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2019-09-24 01:01邱国梁姜昊任庆棉张银定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绿色农业发展

邱国梁,姜昊,任庆棉,张银定

(中国农业科学院a成果转化局,b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国家发展行动的先导之一,以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绿色发展是全面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必须遵循的发展战略,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1]。农业的绿色发展尤为重要,发展绿色农业逐渐成为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性选择[2]。中国农业科学院针对我国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和农业农村发展关键瓶颈问题,超前谋划,精心组织,以绿色发展为重点,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基本要求,着力提高协同创新和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实施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成效非常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1 背景和意义

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要求,围绕农业农村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工作目标,配合高产创建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计划,自2013年开始,中国农业科学院策划开展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5种主要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研究工作。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时提出,“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3]。绿色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施与总书记的要求极为契合。

2015年中央明确提出,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应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4]。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农业农村部“调结构、转方式”的总部署和“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发展目标,绿色发展模式研究又增加了马铃薯、棉花,奶牛、羊等产业,同时将这项工作命名为“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根本上要求改变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转变为以人民群众高质量的生命健康为目标的低消耗、低排放、无污染、生态化的绿色生产方式[5]。据此,绿色发展模式研究又增加了蔬菜、生猪、肉鸭等产业。

2018年,根据党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和农业农村部“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的新要求,又增加茶叶、苹果、梨、西甜瓜等产业,同时将这项工作统一命名为“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目的是通过模式探索和研究集成更多的可复制、可落地、可推广的技术模式,支撑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表1)。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工作是中国农科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建院60周年贺信中“三个面向”“两个一流”和“整体跃升”批示精神的重大行动,是全院科技服务“三农”和支撑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是突破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问题、服务现代农业农村主战场的重要平台。

表1 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参加单位及人员的情况

2 主要做法和经验

绿色发展模式以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综合技术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协同创新和成果集成转化能力,促进“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建设与发展,加快实现“顶天立地”的战略目标。同时,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通过整合分散在全院各研究所的资源条件,探索建立协同创新与技术集成转化机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构建一批科学、规范、可复制的综合技术模式,建立一批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提高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实力,促进形成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双轮驱动”发展格局。通过与地方政府及院外兄弟单位的合作,形成服务政府决策、服务协同创新、服务示范推广的全国大联合、大协作的协同攻关网络,探索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瓶颈问题的优化解决方案。主要经验概括如下。

2.1 架构科学合理

整个模式的思路和框架科学合理,通过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建立了科学的工作机制;建立了技术工作方案论证制度,组织专家论证技术的先进性和实际水平,择优选用集成最先进的技术;把研究示范工作与地方政府的“三农”工作相结合,逐步成为地方政府农业工作的抓手,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制定研究示范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把研究示范工作纳入研究所年度考核体系,同时由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对参加单位进行考核,有效调动了科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2 形成了全国协同攻关工作机制

通过绿色发展模式研究示范项目的实施,组建了由院内外各有关单位加盟的联合团队,形成了所内、院内、国内、国际“四个协同”攻关体系。到目前为止,院内有21个研究所、53个团队、24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院外有245个单位、2 800多人加盟攻关,探索了国家科研单位、地方政府和兄弟单位共同参与的多学科、多技术联合协同攻关机制,形成了全国大联合、大协作的协同攻关网络,共同探索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关键问题的优化解决方案。

2.3 建立了一批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

通过联合攻关,在全国各主要产区和不同生态区建立了一批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到2017年,共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20个,核心示范面积超过11 333 hm2,辐射带动超过12万hm2,示范奶牛、羊、生猪100多万头,覆盖各类主产区和典型生态区18个省(区)。5年多来,在各产业主产区和典型生态区,先后举办现场观摩会50多场,充分展示了科技促增产增效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了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

2.4 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形成推广合力

科研单位通过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地方农技推广部门推荐高标准农田,协调示范基地管理;示范基地作为技术模式的使用者和受益者,进行技术模式的实施并提出改进意见。项目联合相关企业参与项目实施的多个环节,示范区资源配置达到合作共赢的最优模式,便于形成推进合力。

2.5 构建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综合生产模式

经过5年的工作,每个产业都集成了一批适合不同区域发展的综合技术模式,有效发挥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综合促进效应,推动了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16个产业共集成200项先进适用技术,构建了42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技术生产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技术储备。

3 主要成效

通过整合分散的科研成果,从优良品种、栽培模式、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全程机械化、产后加工、秸秆处理、饲料选配、营养调控、高效繁殖、疫病防控、粪便循环利用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技术集成与模式再造,探索不同产区、不同生态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最优解决方案,建立规范、可复制、可推广应用的综合技术生产模式[6]。主要成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构建先进实用的生产模式

16个产业构建的42套综合技术模式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每套模式针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技术难点集成行业最先进实用技术,并组织相关专家联合攻关,有效发挥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综合促进效应,推动了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示范成效显著,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增产、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中,小麦绿色发展模式研究针对华北麦区生产上对“精准、高效、优质、增值”绿色发展技术的需求,通过集成“节水广适高产品种筛选”“规范化播种”“三化精准灌溉”“测土配方施肥与增值型肥料”“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与智能植保”“抗逆增产生物调控”“面制品加工适宜性评价”“籽粒收获无损在线检测”等8项先进技术,建立了面向新型农业生产组织的小麦“节本增效”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7]。梨产业项目团队创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优二改三减四提高”梨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即选用优良品种,改良推广,改良树形,减施化肥,减喷农药,减少用工,旨在提高果实品质、果业经济效益、果园生态效益和果农收入。项目示范梨园做到了化肥零施用,化学农药用量减少70%以上,优质果率提高了25%,每667 m2增效1 500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1.2万元。项目辐射推广3.33万hm2,有效推动了我国梨产业绿色发展[8]。

