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生共情能力的培养

2019-09-18 08:56伍雪容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破窗效应善良马太效应

伍雪容

摘 要:学生遭遇的环境,其文明程度和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要实现“以德立人”的目标,就要注重对学生的正义、善良的共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马太效应;破窗效应;正义;善良;共情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7B-0040-02

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导思想,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轨迹以及情感,引导学生打开心扉,小心翼翼地触摸他们心灵世界的善點,帮助他们开启善念,从而让他们形成善恶是非观念。而要实现“以德立人”的目标,就要注重对学生的正义、善良的共情能力的培养。

一 、生活境遇与共情

所谓共情,就是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生活遭遇会影响人的共情能力。在讲求礼义廉耻的环境中,人会拥有善良的信念;在充满暴戾的环境中,人则会形成恶念。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会对初中生产生巨大影响。学生遭遇的环境,其文明程度和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如果生活在一个礼让、谦卑、优雅和温暖的社会中,学生会是言行举止优雅、品行纯良的人。环境、风气熏陶着学生;如果学生生活在一个讲求尊卑有序、亲疏有别的差序格局,那么学生就会形成等级化的共情,导致学生对人对物的亲和、友善和同情的缺乏。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校风的好坏,对学生品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谓校风,追根溯源,其实就是人的文明程度。校风不仅是指规章制度,而且体现生活于其中的人的精神状态。如果教师群体自以为是、彼此相轻,那么,学生品性会深受影响,难以形成君子品格。关于这种影响,心理学家早已得出结论:孩子小时候得到的爱愈多,长大后对周遭的爱和同情就愈多。所以说,教育就是老师用善良的品性去教育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正气、理想和担当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有德行的人,这就是“以德立人”。

为此,学校教育应该消除那些有悖“以德立人”的风气。首先,要消除“马太效应”。根据义务教育要求的公平性、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学校教育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但事实并非如此,学校高度统一的评价机制让理论上的平等很难实现,因为没有分数就没有话语权,这就导致各种不良风气的滋生。其中,对校风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马太效应”,造成优秀群体越来越优秀,生活工作越来越如意。这效应,使 “优秀族”教师几乎垄断各种评优、评先进、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工资增长和国内外各种级别的培训。这种资源的垄断,必定引起大部分人的心理震动,导致“普通族”教师对教师阶层固化深感无奈,有种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打不破阶层壁垒,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达不到优秀。从此,心理失衡、自怨自艾成为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样的生活态度,自然形成相应的校风,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共情,正所谓有其师必有其生。有其校风必然有其师生。这种环境下的“普通生”无心学习。

如果说“马太效应”忽视了绝大部分人的发展的话,那么“破窗效应”则低估了少数负面的影响。如果校风中一些不良问题被忽视,那么负面影响产生的危害不可估量。如果一所学校充斥着尖酸刻薄、彼此相轻、亲疏有别、尊卑有序和流言蜚语等,那么校风是混沌的。生活于其中的人也是缺乏阳光、纯洁、友善和同情的。人世间要充满温暖和仁慈,人就要学会并拥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和“羞恶之心”,成为有善良信念的人。

二、张扬学生人性之善

孟子认为,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就是善,人天生具有良知、良能,人与人之间的仁慈和厚爱是人生的常态。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愿世界温柔以待每个生灵。善良即是纯真,即是美好,这正是我们人类追求的人文情怀。

正因为善良与纯真,生命才鲜活。所以思想道德教育要珍视学生善良与纯真的天性。老师要言传身教,用善良的力量唤起学生善良的本能,用人格尊严不断强化学生人性的善念。上善若水,师生彼此要温柔以待。

然而,人性的本能总是趋利避害,“自私”成为人性固有的弱点。面对困难与选择,人总会选择“利己”。人性具有“恶的普世道德价值”。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可以分成三种:希望自己快乐,希望他人痛苦,希望别人快乐,并将之分别概括为利己、恶毒、同情,利己和恶毒是非道德的推动力,只有基于同情才是道德行为。同情在这三者中所占的比例越大,道德程度越高。对于非道德,他说:“每个人的内心都确实有着某种野蛮的兽性——有机会它就张牙舞爪、肆意咆哮,就会伤害他人。”这也就是荀子所说的“性恶论”。所以,思想道德教育不但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不管哪个“人性说”流派,其相似点都是倡议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张扬人性中的善性、善念,摒弃人性的自私与凶恶、残忍与暴戾,使社会因良知而更加人性化。

要张扬人性之善,先要引导学生善待自己。正确看待与对待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缺点,理性地对待自己的优势与短板,挖掘自己的潜力,找准前行的着力点。面对困难不急不躁,面对强手不卑不亢。引导学生们明白是人总会有不完美、有失望、有遗憾、有困难,这些都是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得失,让学生们懂得人生不是攀比和决战,而是不断地接纳和完善,从而成为天性中最完美的自己。人要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勇气。为此,教育者要根据学生逐渐丰富的生活,站在他们的角度,聚焦其遭遇或将面临的成长困惑和道德难题,对其进行善意的引导。唯有这样,才能避免形成可怕的自尊和可怜的自卑,从而避免人性恶的滋生与膨胀。这就要求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与方法远离傲慢与无理,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们避免遭遇屈辱感,从而怨恨无从所生。

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看见善良的自己、触摸善良的本性、释放善良的能量,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有道德良知、有公共关怀、对自然谦卑、对生命尊重。

思想道德教育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重构人的心灵秩序,恢复人的善良与天真,建构一个有温度的人性化社会,让学生懂得从爱自己开始,爱生命中所有的相遇,包容与宽恕周遭,当然更要包容和接纳自己。

诺斯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指出:“人类行为比经济学家模型中的个人效用函数包含的内容更为复杂。在许多情况下,人不是在追求财富最大化行为,而会着眼于利他和自我约束。”经济学里,每次采取经济行为都要以最小代价去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理性人”尚且如此,充满了温情。所以不管人多么“理性”与“自利”,总会有对他人充满关怀的一面。这就是人性。善性是一种纯粹的存在,人需要去寻找并为它而共情,这样它才会出现,才会引导人前行。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反移情的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诺斯. 刘守英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

猜你喜欢
破窗效应善良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这个世界处处都是『马太效应』
破窗效应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从“破窗效应”看管理
浅谈动漫作品中原始单一的反面人物
从《西游记》看战胜心魔
论“破窗理论”及其在环境犯罪防控中的应用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情感美
马太效应下的中国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