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前我国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及生化指标研究

2019-09-23 06:14翟波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肌酸激酶训练量睾酮

杨 慧 翟波宇

(云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我国的马拉松运动曾经在2001年和2007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在之后的十几年中该运动出现了瓶颈期。近几年,我国商业性的马拉松赛事不断兴起,2018年全国共举办了1 072场马拉松赛事,马拉松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1],除了专业的马拉松运动员,越来越多的业余跑者热衷于参与马拉松赛。针对备受关注的体育项目及赛事,笔者对亚运会前我国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及生化指标进行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作为研究背景,从我国马拉松运动员中选取两名男子运动员(两名男子马拉松运动员简称为运动员A和运动员B)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CNKI查阅了相关的中文期刊46篇、英文期刊7篇、与研究密切相关的博硕论文3篇,浏览了与马拉松相关的98跑、跑吧Running8、益跑网等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有关文章,登陆了国际田径协会官方网站和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对马拉松赛事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学习。同时还获取2018年我国马拉松运动员在亚运会前的训练计划及生化指标,并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

1.2.2访谈法 针对马拉松训练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及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生化指标异常情况的解决手段等问题,笔者向我国马拉松队的教练、队员以及体科所的专家进行访谈。

1.2.3逻辑分析法 为了使论文整体上具有清楚的逻辑关系,同时保证清楚地表达出文中的论述,笔者采用逻辑分析法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拉松的项目特点

马拉松是全程42.195公里的长距离耐力性运动,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直到最后一公里都具有相当大的竞争性,作为长距离的耐力性项目,生化和心理方面对于运动员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进行马拉松的训练以及比赛都需要运动员具有足够的体能、有氧能力、速度耐力、心理承受能力[2]。随着马拉松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运动项目对于运动员的综合能力要求也不断增加,因此根据马拉松具有的项目特点,结合运动的训练情况以及训练后生化指标的变化,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十分重要。

2.2 亚运会前马拉松运动员训练情况

运动员亚运会前六周的训练量分布如图1所示,由于运动员日常训练都在云南的亚高原地区,因此我国马拉松运动员能够适应高原训练的环境,第一周的训练总量就达到140公里,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周逐步推进训练,为期六周的赛前训练,总训练量达到了942公里。亚运会的马拉松项目在2018年8月25日星期六举行,所以在六周的训练计划中,为了能够将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即兴奋点调整到星期六,故在赛前训练周期第一周的第6天,就进行了一场专项耐力训练,随后的每周星期六都会开展一次专项耐力训练[3-5]。

图1 我国马拉松队亚运会前六周训练量统计

如图2所示,在六周的训练安排中,有氧训练的比重占每周总训练量的50%左右,强度训练和放松调整的比重平均控制在15%~35%,最后一周的有氧训练占40%,放松调整的比重增加到35%,目的是在赛前的最后一周,让运动员进行充分的调整,能够以更好的状态进入比赛。

图2 我国马拉松队亚运会前六周训练比例分布

在赛前六周的训练中,专项方面的身体素质及力量训练课共17次、专项重点训练课共27次。每一周的星期日为放松调整日,进行10~12公里的放松越野跑,并进行放松拉伸,确保运动员的机体状态得到有效调整。

2.3 亚运会前马拉松运动员生化指标分析

2.3.1白细胞指标分析 白细胞是人体具有免疫功能的重要细胞,白细胞的变化是反映人体内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人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因此白细胞的数量变化是运动员免疫系统功能的主要参考指标。

如图3所示,运动员A六周测试的白细胞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运动员A对训练产生适应性,在六周的训练期间免疫功能良好。

运动员B在第三周和第六周出现了白细胞数量稍低于正常值的情况,可能在大负荷量的训练后,运动员B免疫力降低,即指标显示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在第三周出现白细胞指标偏低时,及时调控了训练,增加机体的恢复,同时注意营养的补充,使得后面几周白细胞指标提升,在第六周出现了相同的情况,同样及时采取了措施,使白细胞数量增加,恢复正常水平。