3.2 研究示范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效和绿色生态效果

经过严格的试验示范,各项目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效、节水、减肥、减药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控二减三基本”的发展战略目标。种植业平均增产28%,节水30%,节肥18%,减施农药24%,平均每667 m2增效500多元,养殖业每头奶牛增效1 000多元,每只母羊增效140元。其中,蔬菜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集成了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连作障碍克服、水肥精准调控、环境智能化控制等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实现了减施化学农药40%以上,减少化肥30%以上,节水20%以上,节省人工40%以上,在蔬菜之乡寿光辐射推广面积2万hm2[9]。生猪绿色发展模式研究以支撑引领生猪养殖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绿色投入品、节本增效技术、生态循环模式、绿色标准规范为主攻方向,全面构建高效、安全、低碳、循环、智能、集成的生猪养殖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形成了生猪高效生产、绿色环保饲料、优质猪肉生产、兽药疫苗减负、粪污资源化利用、施肥机械、种养循环等19个主推技术和成果,形成了适用于不同区域、不同养殖规模和生产模式的良种繁育、绿色高效饲料、疾病防控与兽药疫苗减负、粪尿资源化利用、猪肉加工增值、养殖屠宰全程追溯、种养循环等7套技术模式。

3.3 绿色模式研究工作成为一些地方政府三农工作的抓手

模式研究针对区域主导产业和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所集成和示范的技术成果,受到很多地方政府的欢迎和支持,成为地方政府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大豆免耕覆秸技术”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推技术,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夏大豆主产区进行全面推广应用,模式研究示范点安徽宿州市大豆示范基地成为地方政府的参观培训固定点;玉米项目所集成的“农机农艺六配套,科学播种六融合”技术模式操作方便,增产效果明显,受到农民的极大欢迎;“双季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被江西省列为省主推技术,2015年在江西省推广6 000 hm2;“奶牛提质增效关键技术”被青岛市畜牧兽医局采纳,纳入2016年青岛市畜牧业科技推广计划[6]。

3.4 技术集成示范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绿色技术的经济性是推广应用绿色技术的关键[10]。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多次强调“项目的实施效果好不好,技术管不管用,领导说了不算,专家说了不算,农民说好才是真的好,农民的嘉奖才是至高的荣誉”[11]。模式研究与示范始终把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服务和示范带动作为项目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

4 不足和薄弱环节

绿色发展模式研究取得不断发展和显著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1 全产业链的链式创新需要强化

针对某些地区产业链条分割、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供需不平衡、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还需要加强科研攻关和技术集成应用,尤其是产后高附加值加工技术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附加值,建立全产业绿色发展链,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效应和内在品质,促进增收增效,让农民分享增值的“二次分红”。

4.2 项目协同性有待提高

绿色发展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协同攻关,把和产业相关的技术集成起来,建立覆盖主要产区的协作网。据了解,不少项目都在协同工作中存在协作不顺畅的现象,尤其院内兄弟研究所合作不易,所内课题组间合作困难,院内部分参加研究所对主持单位的配合还远远不够,缺乏协同创新的意识和积极性。

4.3 技术服务尚显不足

模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试点辐射带动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无论是试点工作,还是辐射带动和推广工作均需要大量的技术服务与指导工作,部分项目通过试点现场指导、微信群和电话沟通等渠道开展得有声有色,行成了长效的技术服务模式,但接近半数的项目专家技术服务意识不强、方式不到位,除了每年几次的现场服务和指导,其他时候服务和对接极少。

4.4 绿色发展尚缺乏社会互动

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持续性的发展理念和方式,国家、社会、群体和个人都应在其中[12]。在近6年来的探索和尝试中,尽管技术基地集成示范效果非常显著,但大多数现场会除了相关科研人员、部分企业、少数个体参加外,社会互动性明显不足,模式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极其有限。

5 发展建议

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应进一步拓宽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产业范围,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全国协同攻关网络,构建更多科学、规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技术生产模式,增强该模式协同创新和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5.1 建议加大绿色模式工作力度

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应进一步加强对绿色发展技术模式研究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把相关工作纳入有关计划和行动,尤其是纳入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进行统一统筹考虑,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对于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工作、示范基地建设方面等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倾斜,尤其是在土地整理、农田水利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项目安排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支持。

5.2 加强合作意识和协同性

模式研究与示范工作参与的单位和团队众多,应做好各参与单位和团队的对接与合作,充分调动和激发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凝聚力。项目主管部门和所有参与单位均需提高认识、认真研究,在人员配备、资金保障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多出举措,确保工作衔接与协作更顺畅和高效。

5.3 做好关键技术研发和储备

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根据国家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结合农业主战场实际生产的瓶颈技术和新问题,做好关键技术的创新、研发和储备,按照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的目标,遴选集成国内外先进实用的技术,为项目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5.4 切实做好模式推广应用工作

相关部门积极推荐和推广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集成了200多项技术,50多套综合技术生产模式。如何推广这些技术和模式,因地制宜地在各类主产区和典型生态区应用是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除了科研机构和专家团队,地方政府、新闻媒体、农技推广部门、合作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基地(点)等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为模式的全面推广做更多的探索和尝试,争取尽快将成熟的模式广泛应用于生产之中,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 小结

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部分技术模式已被农业农村部和有关地方政府作为主推技术采纳推广,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范例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做好绿色发展模式研究和推广工作对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和效益兴农意义重大,也必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绿色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绿色低碳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