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创意性水彩画教学的思考

2019-09-23 08:33赵婉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校

赵婉煜

摘 要:美术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创意性水彩画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对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创意性;水彩画教学

高校美術教育中常设的一门课程就是水彩画课程,其是学生学习色彩的基础课程,在提高学生美术创作水平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现在的一些高校将水彩画作为选修课程,且水彩画教学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了水彩画的教学质量。因此,高校需要结合新时代的美术教学特点和要求,不断改进水彩画教学策略,以提高水彩画教学质量。

一、通过基础色彩训练培养创意观念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其在入学前已经具有一定的色彩理论基础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基础色彩的练习,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学生对光色的分析和研究情况、对对比色的掌握情况、对结构和色彩关系的了解情况,进而为学生的后续创意观念教学提供便利。在色彩练习过程中发现,很多艺考学生只是将艺考教学中学到的相关知识在大学内进行了延续,只是通过临摹将原本较小篇幅的绘画内容进行了扩大,而在色彩创作和表现方法上并未做出任何的创新,这导致学生的美术水平得不到显著提升。

色彩理论并不单单指的是色彩搭配等基础知识,其还包括色彩的创作规律以及创意效果等,色彩理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写实色彩转化到观念色彩上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美术功底和创意水平,为后续的创作提供帮助。简单来说,就是对传统写实教学模式的一种更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通过对实际物体的观察、记录、了解和研究来掌握物体的色彩、形态和结构变化特征,之后再运用自身所学技能,将实体物直观地表述出来,实现画面与实体之间的高度统一。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临摹水平,但是对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为此,教师应注重观念色彩的培养,将实体色作为参考和感受的对象,让学生实行充分的想象和创造,并通过强化对比效果、拉大局部暗色和固有色之间关系等方式,来营造不同的视觉感受。或者让学生通过臆想实施画面的拓展处理,减少实体固有色的影响。又或者可以通过纯色或者不协调颜色的应用,调整原有构图,这样才能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限制,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有助于美术作品的创作。不过在打破传统束缚的同时,并不代表要抛弃原有的理论知识,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来达到学生观念培养的目标,以深化学生色彩创新的意识。

二、水彩基础技法的创意性学习

在锻炼思考环节完成后,学生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入到水彩画的学习过程中来,并通过西方语言的应用来表现自己的艺术观念。在水彩画表现技法上,目前应用最多的有喷洒法、拓印法、吸色法和刮画法这几种。这些表现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丧失了学习热情,降低了整体学习效果。再加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喜欢将创作作品与技法联系割裂开来,使得学生在毕业创作中,因为创作难度较大,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影响了自身能力水平的发挥。

为此,在技法初期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就应该进行创意观念的融入,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水彩技法提高过程中,教师做好相关知识的传授是一方面,学生自主完成表现技法的探索和研究是另外一方面,两者的同时进行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水平,并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设想予以完善,进而解决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升华作品的艺术感。水彩画基础技法创意学习,主要包括了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水彩材料的创意性学习

水彩画对于材料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如纸张的厚度、承水能力、着色性能等,另外对于水彩笔的吸水性和弹性,对于笔触的能力、颜料在干湿状态下的变化、明暗程度以及融水后的沉淀等情况也有着较为严格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彩画的创作质量及其最终表现效果。因此在水彩画材料的创意性教学中,应加大对水彩画材料的研究力度,通过不同材料表现形式上的对比,来掌握水彩材料的主要特征,为绘画创作提供帮助。在对水彩材料研究中,可以将其与玻璃卡纸、油画布、夹板等绘画材料对比,观察颜料在不同媒介上所产生的肌理变化,掌握更多的绘画创作知识。