图3 两名运动员六周的白细胞指标变化

2.3.2肌酸激酶指标分析 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人体的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中,少量存在于脑组织、肾脏以及肠道中。肌酸激酶的变化是反映人体组织损伤程度和肌肉负荷的重要指标,正常人肌酸激酶的参考值为(18.0~198.0)U/L,而男子马拉松运动员的肌酸激酶安静值为小于500 U/L[6]。因此,肌酸激酶的指标变化是运动员能否适应高强度训练负荷和生理疲劳后机体恢复状态的主要指标。

如图4所示,运动员A第一周的肌酸激酶指标偏高,第二周和第三周仍然在不断升高,直到第四周肌酸激酶的指标达到608 U/L,高于运动员肌酸激酶的安静值。第四周的总训练量为180公里,是六周中训练量最大的一周,其中有氧训练比重达到50%,强度训练比重达到30%。这说明随着训练量和训练负荷的增加,肌酸激酶指标升高。在第五周和第六周随着训练量和训练负荷的减少,放松调整的比重增加,运动员A的肌酸激酶指标明显降低。

图4 两名运动员六周的肌酸激酶指标变化

运动员B的肌酸激酶指标明显低于运动员A,说明运动员B的适应训练负荷能力和恢复能力比运动员A更好。在第四周和第五周有升高的变化,对照训练记录可以发现,训练负荷的增加使运动员B的肌酸激酶升高,但是始终低于正常人肌酸激酶的最大值198.0 U/L。这说明运动员B在六周的训练期间,能够很好地进行恢复和调节,能够适应赛前的训练强度。

2.3.3血红蛋白浓度指标分析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能与氧结合,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同时对人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具有一定功能。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是反映运动员机体在氧转运环节的重要指标,正常成年男性的参考值为(130~185)g/L,成年女性的参考值为(120~165)g/L,对于运动员理想的参考指标是男子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140 g/L,女子运动员血红蛋白浓度高于130 g/L[7]。因此,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是判断运动员机体中血液携氧能力和运动员是否处于贫血状态的主要指标。

如图5所示,运动员A在第二周和第三周出现了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的现象,但是下降不多,仍然在理想参考指标范围内。在出现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的情况时,加强了营养物质的补充,在食物中增加红枣、精肉、阿胶等,同时加强对铁元素的摄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8]。之后的第四、五、六周,运动员A的血红蛋白浓度呈现出了上升趋势。

图5 两名运动员六周的血红蛋白浓度指标变化

运动员B的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情况与运动员A相似,但是在第二周血红蛋白浓度略有升高,其原因是前两周运动员B机体处于良好状态,能够很好地适应训练强度。但是第三周之后随着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加大,血红蛋白的浓度出现了下降,同样,注意了营养膳食的补充,血红蛋白浓度逐渐升高。

2.3.4尿素指标分析 尿素作为人体的一种代谢产物,是由人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产生的。尿素的变化能够反映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随训练负荷的变化情况,因此尿素被作为评定运动员机体物质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普通人的尿素参考值为(3.2~7.0)mmol/L,受运动强度的影响,运动员机体内蛋白质代谢比普通人旺盛,故运动员尿素浓度则偏高,指标为(4.0~8.0)mmol/L[9-11]。因此尿素浓度的变化是判断训练负荷与机体疲劳状态的主要指标。

如图6所示,运动员A在第二周、第三周、第五周出现了尿素浓度降低并且低于正常值的现象,运动员A身体状况良好,出现尿素浓度降低的现象是运动员体内蛋白质含量的降低,在及时补充蛋白质以及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后,运动员A的尿素浓度在第四周和第六周恢复到正常指标。

图6 两名运动员六周的尿素指标变化

运动员B在赛前训练六周里的尿素浓度波动较小,并且都在正常范围内,这说明对于赛前大负荷量和大强度训练,运动员B都能很好适应。运动员B的尿素浓度没有出现偏高等指标异常的情况,这表明运动员B的机体代谢平衡,能够承受训练负荷。

