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钟嵘《诗品》评“潘岳诗”之源流

2019-09-20 05:36曾子适
文学教育 2019年25期
关键词:潘岳诗品诗作

曾子适

钟嵘《诗品》于诗体渊源,往往以“其源出于”、“宪章”、“祖袭”等起首,探溯其源流。然于诗人渊源之具体所指,笔者认同王叔岷[1]17、张伯伟[2]37二先生之观点,以“其源出于”为诗体渊源之类似,意在探溯流派之别;“宪章”、“祖袭”有模拟、师承之意。[i]我们认为,钟嵘具体而又系统地探溯诗体流派,对于诗歌继承、发展具有创造性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钟嵘在这方面上仍然存在论述不充分、源流关系趋向简单的问题。本文由此展开论述,以钟嵘《诗品》收录诗作为研究对象,重新探讨“潘岳诗”之源流问题。

1.“其源出于仲宣”考

从钟嵘《诗品》中对于诗人流派之论述可得:“楚辞-李陵(文多凄怆,怨者之流)-王粲(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潘岳(其源出于仲宣)”,一脉承接皆有“怨”之特征,但钟嵘论潘岳“其源出于仲宣”而非源出李陵,而直接说其出于王粲,则可见王粲诗与潘岳诗中共同还存在某种李陵诗中不存在之特征——“文秀”。下文从“诗作情感”、“文辞风格”与“句式应用”三方面论述潘岳诗与王粲诗之渊源。

一是诗作情感。王粲诗歌创作可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王粲身经汉末乱世,其颠沛流离之生活带给他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与丰富的写作素材,创作出以《七哀诗》为代表的诗作,其诗钟嵘评之为“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谢灵运评之为“遭乱流寓,自伤情多”;陈延杰评之为“写兵乱之象,凄怆欲绝,所以沈约称《灞岸》之篇,而叹为茂制也”。[1]160-161由此可见,王粲前期动乱生活对其诗作中凄怆情调影响之深。而后期的诗歌主要体现在侍从文学创作上,其文学价值不可与前期并提,后世对王粲诗作研究,亦多从前期作品入手。

潘岳诗亦有悲情所在,《晋书》论潘岳“岳美资仪,辞藻艳丽,善为哀诔之文。”[3]46其《悼亡诗》、《内顾诗》亦是以凄怆为基调,慷慨悲凉,清绮华美。下文就王粲《七哀诗》(其二)与潘岳《内顾诗》(其一)[1]461-463、499-503、524-527进行对比分析:

王诗为滞留荆州之作,起句自问,以强烈的感情直抒诗人久客荆蛮之怨愤与苦闷。“方舟”四句借景映情,以日暮时之自然景观——方舟逆江、落日西沉、山冈余晖、谷底幽深,平铺出一种凄清气氛。“狐狸”二句引自《楚辞·哀郢》“鸟飞还故乡,狐死必首丘”,动物思归,何况乎人?思乡之情于此油然而生。“激流”四句则从视听角度,烘衬内心思乡念归之凄凉氛围。“独夜”六句则以拟人手法,以琴之“悲音”将诗人满腹哀愁宣泄而出。尾句则回扣全诗,直露胸中抱负无法实现、思乡念归之愁闷忧郁。汉末乱世之经历,更使王粲体悟到时代离乱之苦、人间世之忧患。

潘诗亦有类似情感体现,起句同为交代所处环境,因思“所欢”而登城四顾。春意盎然,带给诗人却非对生命之欢喜,反而衬托出内心思乡之忧愁。“漫客三千里”,以夸张之手法,展现内心身处偏远异地悲伤之情。“驰情”二句,用量尺定时光之流逝,绵绵相思之情、时光奔逝之感伤,种种凄怆之感流露而出。“夜愁”六句亦借用自然之景,以强烈对比之手法,感慨万千,并于寂静悲寥之氛围中悄然而止。

由上,我们可以发现,从王粲到潘岳,都存在着一种浓郁的凄怆情感,这种情感并不仅仅单纯只是源于时空阻隔之下的思念,亦有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社会现实的思考,《七哀诗》(其二)与《内顾诗》(其三)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王粲、潘岳的诗作成就。因此,从这一角度上讲,王粲、潘岳在诗作情感上的凄怆之情可谓一脉相承。

