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布书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2019-09-24 08:08文勇陈政任秀华佘伟李丹吴楠
中国纤检 2019年8期
关键词:婴幼儿玩具危害

文/文勇 陈政 任秀华 佘伟 李丹 吴楠

1 引言

毛绒、布制玩具兼具造型逼真可爱、触感柔软、装饰性强等特点,能够促进儿童创造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儿童及婴幼儿快乐成长的重要玩伴,其质量安全广受监管部门、研究人员、消费者的关注[1]。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2019年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工作方案》中对玩具类产品监管进行周密部署,要求通过摸清基本情况、开展生产领域专项治理、开展电子商务领域专项治理等措施,保障青少年儿童用得舒心、玩得开心[2]。李琳[3]统计2011—2014年天津市工商局毛绒布制玩具的监督抽查情况,概括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毛绒布制玩具质量提升的建议。李海玉等[4]建立快速测定玩具中38种致敏性芳香剂的方法,是快速检测技术领域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对于开展致癌类有害物质风险评估,应对欧盟玩具安全指令要求有重要价值。

婴幼儿布书是近年来消费热度高的布制玩具,由纺织面料、卡通图案或玩偶、附件等组成,被公认为“婴幼儿最好的软性益智读物”。婴幼儿布书既属于玩具类产品,又属于纺织制品,目前没有专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生产企业多是参照GB 6675系列玩具标准对其质量控制,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和安全隐患。2015年广州市质监局曾组织开展婴幼儿布书的质量风险监测,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针对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问题,牵头制定团体标准T/CNTAS 7—2018《婴幼儿布书》,填补了婴幼儿布书类产品标准的空白[5]。本文在现有纤纺产品风险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6],结合对毛绒布制玩具质量安全的认识,从监测项目的选择、伤害的严重性及可能性等入手,构建婴幼儿布书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并提出风险研判的路径。

2 婴幼儿布书相关标准浅析

2.1 国际玩具或纺织标准方面

国际标准化组织玩具安全技术委员会(ISO/TC 181)制定的ISO 8124系列标准,主要以欧盟和美国玩具安全标准为基础编写,中国先后也主导制定了3项玩具类国际标准,分别是:ISO 8124-6《玩具安全 第6部分:玩具和儿童用品中特定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ISO/TR 8124-9《ISO、EN、ASTM 机械物理性能标准比较》、ISO 8124-3《玩具安全 第3部分:特定元素迁移》。最新的Oeko-Tex Standard 100(2019版)增加了有害物质的限量并提高部分已限量物质的要求,其中对婴幼儿纺织产品新增钡、硒可萃取重金属指标。

2.2 国内玩具或纺织标准方面

GB 6675.2—2014《玩具安全 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GB 6675.3—2014《玩具安全 第3部分:易燃性能》、GB/T 9832—2007《毛绒、布制玩具》以及GB 5296.5—2006《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5部分:玩具》对毛绒玩具产品的基本安全要求及其实施与监督、法律责任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基本安全要求包括机械和物理性能、易燃性能、化学性能、产品标识、卫生要求和辐射性能。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明确了对婴幼儿纺织产品的安全要求,包含6种增塑剂和铅、镉2种重金属总量的限量要求,以及机械安全方面对于头颈、肩部、腰部等不同部位绳带等附件的具体要求。

2018年,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牵头起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体发布的团体标准T/CNTAC 7—2018《婴幼儿布书》,融合了纺织类标准、玩具类标准的技术要求(如图1),强化产品的物理机械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同时对有害染料、可萃取重金属、易燃性能等内在质量项目进行考核,比较适用于婴幼儿布书类玩具产品的特点,能够为开展布书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提供全方面的标准化依据。

