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9-18 06:46陈汝南王春颖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图书馆

陈汝南 王春颖

摘要:采用网络调查法,通过访问我国24所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的网页,获取其特色资源建设信息,分析当前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网页“特色资源”栏目不够明显、特色资源仅限内部使用及特色资源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等,提出了完善图书馆网站页面、提高特色资源建设力度、重视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等特色资源建设策略。

关键词:特色资源建设;古籍数字化;中医药院校;图书馆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9.04.001

中图分类号:G253;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9)04-0001-04

Abstract: Using the network survey method, accessing to the websites of 24 Chinese hospitals libraries in China, this article obtained inform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and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atus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libraries. For example, the “Special Resources” column of websites were not obvious enough;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were limited to internal us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were uneven. It also proposed some strategies for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uch as improving the website pages of libraries, enhancing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TCM books.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construction; digitization of ancient book;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ies

2009年5月,國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强调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需要,规划发展中医院校教育”;2016年2月,国务院颁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2],提出“将中医古籍文献的整理纳入国家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开展中医古籍文献资源普查,抢救濒临失传的珍稀与珍贵古籍文献,推动中医古籍数字化”;2018年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并实施《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意见》[3],明确“构建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结合”的总体目标。作为文献情报中心的图书馆,理应肩负起为中医药院校教学、科研及临床服务的重要使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尤其是特色资源建设,不仅关乎全校师生专业信息资源获取路径的顺畅,也关乎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因此,特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为当前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任务的重中之重。

1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现状

本文采用网络调查法,通过访问我国中医药院校(以“中医”或“中医药”命名的国家公立学校)图书馆的网页,以获取其特色资源建设的相关资料。共调研24所图书馆,包括北京、上海、南京、天津、黑龙江、广州、成都、辽宁、浙江、山东、湖南、长春、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西、陕西、甘肃、山西、云南中医药大学的图书馆,及河北、贵阳中医学院的图书馆(见表1)。其中,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及河北中医学院4所图书馆网页中未发现图书馆所建特色资源,故未计入表1。

1.1  特色资源的数量

本文按照各图书馆“特色馆藏”或“古籍特藏”界面所列资源计算其特色数据库的数量,剔除第三方数据库,以独具特色的馆藏数据库或自建数据库为有效计入单位。例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界面包含道藏医药文献数据库、馆藏中医古籍数据库、国外中医药法律法规数据库、中医医德文献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北京中医药大学师生著作学术文库,则该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按6个统计。经统计,20所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共建有106个特色数据库,并且各图书馆特色资源数量差距较大。数量最多的是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有13个特色数据库;数量最少的是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有1个特色数据库。拥有5个及以上特色数据库的图书馆共有10所,分别是长春、南京、辽宁、河南、广州、山西、北京、天津、福建、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图书馆,分别为13、10、9、9、8、7、6、6、6、5个,占所调查图书馆总数的50%,说明这些图书馆对特色资源建设比较重视。

1.2  特色资源的主题分布

中医药院校因其学科专业“特殊性”,图书馆特色资源类型主要以学科特色资源、古籍特色资源及地方特色资源为主(见表2)。

1.2.1  学科特色资源  在被调查的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中,学科特色资源的数量最多。中医药院校图书馆既是高校图书馆,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专业图书馆”,其学科特色资源建设关乎学校相应专业的发展与建设,理应受到重视。以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其近年来重视特色资源建设,依傍本校中医学科,共建有13个学科特色数据库。

1.2.2  古籍特色资源  为响应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推动中医古籍数字化”的号召,近年来,各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纷纷重视并积极开展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工作,被调查的20所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共建有17个古籍数据库,占特色数据库总数的16.1%,基本实现了中医药院校古籍数据库的全覆盖。例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有“馆藏中医古籍数据库”,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有“图书馆RFID古籍书库书目检索系统”,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有“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古籍全文数据库”,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有“中医药古籍数据库”等。古籍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中医古籍作为中国医学经典,还关乎中医医术的传承与延续,因此,中医古籍的数字化工作是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1.2.3  地方特色资源  在被调查的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中,地方特色资源与该馆特色资源总量相当,共包含16个特色数据库。我国传统医学文化受地理、政治、教育、经济、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流派,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各中医药院校图书馆收集、整理本地传统医学资源,建设成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据库。例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有“黑龙江名老中医特藏文库”“龙江医派学术思想数据库”,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有“闽港澳台中草药图谱数据库”“闽台中医药特色馆藏数据库”,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有“江中学术论文库”“江西省道地中药材库”等。

