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激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019-09-19 02:27许秋梅
湖北畜牧兽医 2019年8期
关键词:防治

许秋梅

摘要:分析了热应激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应对热应激的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热应激;猪;繁殖性能;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9)08-0014-02

猪的热应激是指猪受高温天气的影响引起机体的一系列异常反应。由于猪先天缺乏汗腺,对热比较敏感,只能通过呼吸、排尿及不停地饮水来降低体内的余热。因此在炎热的夏季,猪发生热应激的可能性很大。

当环境温度变化超出机体的适应和调节范围时,体热平衡将被破坏,出现体内积热过多,引起体温升高,生命机能随之发生障碍,导致猪生长缓慢,种猪生产力下降,甚至出现中暑、死亡等情况(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猪的体感温度见表1)。因此,夏季预防热应激成为养猪管理的重点。

1  高温对种公猪繁殖力的影响

公猪的睾丸游离于身体之外,阴囊会随着环境温度的高低而收紧或放松,以此来调节睾丸的温度,以达到公畜生精和精子存储的温度要求。公猪通过阴囊热调节机制保持睾丸温度比肛温低2~3 ℃,当环境温度高于33 ℃、公猪深部体温超过40 ℃(正常体温为39 ℃)时,就会导致睾丸温度升高,精细管上皮变性,影响精子生成,使精子数量减少。在附睾中发育的精子会受到损害,活力降低,畸形精子比例增加。高温会引起精液品质变差,与配母猪的受胎率降低。热应激也使公猪性欲降低,无性欲的比例增加。

张晓峰等[1]在高温条件下观察公猪睾丸细胞形态学变化,光镜下可见正常睾丸细胞呈梭形,依附生长。高温处理1 h后可观察到细胞变圆,随着时间延长,变圆的细胞数量增多,并有部分细胞脱落。电镜下可见高温处理后部分细胞水肿,线粒体发生部分或广泛变性、线粒体嵴肿胀或消失,细胞表面突起减少,尤以43 ℃处理2 h组和43 ℃处理2 h+37 ℃處理6 h为明显,具体如下:A:对照组,线粒体情况完好;B:43 ℃ 1 h+37 ℃ 6 h,线粒体部分变性;C:43 ℃ 2 h,线粒体部分变性,线粒体嵴消失;D:43 ℃ 2 h+37 ℃ 6 h,线粒体广泛变性。

生物机体在生理、病理情况下可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正常情况下,机体内ROS的产生和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过量ROS对生殖细胞产生损伤作用,可诱导生殖细胞发生凋亡,直接或间接参与生殖疾病的致病过程。生理状态下线粒体是ROS产生的主要部位,一方面线粒体利用氧产生ATP,供机体能量需求,同时也生成ROS自由基损伤线粒体本身。在热应激条件下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学变化(线粒体嵴肿胀或消失),说明高温可能使种公猪睾丸线粒体结构受损,导致其生精功能降低。

2  高温对种母猪繁殖力的影响

高温对母猪发情、配种、妊娠均有一定的影响。高温使性激素分泌减少,母猪发情率下降,持续的高温及频繁的热浪降低母猪繁殖力的机理可能与内分泌系统有关。首先,热应激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母猪因受热应激的刺激激活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可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以对抗应激。然而,ACTH分泌的增加反而抑制了垂体前叶分泌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激素LH),尤其是LH的分泌。而LH分泌减少的后果必然是卵泡发育受阻及排卵抑制,同时也会使雌激素的分泌下降并抑制黄体的生成及孕酮的分泌,在生产中出现各种繁殖障碍。其次,温度高时,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素以及皮质醇浓度降低,而30 ℃自由采食状况下,产后第19天的三碘甲状腺素、皮质醇、泌乳刺激素浓度与哺乳第2~3周的窝重呈正相关。母猪配种前、后各1~3周内遭受热应激,卵子的形成、发育、排卵以及早期胚胎的着床都会受影响,导致产仔数减少。妊娠期的后1/3是胎儿体重增加的关键时期,高温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加之高温使母猪采食量减少,营养不足,同时大量血液流向皮肤以增加散热,使胎儿供血和营养供应不足,从而造成胎儿出生重小,出生后生长缓慢。此外,热应激对母猪妊娠后期经胎儿的被动免疫传递也有影响,使新生仔猪对某些特定传染病缺乏免疫力。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根据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适宜环境温度范围搞好防暑降温工作

在高温环境下,猪的血液流向皮肤,猪的体表温度很高,加强通风能增加热量从体表的散发,有助于散热。具体措施:猪舍加强通风散热;周边种植高大乔木,减少太阳直射和红外辐射;可以选用白色泡沫板在屋顶或阳光照射窗口作为隔热层;在一天最热的时间为猪喷淋降温(有条件的猪场可安装喷雾设备,无条件的养猪户可用水管为大猪喷水降温,喷水后要加强通风,避免产生的高温高湿对猪造成更大的影响和危害),加强蒸发散热;对于种公猪,每天要冲洗2~3次(公猪睾丸外露,极易受到高温侵害,温度超过32 ℃,对公猪精子品质影响可达50 d以上。但是在公猪配种刚结束时是禁止冲淋的,因为过冷水易造成其四肢麻痹甚至瘫痪);增设降温系统,地下有水源、可以打井的地区可在猪的躺卧区地板下部铺设多排水管来传导降温,条件好的采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可降低室内温度4~7 ℃(平均4.8 ℃),并可改善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条件。

3.2  加强饲养管理

盛夏炎热季节,一定要保持猪有干净、充足的饮水,且水温尽量保持凉爽(最好用山泉水或深井水),防止水管、水箱在太阳下暴晒,导致饮水太热;调整饲喂时间和饲喂方式,高温季节喂料时间以清晨和晚上气温较低时为宜,尽量避开正午时间饲喂;饲喂方式以拌湿料喂猪为宜;降低饲养密度,猪为了散热身躯须充分伸展,饲养密度大不利于猪的散热,一般饲养密度以降低1/4~1/3为宜;保持圈舍卫生,减少病原菌侵入的机会;减少人为应激,注射疫苗和转群应安排在清晨或晚上气温较低时进行,并避免突然改变饲料、人员、环境等。

3.3  合理调整饲料配方

高温条件下,猪为了减少体增热,减少散热负担,势必会减少采食量,造成猪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应对饲料配方做必要的调整来应对热应激。

选择适口性好、新鲜质优的原料配合饲料,降低粗饲料的比例,以减少体增热的产生;热应激猪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饲料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应提高1~2个百分点;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猪的主要能量来源,但是碳水化合物的体增热大于脂肪,油脂容积小,净能值高,体增热少,是高温条件下猪理想的能量来源,所以应适当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提高能量水平(添加3%以内的油脂);适当提高维生素的添加水平,补充维生素C 150~200 mg/kg,维生素E 80~100 mg/kg,能够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其抗热应激的能力;配合饲料(仔猪料除外)中添加0.2%~0.3%的小苏打,以缓和热应激导致的酸过量,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在饲料中添加具有开胃健脾、清热消暑功能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如山楂、苍术、陈皮、槟榔、黄芪等);日粮中添加对抗热应激的添加剂如二甲酸钾(其中钾离子维持机体的离子平衡,缓解热应激);对于种猪,夏季可喂适量的青饲料,提高猪群食欲和抗应激能力。

猜你喜欢
防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