3 风险监测项目的选择

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布置的安全守护行动,以及国内外玩具、纺织标准制修订的情况来看,监管部门、社会公众对儿童类玩具质量安全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根据国内外的纺织、玩具类产品的相关标准、参考文献[7]及舆情报道[8],我们选择耐唾液色牢度、致癌染料、致敏染料、重金属(铅、镉)、附件要求等5个项目作为风险监测项目,各个风险项目的检测标准、判定依据、技术要求见表1。

4 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4.1 风险伤害程度的确定

根据GB/T 22760—2008《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要求,将伤害程度依次分为微弱、一般、严重、非常严重4个等级,综合检测人员、消费者的调查情况及查阅的资料,风险监测所涉及各项目危害程度风险值定义见表2。

4.2 发生伤害可能性的测算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现有0~3岁的婴幼儿数量约6000万,考虑到玩具类产品通过天猫平台购买的比例约为20%,搜索天猫商城婴幼儿布书的销量,总共有1900余款布书玩具,其中有27款月销量超过1000本,天猫平台总销量按超过1000本布书销量的6倍计算,统计为9.6(万,统计搜索数据)×6÷20% ≈300万,0~3岁婴幼儿拥有布书类玩具概率为300×3/6000≈15%。考虑到0~3岁婴幼儿的身体状态等特点,并调查身边婴幼儿家长,每天使用婴幼儿布书的时间估算为45分钟,其时间概率为:1/32。根据监测项目的伤害特点,测算发生伤害(假定检验不符合)的概率如表3所示。

根据GB/T 22760—2008《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要求,将伤害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依次分为Ⅰ(概率>1/2)、Ⅱ(1/10<概率<1/2) 、Ⅲ(1/100<概率<1/10) 、Ⅳ(1/1000<概率<1/100) 、Ⅴ (1/10000<概率<1/1000) 等8个等级。根据拥有概率、使用时间、发生伤害概率,测算各监测项目发生伤害(假定不符合)的可能性,如表4所示。

4.3 单个项目风险等级的确定

根据GB/T 22760—2008《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第4.5条:针对某种危害,根据其所导致的伤害发生的可能性、伤害发生的程度,可估算出消费品该种危害的风险等级。消费品危害风险等级划分可采用矩阵法,风险程度可分为严重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和可容许风险4类。依据表3、表4给出的危害程度、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采用矩阵法确定婴幼儿布书产品监测项目(假定不符合)的风险等级,见表5。

表1 监测项目的选择及技术要求

表2 监测项目发生伤害的严重程度

表3 发生伤害(假定不符合)的概率估算表

表4 单个项目发生伤害的可能性

4.4 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

根据GB/T 22760—2008《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规则》第4.5条:如果某一消费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危害,应对每种危害分别进行风险评估,以各种危害的最高风险等级,作为该消费品安全风险等级。以婴幼儿布书产品为例,因为至少存在上述多种危害,在风险评估时,需要对每一种危害进行分析,然后以最高风险等级作为该产品的安全风险等级。假定婴幼儿布书存在致敏染料、耐唾液色牢度两种风险,监测中发现两类致敏染料(分散棕1,CAS:23355-64-8;分散蓝3,CAS:2475-46-9),可通过查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图2)给出的危险性描述,依据GB 30000.21—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1部分:呼吸道及皮肤致敏》等标准进行进一步研判,最终更科学评估出婴幼儿布书的产品风险等级。

表5 单个监测项目的风险危害等级

5 结语

本研究基于现有的标准体系、相关方面的舆论舆情,构建了婴幼儿布书产品质量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查询的销量信息、致敏染料MSDS,提出较合理的风险研判路径,为更科学地开展毛绒布制玩具风险监测提供参考。但本文的评估缺乏毒理性方面研究的具体数据,同时未考虑批量较大的检验数据的筛选,后续工作如果能同毒理学研究和检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能更好地守牢毛绒布制玩具的质量安全底线,保障婴幼儿的身心健康,让广大年轻家长“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猜你喜欢
婴幼儿玩具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药+酒 危害大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酗酒的危害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