表达了作者对离开蜀地的恋恋不舍之情,可谓句短情长。

这首诗写的是李白初次离开蜀地顺江而下时看到的景色和当时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月下独酌·其一(节选)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译文及浅析】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好似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月下独酌的场景。作者把天上的明月,月光下自己的影子,连同他自己在内,凑成所谓的“三人共饮”的画面,不仅笔墨传神,还表达了作者在失意中仍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的豪放个性。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及浅析】

在杨花落尽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这首七言绝句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首句选择杨花即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等意象,描绘了南国暮春的景象。次句直叙事件,“过五溪”可见迁谪道路之艰难。

后两句紧承上文,直接抒情。诗人以天上的明月为主题,进一步表明诗人的愁心与伤情。诗人担心自己的好友王昌龄,恨不得代他受過。无奈两人相隔两地,只能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问候在流离漂泊中的朋友。

猜你喜欢
渝州子规峨眉山
子规声声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重庆高温预警(外二首)
兰屿
兰 屿
峨眉山下
勇登峨眉山
峨眉山游记
掷笔槽
近代日本的“古典复兴”——以正冈子规的“古代发现”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