2.3.5皮质醇指标分析 皮质醇是通过肾上腺皮质线粒体中的11β-羟化酶的作用,由11-脱氧皮质醇生成。在有效促进情绪和健康的控制,免疫系统对炎症的抑制、对血压的控制等方面,皮质醇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皮质醇是人体进行物质代谢的重要激素,是内分泌系统表现水平的重要指标。运动员皮质醇的正常参考值是(6.0~26.0)μg/dl,在大负荷的训练之后,若皮质醇仍是处于较高水平,会使得人体内依然保持较高的分解代谢水平,导致运动员疲劳难以消除,进而影响训练[12]。因此,皮质醇的变化是判断运动员能否适应训练负荷的主要指标。

如图7所示,运动员A的皮质醇指标在第三周出现了下降,对比训练纪录之后,可以看出第三周减少了训练量和训练负荷,出现了皮质醇下降的现象;在第四周皮质醇再次升高但是低于26.0 μg/dl,这和第四周的高强度训练有关,大负荷的训练使运动员的皮质醇指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经过两周的调整,皮质醇再次降低,这说明运动员A适应了训练的强度。

运动员B的皮质醇指标整体较高于运动员A,在第三周同样出现了皮质醇指标下降的现象。但是在第四至第六周,皮质醇指标虽然在标准范围内,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不利于运动员B消除疲劳。

图7 两名运动员六周的皮质醇指标变化

2.3.6血清睾酮指标分析 睾酮是人体内主要的雄性激素,能够帮助人体组织摄取氨基酸,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肌肉力量,并且能促进肌纤维和骨骼肌的生长。睾酮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能够增加机体对肌糖原的合成及储备能力,一定程度上增加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血清睾酮指标和皮质醇同样是反映内分泌系统表现情况的重要指标。男子运动员血清睾酮参考指标为(30.0~112.0)ng/dl,血清睾酮指标的高低能够反映出运动员适应运动负荷的情况[13],因此血清睾酮的浓度是判断运动员在定量的运动负荷下能否继续保持良好机能状态的主要指标。

如图8所示,运动员A在前两周睾酮指标低于正常值,说明前两周运动员A身体机能水平不太理想,其原因是运动员A长期的负荷训练,使机体处于过度疲劳状态,睾酮浓度偏低,这样的情况通常被称为“运动性低血睾酮”。为了尽快恢复正常水平,运动员A及时进行恢复调整,服用景仙灵、廷伟口服液等中药制剂,调节运动员的睾酮浓度[14-16]。在第三周睾酮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由于第四周的高强度大负荷的训练,睾酮浓度出现再次降低的情况。第四周和第五周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降低,进入调整阶段,同时注意运动员A的营养补充、服用口服液等,运动员A的睾酮浓度恢复到正常指标范围内,肌肉力量也相应增强。

图8 两名运动员六周的血清睾酮指标变化

运动员B的睾酮浓度整体指标好于运动员A,说明运动员B对六周的训练负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在训练后能够较快恢复,并且机体处于良好状态。在第三至第五周出现睾酮浓度下降的现象,是训练量和训练负荷增大所致,属于正常现象,在第六周的恢复调整后,睾酮浓度升高,这说明运动员B的肌肉力量得到增强,并且适应能力及恢复能力均较强。

3 结语

笔者以马拉松训练为研究前提,以中国队中选取的两名优秀运动员的赛前生化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在重要赛前的训练中,每周对运动员的生化指标进行监控,利于科学合理调控训练,使运动员既能适应训练负荷,又能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这说明生化监控是帮助运动员科学合理训练的必要手段。

其次,在生化指标中,肌酸激酶和睾酮浓度是判断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是否处于良好状态,能否保持正常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

再次,作为马拉松运动员,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直接反映了运动员机体用氧的能力,只有血红蛋白浓度处于良好水平时,马拉松运动员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睾酮浓度的增加,直接反映在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上。睾酮浓度升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随之增强。

猜你喜欢
肌酸激酶训练量睾酮
浅谈睾酮逃逸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运动员低血睾酮与营养补充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探讨心力衰竭治疗前后心肌酶、cTnT、CRP水平的变化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正说睾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