二是文辞风格。在体貌与性情方面,我们发现王、潘二人亦有相似之处。《文心雕龙·体性》评及二人为“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4]259,王粲是急躁勇锐,故而诗文锋芒突出、果敢有力;潘岳是轻浮敏锐,所以诗作锋芒毕露、音韵流动。相似的性情、才华造成二人作品风格近乎相似,王粲诗赋有清奇之感,往往倾诉对自然美的赞叹,如《杂诗》“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神女赋》“禀自然以绝欲,超希世而无群”等等。这种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诗句秀丽清新之感,在潘岳诗作中也有所体现,如《河阳县作》(其二)“归鴈暎兰畤,游鱼动圆波。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金谷集作诗》“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滥泉龙鳞澜,激波涟珠挥”,寥寥数句便将潘岳之“清绮”、“清丽”、“清艳”以及秀致的文字之美呈现出来。由此可得,在文辞风格上,潘岳效法王粲,亦有其根据所在。

三是句式应用。在句式的用法上,我们发现王粲句式经常出现在潘岳诗作中,同时,在全文的构思过程中,王粲风格也常在潘岳诗作中有所体现。如下列表一观:

由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在句式方面,潘岳“信美非吾土”(《在怀县作》(其二))即是仿作王粲“虽信美而非吾土兮”(《登楼赋》),“引领望京室”(《河阳县作》(其二))仿作“回首望长安”(《七哀诗》(其一));在诗作的布局方面,潘岳的几首诗皆是学习王粲《登楼赋》,以登城为诗作引子,以自然之景为铺垫,进而抒发诗人之情怀。

综上,从诗歌的诗作情感、文辞风格以及句式应用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得出,钟嵘论潘岳“其源出于仲宣”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潘岳与其他诗人

可以说,王粲是潘岳诗作的第一影响者,但通过梳理文献,我们发现曹植在潘岳诗歌创作中也占有重要因素。范晞文《对床夜语》载:

子建诗:“朱华冒绿池。”古人虽不于字面上着工,然“冒”字殆妙。陆士衡云:“飞阁缨虹带,层台冒云冠。”潘安仁云:“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巗阿。”……谢灵运云:“苹?泛沈深,菰蒲冒清浅。”皆祖子建。[5]858b

再则:

子建云:“朝游江北岸,日夕宿湘沚。”潘安仁云:“朝发晋京阳,夕次金谷湄。”……皆本楚词“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于县圃若。”[5]858d

由此两则材料可见,潘岳诗作用字之妙(如“冒”字)、句式应用之绝,源自其善于从前人处学习藉鉴,因而潘岳诗亦可称之为“有源自曹植处”。再比如西晋文坛宗师张华,张华在太康诗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于诗歌创作上的独特见解,对西晋诗人的诗歌创作起到明显的启示作用。张华所追求的是清新秀丽与情感充沛相结合,具体从其《情诗》五首中可窥一二,这些在潘岳诗作中都有迹可循,因篇幅所限,此处不便展开论述。

3.小结

西晋实行九品中正制,与上层士族子弟仕途之路相比,中下层士族子弟进身之路日渐艰难,在这大时代背景之下,“积年不调”对中下层士族的政治心态及价值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西晋中后期动荡的政治局面,中下层士族迫切需要抓住斗争时机,在动荡风云际会之时得有“从龙之功”,从而完成自我(亦或家族)社会价值的跃迁。潘岳则是这一阶层之代表人物,政治斗争之险恶、社会生存之艰难与人生岁月之苦短,种种不顺在诗人敏感内心中相互交织,最终形成充沛感情之诗作喷涌而出。就探溯诗体流派方面而言,钟嵘评潘岳“其源出于仲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于《诗品》中并无专就流派渊源关系之成因进行专门的探讨,以及在探溯部分诗人源流时过于单一化其“效法”之对象,而忽略创作者学习前人诗作,并非拘泥于单一个体。从这一角度上讲,钟嵘《诗品》探溯诗人流派之论点,亦有其不合理之处。

注 释

[i]王叔岷《钟嵘诗品笺证稿》:“所谓‘体源’,乃探溯其诗体类似,非谓师承……所谓‘祖袭’,乃有师承之意……‘宪章’与‘祖袭’同,亦有师承之意。”张伯伟《钟嵘诗品研究》:“《诗品》的推源溯流,其用语有三种:一是以‘其源出于某某’,一是用‘祖袭’;一是用‘宪章’。后两类用语往往指主观上有意识地模仿、师承。”见王叔岷《钟嵘诗品笺证稿》,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7页;张伯伟《钟嵘诗品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

猜你喜欢
潘岳诗品诗作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冲淡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典雅
兰铁成红楼诗作手稿
诗品出于人品
吴英昌《诗品二十四则·劲健》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述说
潘岳:生的漂亮,死的难看
美男子潘安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