1.3  特色资源的地域分布

20所建有特色资源的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分布在全国20个省及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天津市、黑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辽宁省、浙江省、吉林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河南省、广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山西省、云南省、贵州省,覆盖了我国大部分地域。其中,特色数据库比较多的省份有吉林省、江苏省、辽宁省、河南省、广东省、山西省,共56个,占数据库总数的52.8%。特色数据库数量少的省份包括甘肃省、安徽省、陕西省等。总体来看,特色资源的地域分布并无规律,其特色数据库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当地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对特色资源建设工作是否重视,地理位置不是决定性因素。

2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网页“特色资源”栏目不够明显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将“数字资源”入口置于主页面,方便用户检索,但“特色资源”导航仍旧不够明显,甚至缺失,需要用户去仔细寻找、详细甄别。例如,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主页上设有“数据库服务”和“中药专题”2个入口,用户需要访问“数据库服务”栏目下的“中文数据库”,才能发现其中的特色数据库;而“中药专题”栏目下的“中药化学实验数据库”同样是特色数据库,但缺乏相关知识的用户,很难发现这一资源,容易错失获得该特色资源的机会。

2.2  特色资源仅限内部使用

在访问图书馆特色资源时发现,有些数据库仅针对校内用户,校外用户并无使用权限。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图书馆RFID古籍书库书目检索系统”的使用权限为“仅限校内”,点击链接后无法打开该检索系统;“中医药文化景点导游(建设中)”,其使用权限也为“僅限校内”,无法打开该网页。高校图书馆由于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师生,很多馆内资源不提供校外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特色资源的利用率,无法充分发挥特色资源的作用。

2.3  特色资源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

在整理、总结特色资源数据时发现,各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之间特色数据库的差异明显。从数量上看,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有特色数据库13个,而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有特色数据库1个,甚至有的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并未建设特色数据库。从质量上来看,有的图书馆特色数据库页面精美、内容丰富,有的图书馆其特色数据库只是一些文字介绍。特色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会导致图书馆间的发展不平衡,这会影响中医药院校的建设与发展,也不利于中医药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3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对策

3.1  完善图书馆网站页面

图书馆网页是馆藏资源与服务宣传的平台,是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平台,特色馆藏是图书馆重要的文献资源[4]。各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的网页制作者除了将“电子资源”的入口置于首页,还应单独创建“特色资源”或“特色数据库”或“自建数据库”等导航栏,将其或列入“电子资源”二级目录、或置于醒目位置,以方便用户查询和使用。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该馆主页上设有“特色资源”,鼠标一旦移动至此栏,读者便可直接看见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拥有的特色数据库,包括江苏特色医学流派专题资源数据库、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古籍全文数据库、南京中医药大学民国医药书刊数字化服务平台等,并可直接点击数据库名称进入该数据库页面,使用体验良好。

3.2  提高特色资源建设力度

建立特色馆藏,不仅能够对高校的学科建设、整体发展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还有利于自身的信息化发展[5]。当前,国内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水平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源自图书馆对特色资源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同,重视、珍惜本馆、本地特色资源的图书馆才会大力度建设其特色馆藏,而缺乏资金、不重视特色资源建设的图书馆往往疏于建设自己的特色数据库,这便形成了恶性循环,也拉开了各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数量间的差距。建议缺乏特色数据库的图书馆应提高对特色资源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根据中医药院校的学科特点,使特色数据库成为本馆特色资源的补充。

3.3  重视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

中医古籍具有历久弥新的史学与实用价值,中医古籍数字化,既是当代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不可忽视的一环,也是中医药学知识信息的延续[6]。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图书馆普遍已经开展中医古籍数字化的工作,陆续建成了本馆的古籍数字化平台。建议已经建成古籍数字化平台的图书馆,应积极搜集中医古籍,进一步完善中医古籍数字资源;还未开展中医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图书馆,应提高认识,响应《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  2030年)》中“推动中医古籍数字化”的号召,认真筹备、推进自身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09-05-07)[2019-02-22].http://www.gov.cn/zwgk/ 2009-05/07/content_1307145.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EB/OL].(2016-02-26)[2019-02-22].http:// 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6/content_5046678.htm.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意见[EB/OL]. (2018-04-11)[2019-02-22].http://rjs.satcm.gov.cn/zhengcewen jian/2018-04-11/7100.html.

[4] 鄂丽君.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现状分析[J].图书馆建设, 2009(12):19-23.

[5] 邵平.高校图书馆开放特色馆藏建设的必要性及方法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6):64-65.

[6] 陈汝南,裴丽.方书古籍数字化信息平台实践研究[J].中医药学报, 2016,44(4):63-65.

(收稿日期:2019-05-07)

(修回日期:2019-05-24;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以供给侧改革为引领,提升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中医药院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研究
西南边疆高等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
中医药院校开展ESP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中医药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