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重庆市群众就医“三大难题”的建议

2019-09-18 08:00李国文
重庆行政 2019年4期
关键词:药品医疗群众

李国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人幸福快乐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象征。随着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向往,“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成为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一、重庆市医疗卫生服务基本现状

全市群众健康水平持续向好,人均期望寿命77.64岁、孕产妇死亡率十万分之14.24、婴儿死亡率4.13‰,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92.7%,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是服务条件逐步改善,建成三甲医院36家,区域辐射能力增强,“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建成。二是服务水平逐步提升,有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两院院士6人,国医大师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0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突贡专家等国家级人才100名。烧伤、创伤、儿科等学科国内领先。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14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群众满意率70%;综合防治结核病、艾滋病、综合防控地方病、慢性病,连续10年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

二、群众就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看病难

一是基层治愈难。基层引人不易,医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每年乡镇卫生院公招流岗率50%,产科关闭达80%;服务网底不牢,村医年龄偏大,只退不进,无村医执业的村29个,60岁以上的村医20%;基层竞争力不强,无住院功能的卫生院15%以上,近5年全市卫生院总诊疗人次占比由16%下降到12%,出院人数占比由35%下降到24%。二是名医名院就诊难。优质医疗资源少,50%的三甲医院在主城,缺乏上规模的社会办医;重点医学学科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只有1个,无医学类院校和学科入围“双一流”,无医院进入复旦大学发布的《医院排行榜》前20名;高端人才少,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占6‰,千人计划人选占1‰;中医药类省部级科研成果少,无独立中医药学院。三是分级诊疗难。群众健康意识差,不愿投资健康,“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的问题突出;群众不信任基层医生,对签约服务理解有偏差,51.5%的认为家庭医生是私人医生,78.2%的希望随叫随到;市县乡三级医疗报销差距小,医保激励作用未发挥,大医院“一床难求”,基层“门庭冷落”。

(二)看病贵

一是补偿性投入不足。医保筹资水平低,第一档每人每年220元、第二档550元,低于周边省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投入少,市级每年1亿元,区县无配套资金;公立医院补助水平低,占总支出的8.68%以及一些由财政承担费用的转嫁,增加了群众医疗负担。二是部分药品价格虚高。现行药品销售模式未彻底改变,生产企业想方设法维持原有药品终端价格;集中采购全国未形成“一盘棋”,企业不敢降价,价格壁垒未打破;低价药生产企业不愿生产,销售企业不愿销售,大医院不愿使用;地产品种政策扶持争议大,采购价格普遍高。三是医疗行为不规范。“小病大治、小病豪治”,大检查、大处方存在;群众迷信“进口药”“高端设备”比较普遍。

(三)看病烦

一是基础设施滞后,部分医院外部环境脏乱差、内部环境不整洁;电梯数量少、污水处理设施落后;停车位少、车子满院跑。二是服务能力滞后,部分医院就医流程布局不合理、医院标识设置不规范、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便民信息化建设不够,缴费排队多、取药地方少,“漫漫长队挂号烦、昙花一现医生面”。三是人文关怀滞后,部分医院母婴设施缺、无障碍设施少、厕所私密性差、医务人员工作区域人性化设计不够。

三、解决群众就医难题的建议

(一)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实施“3大行动”。实施“领航人才”行动,建立院士工作站、首席专家工作室,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1000名。实施“枢纽人才”工程,按照业务收入的5%~10‰,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建立全科医生岗位津贴,按当地人均绩效水平的2~3倍核定绩效工资。实施“守门人才”行动,推行“县聘乡用、乡聘村用”,对到乡级工作的本科生直接选聘;对全科医生等紧缺人才考核招聘;探索“村来村去”定向培养,建立村衛生室奖励津贴,对到村级工作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每月给予200元~500元津贴。二是抓好“3大项目”。抓好重点学科项目,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临床医学院,创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家、区域医学重点学科20个,力争10个以上学科全国排名前10位;抓好“强基施提质”工程,建设中医药大学,推广卫生适宜技术150项,力争每个区县有1所三级医院;抓好紧缺专科项目,在眼科、肿瘤、精神等专科以及康复、体检等领域,打造品牌服务机构,确保所有三级综合医院有儿科门诊,区县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设置有病房的儿科,有1所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三是打造“3种模式”。打造医疗集团,整合医疗资源,推进集团内同效管理、同质服务;打造医共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级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实现“医通、人通、财通”;打造远程医疗协作网,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建设区域内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四是健全“3种制度”。健全医保分级定价机制,适当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的报销差距;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横向联动”、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纵向联动”;健全双向转诊,减少三级医院常见病患者比例,县域内就诊率90%以上。

(二)提升医疗保障水平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府办医,落实6项投入责任,提升公立医院财政直接补助收入占比,力争到2020年达15%左右;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提高个人筹资水平,探索个人账户全家共享制度,全面推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二是加大药品供应保障力度。理顺重庆药品交易所管理体制,将其业务主管部门调整为市医疗保障局;推进医保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非医保药品联合采购、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挤干药品耗材价格“水分”;调整地产药品扶持政策,做大做强优势创新品种。扩张基本药物目录,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制度,加大储备,确保患者用药不断供。三是加大打击惩处力度。加强医疗行为监管,加大对大处方、大检查的查处,加强对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等药品的监管;实施医保医师制度,推进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打击药品流通领域灰色交易,查处打击骗保行为;建立医生诊疗行为个人档案和违规扣分制,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确保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下降到28%,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到30%以下。

(三)提升群众就医感受

一是优化就医环境。坚持“造绿”“管绿”并进,确保既有医院绿化率不低于30%,新建医院不低于35%。坚持“治乱”“提质”并行,治理院内环境卫生,建设智慧停车系统,新建三级医院按地上每百平方米建筑配建停车位1.5个、二级及以下医院1.2个;开展医院“厕所革命”,建设标准化厕所;开展“清洁厨房”活动,让群众吃得放心舒心;加强医疗废水废物处置,规范全程管理。二是细化便民措施。实施分时段预约服务,增加三级医院预约门诊号源,医联体内上级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20%的门诊号源;开展自助服务,缩短挂号、收费、取药时间;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向患者提供检查结果推送等服务。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心理疏导等服务。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公立医院信息接入全覆盖,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成智慧医院10家,二级以上医院远程医疗服务覆盖率100%。三是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开展医疗行业作风建设、过度诊疗专项整治,实施“处方集中点评”,严厉打击和惩戒医疗腐败行为;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  者: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政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药品医疗群众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