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籼稻麦茬长秧龄机插秧不同播种期和播种密度比较试验

2019-09-22 11:39卞寿祥刘卫东李永和戴苏琴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机插秧播种期生育期

卞寿祥 刘卫东 李永和 戴苏琴

摘要    杂交中籼稻机插秧播种期的推迟与后期低温冷害对水稻抽穗灌浆及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决本地稻麦两熟田杂交中籼稻机插秧种植的风险,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麦茬杂交中籼稻长秧龄机插秧不同秧龄和播种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密度相同时30 d的秧龄产量最高,同样的播种密度50 g/盘播种量产量最高,播种期越早,成熟期越提前;提前规划播期及播种量,可避免因水稻在抽穗期遇低温冷害的影响。因此,杂交中籼稻机插秧应采用30~40 d秧龄,通过减少单盘播种量,培育大苗壮秧,保证适宜密度,能够获得高产。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长秧龄;机插秧;播种期;播种密度;生育期;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5-0008-02

盱眙县区域粮食生产主要为稻麦两熟制,水稻种植面积7.0万hm2,其中杂交中籼稻种植面积常年为4.7万hm2,占67%。近年来,盱眙县杂交中籼稻机插秧面积不断增加,但由于播种期较人工移栽育秧推迟,水稻生育期也随之延迟,穗期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难以达到预期产量目标[1-2]。因此,开展杂交中籼稻麦茬长秧龄机插秧的不同秧龄和播种密度比较试验,达到全程抗逆夺高产效果,降低杂交中籼稻麦茬机插秧种植的风险。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江苏省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盱眙)示范基地,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杂交中籼稻品种为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晶两优1212(国审稻20186010)。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不同播种期和播种量2个因素,设置3组、共9个处理,第1组为处理S3R1、S3R2、S3R3,于5月10日播种,播种量分别为50、60、70 g/盘;第2组为处理S2R1、S2R2、S2R3,于5月15日播种,播种量分别为50、60、70 g/盘;第3组为处理S1R1、S1R2、S1R3,于5月15日播种,播种量分别为50、60、70 g/盘(表1)。秧苗于6月18日同期機插移栽。

1.4    栽培管理

1.4.1    育秧。播种前采用旱育保姆(0.78%多·多唑籼稻专用型)350 g拌种子2 kg防治种传病害。采用基质硬盘育秧,配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制的25%水稻机插秧育苗专用肥30 g/盘与基质混匀。运用流水线播种,播种时按试验设计调整播种量,做到精确播种。播种后运用叠盘暗化技术,秧苗高达到1 cm时移至苗床,秧苗移至苗床7 d时用80%烯啶·吡蚜酮150 g/hm2喷施防治灰飞虱,2.5叶时采取旱管为主。送嫁药于移栽前7 d喷施,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 mL/hm2、80%烯啶·吡蚜酮150 g/hm2、75%三环唑300 g/hm2、2.85%复硝酚钠·萘乙酸180 mL/hm2等药剂。

1.4.2    机插秧。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时配置秸秆切碎匀抛装置并将秸秆切碎匀抛,旋田前浅水浸泡秸秆后实施机械化还田,耙平沉实后实施机插秧。选用久保田高速6行机插秧,调整插秧行株距为30 cm×18 cm,取秧量平均为2株/穴。

1.4.3    大田管理。一是肥料运筹。基肥施42%复合肥(22-8-12)600 kg/hm2,插秧后5~7 d施尿素112.5 kg/hm2,孕穗肥于7月下旬施42%复合肥(22-8-12)300 kg/hm2。二是水浆管理。插秧后浅水湿润灌溉,分蘖期建立浅水层,够苗时分期轻搁田,后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抽穗后建立浅水层,待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如此反复,以水调肥、养根护叶。收割前7~10 d可断水。三是病虫草害防治。病虫害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移栽前坚持带药下田。前期通过肥水调控培育健壮植株控制病虫害发生;7月底结合防治两迁害虫并加强纹枯病防治,用100亿个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1 500 mL/hm2、15%井冈·噻呋酰胺悬浮剂750 g/hm2、1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 g/hm2喷雾;破口前7 d左右重点防治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0 g/hm2、43%戊唑醇悬浮剂225 g/hm2、兴欣富丽素(腐殖酸叶面肥)750 g/hm2喷雾;抽穗期防治1次稻瘟病、稻飞虱,用20%稻瘟酰胺1 500 mL/hm2、1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 g/hm2、兴欣富丽素(腐殖酸叶面肥)750 g/hm2喷雾[3]。机插秧后7 d撒施5%苄嘧·丙草胺颗粒剂6 kg/hm2,后期根据杂草发生动态选用氰氟草酯、氯氟吡氧乙酸、氯吡嘧磺隆进行挑除[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密度和播种期机插秧对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5月10日播种的秧龄40 d,均于9月2日抽穗、9月10日齐穗、10月19日成熟,全生育期162 d;5月15日播种的秧龄35 d,均于9月4日抽穗、9月12日齐穗、10月21日成熟,全生育期159 d;5月20日播种的秧龄30 d,均于9月5日抽穗、9月13日齐穗、10月22日成熟,全生育期155 d。杂交中籼稻麦茬机插秧同期播种、不同播量、同期移栽水稻抽穗期、成熟期一致,早播种、早抽穗、早成熟,播种期提前其抽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也相应提前,40 d秧龄较35 d秧龄水稻抽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均提前2 d,35 d秧龄较30 d秧龄水稻抽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均提前1 d,40 d秧龄较30 d秧龄水稻抽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均提前3 d。

猜你喜欢
机插秧播种期生育期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不同播期对甘草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生育期对徐紫薯8号品质及结薯性的影响
辣椒不同生育期光合作用比较
水稻钵体育苗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机插秧市场化推广缓慢成因及对策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289机插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