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孩子成长的方向

2019-09-22 22:10刘庆军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明学会爸爸

刘庆军

教育是门艺术,也是门科学。她需要运筹帷幄,未雨绸缪,三思而后行,只要用心——心在哪儿收获就在哪儿。学生的动力如何激发?学习的兴趣如何调动?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生龙活虎,争先恐后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恐怕是每一位做教师的梦寐以求的愿望和持之以恒地追求。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策略,面对不同的学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或多或少都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机智,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能,打造高效课堂,呈现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在学生获得知识的愉悦与成长的同时,也致力于教师自己本人的专业发展,提升理论与实际的契合点和柔韧度,拓宽视野的广度、专业的深度、技术的硬度,做一位有职业幸福感的老师。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厌学,不止这些,一点自信也没有,真是没招了。”一位同事无意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沉思。这位老师的话可能会引起同行的普遍的认同,与他有些许的同感,不可否认,我也是一样。但是,我们只是一味地把责任和过错统统叠加到学生身上,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个人素质。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理。如果老师真正走进学生心理,学生不仅会喜欢老师的课,还会喜欢老师这个人,甚至于喜欢老师的一切,并且学生还会以老师为榜样,学习、模仿老师的一切。记得2011年小考前,我安排学生给我写一封信,内容是,跟我学习的一年里,所感所悟所得,尤其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多提建议,少说好话。因为他们马上就要毕业。那天收齐作业,回到办公室,我便认真的观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的心瞬间被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包围着,说不出,可我在心里明明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学生们说得提得都很诚恳,而且许多都是我教学中存在并在教学时不曾注意的且忽略掉的,自己还认为挺好的。一位学生这样说;“老师,您知道么?您刚带我课时,我还以为您不会笑,很严肃,不敢与您接近,上课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其实有些问题我会。可就仅仅几天,我就改变了对您的看法,您并不是不苟言笑,是我‘误判您了。从此我在心里对您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我只是把我最初的那个印象埋在心里,从没跟您说过,今天,正好您让我们给您写封信,我就想起这个最初的‘阴影,才敢给您说出来。”看到这,我很感动,不是因为信写得好,感动的是为这位学生终于大胆说出了自己深藏心中的秘密,感谢这封信,才使我有机会得以了解这第一印象有多么重要,尤其在一个孩子的心目中一位老师对他曾经所产生的影响。一位学生写道:“老师我给您提一个建议,您不要生气,第五单元是辩论会,您知道吗?我们都做了准备,收集了很多材料。我们就等着开辩论会了,可到最后,您只是找了几位同学说,狠扫我们大家的兴。您不知道我们心里有多难受,老师我希望您公平一些好吗?”另一个学生直接写,提问时,老师您不要只提问那几个学生,等等。看着这一封封活泼可爱充满生机和炽热情怀的信,我反省着,反省着教学中的一切。有时,当学生出现问题或学习困倦时,问题不一定出现在学生身上,恰恰可能就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有问題。

当今,作为一位合格的学生家长,也是极为不易,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邻居家有一个孩子小明,他学习中等,虽然贪玩点但是品行并不坏。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也是个相当不错的学生。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写字,虽然写得并不太好,但是喜欢练。有一天,小明高高兴兴地跑回家,手里拿着他认为相当“成功的作品”,急切地对妈妈说:“妈妈!您看我今天写的字好看吗?”接着他妈妈回了一句:“好看什么,还没有你爸爸写的好呢?”一句话,小明由原先的兴高采烈立刻变得满脸愁云,不再说什么了。其实,孩子当时可能只是想得到妈妈的一句夸奖,或者妈妈的一个微笑就足以了,没想到却泼了一盆凉水,当头一棒。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生活中,我们也会有这样那样的过于言激的行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对别人的伤害,尤其是对一个尚待成长的孩子,那是可想而知的。比如上面的案例,当孩子问他妈妈时,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回答,即使她写得不怎么好看,甚至还不如从前,也要用满怀欣赏的目光说:“很好!进步了。你看整篇多么到位!”即使孩子说出不如爸爸时,妈妈也可说:“虽然这些字还没有你爸爸写得好,但是比起以前,你进步了,好多了。何况你爸爸在你这个年龄写字东倒西歪,根本不如你,你比他强多了。宝贝加油!有信心吗?超过你爸爸,妈妈相信你!”如果孩子听到的是这样的话,那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以雪的方式进行灌溉。多鼓励,多赏识。而背后看到的是孩子那份进取的心,结果将是另一番天地。正如一段话写的好:如果孩子生活在谴责和批评中,他便学会挑剔和指责;如果孩子生活在蔑视和敌意中,他便学会侮辱和攻击;如果孩子生活在紧张和恐惧中,他便学会焦虑和不安;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和鼓励中,他便学会自强和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爱中,他便学会爱。特级教师肖远骑老师曾介绍了这样一位家长,他是个植物学家。一天,孩子问老师一种植物是什么。老师不知道就说回去问你爸爸。爸爸说,我也不知道,让我查查吧。然后修书一封给老师,告诉他那是什么植物,并说:“由您告诉孩子我觉得更好,我要让孩子懂得,你的老师知识比你父亲更多。由此,孩子懂得,您的形象在他的心目中会更伟大。”这样的家长用温情与鼓励,以他的宽容和对教育的准确理解,融洽了师生关系以及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要关注,但不是唯一的,试问:没有了“成绩”,我们的孩子就不优秀了吗?应该给孩子一片成长的晴空,一个清晰的目标,一份发自内心的原动力,一种行为习惯的正确方式。

孩子的学习成长主阵地在学校,但也离不开社会生活,更离不开来自家庭的教育。只要教师放下身架,与学生平等倾听交流,真诚帮助,潜心研教爱心育人,坚定信念、坚守课堂、坚持研究、坚信未来,教育的百花园里一定会姹紫嫣红、芬芳四溢。

猜你喜欢
小明学会爸爸
学会分享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做不到
我和爸爸
爸爸
做不到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