(二)水彩变化的创意性学习

水色变化是水彩画创作中最为特殊的表现形式之一,这种表现形式能够在无形中营造一种层次感,提升作品的整体艺术层次。不过这种意境的渲染需要绘画者具有较高的水色技艺,能够明确地掌握水色之间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基础技法的应用,来强化绘画作品的艺术效果。水彩变化的创新性学习,就是对水与色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细致研究,通过对虚实关系、远近关系、空间关系等的研究,将水的变化、透明等表现效果融入到水彩画创作中来,以此来烘托水彩画的整体氛围。

例如,针对雨景营造的意境和氛围的研究,不同的雨滴滴落在不同事物中所产生的变化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对该变化的深入观察和了解,创作者感受到自然的美感,之后将这种感受转化为水彩意境,并反复训练技法语言,以追求画面意境,这样才能形成具有个性语言的水彩画作品。

(三)光色变化的创意性学习

水彩画教学中,光的分析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在不同光源作用下,景物之间所呈现的变化是不尽相同的,且不同光斑营造的意境氛围也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水彩画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进行光的有效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找到其中含有的独特之处,然后加以利用,让自身掌握的技法语言应用于绘画中,如光斑虚实变化、疏密安排、色调和色彩的运用、干湿技法等。另外,在完成技法训练后增加创意练习,如改变实景色调、抽象或夸大色彩关系、添加光色趣味等。这些创意性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对水彩中光色的理解力,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和对水彩技法语言的驾驭能力。

三、创意性写生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也逐渐向多元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迈进,以期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型人才。这一改变使得水彩画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革。水彩画在表现形式和技法上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學生在了解完理论知识后,应实现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以此来提升水彩画创作的综合水平。而写生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重要措施,通过静物、人物和风景写生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更好地进行水彩画技巧的研究,增强自身的绘画能力。不过由于这类活动所占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多,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确保现实景观与创作者看法的有效融合。尤其是对于自然风景的写生,一是从光学角度实行分析,二是从感官感受进行分析。

创意性主要体现在各种方式、方法的运用上,要确保实际感官感受与主观想法的结合。在创作中,要做好度的掌握,过分的感性或者机械性都会影响画质的艺术性和灵活性,让作品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主观想象是极其重要的。另外,对于不同事物人们的想法也是千差万别的,创意性水彩画教学就是在该基础之上,将每个人的想法和观点与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从而创造出多种不同的艺术形态,在彰显创作者自身特征和优势的同时,为水彩画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创意性教学就是将创作回归创作的本质,摆脱千篇一律的限制,对于细节的处理给予灵活的表现和延伸。艺术有着个性化和创意性的要求,所以创意性教学就是回归艺术和美的本质。

四、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创意性的改变

多元化社会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而且对于艺术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在这一新环境下,教育模式得到了较大的改变,各种新型教育平台不断建立并被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来,为教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加强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教育行业以及人才培养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发展为教育行业提供了助力,且教育行业的革新也为人才的培养拓展了更多空间,而不同类型人才的出现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助力。高校作为重要的中间环节,在人才的培养上也需结合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采用合理的手段,优化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在多元化社会发展环境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也需要与社会发展进行有效的连接,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提高水彩画教学的质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实相关资源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水彩画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应用多媒体平台,可以将教学资源进行上传到固定网站中,便于学生反复观看、研究和临摹,使学生在优化自身技能水平的同时,培养鉴赏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另外,应用互联网,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便于教师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再者,创意性水彩画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围绕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充分体现出个性化和创新性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教学理念也要实现转变,围绕创意性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未来教学的主要方向。

五、结语

高校水彩画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不断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的文化内涵,以此全面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为我国美术艺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余鑫.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水彩课程教学探微[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4).

[2]杨超.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水彩静物画的教学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7(1).

[3]王志琪.融合发展:刍议综合材料绘画对水彩画创作及教学的影响[J].西北美术, 2017(1).

[4]陈乐.对高校美术专业水彩教学的新思考[J].读书文摘,2016(20).

[5]谢园园.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水彩静物画的教学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16(4).

[6]孙赫.普通高校成人美术教育现状及水彩课程教学的探讨[J].艺术科技,2016(4).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