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国际化透视:目标、战略与指标

2019-09-24 02:01太田宽渡边友希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16期
关键词:国际化指标评估

[日]太田宽 渡边友希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学会和大学把高等教育国际化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近年来,日本出台了一系列国家政策,例如,“30万留学生计划”“全球30 计划”(Global 30)、“日本走向全球”(Go Global Japan)、“大学间交流计划”(Inter-University Exchange Project),以及“全球顶尖大学计划”(Top Global University Project)。这些政策尤为注重学生流动、教育伙伴关系和国际排名,极大地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这些计划主要有三个可量化的目标:

日本国际学生数量从2013年的13.5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30万人;

日本出国留学生数量从2010年的6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2万人;

到2024年,10所日本大学进入世界百强高校之列。

目前判断上述目标能否实现为时尚早,但是相关进展表明,这些目标可能难以按时完成。2014年日本出国留学生数量实际下降至5.4万人;当前日本只有两所大学跻身世界百强高校;2016年有24万名国际学生在日本学习。相较而言,三个量化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较有可能实现。

除了这些可量化的指标,日本政府和其他组织尚未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事业及其取得的进展进行过全国性评估。为了填补这一空白,2014年,来自一桥大学(Hitotsubashi University)、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和国家高等教育学位及质量提升局(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Academic Degrees and Quality Enhanc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的研究人员对141所日本大学进行了调查,内容涉及这些大学的国际化目标、战略、优先发展事项和评估机制。

一、国际化目标

2014年的调查说明了日本大学国际化的原因,并根据欧洲的国际化透视与分析(Mapping and Profiling Internationalisation)项目指标修改并确定了5个常见的国际化目标:

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在跨文化和全球化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的能力;

提高研究质量;

提升国际声誉和知名度;

服务社会,提高社区参与度。

调查要求受访大学对每一个目标的重视程度做出评分,满分为4分(见表1)。

受访大学认为外部声誉或校外参与度的外向目标(outward-facing goals)不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规模的研究型大学(注册学生人数达到1万人以上)相较规模较小的大学,认为“提升国际声誉和知名度”更为重要。参与“全球顶尖大学计划”的大多数高校是大规模的研究型大学,这表明其与国家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同时说明政府政策是推动高校制定国际化目标的重要力量。

二、国际化战略

为进一步了解日本大学国际化的原因和途径,调查要求受访大学思考如何将四种战略方法用于其国际化战略。这四种战略方法由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回应欧洲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计划修改而来,包括:

与精英大学竞争——瞄准国际一流大学的地位;

与海外大学合作并建立关系网——提升大学的国际形象,吸引海外大学与其合作;

提升国内知名度——提升大学的国内影响力,招收高素质的学生;

维持生存——招收国际学生是机构保持自身生命力和确保教育教学竞争力的手段。

多数受访大学表示其国际化战略包含多种方法。其中,“与海外大学合作并建立关系网”和“提升国内知名度”最受欢迎;约2/3的受访大学把这两种战略方法排在第一或第二位(见表2)。

相关数据表明,日本政府的政策明显影响大学的国际化优先發展事项和活动,但是不同类型的大学优先选择的方法不同,总体而言,“与精英大学竞争”在四种方法中最不受青睐,但是规模较大的研究型大学最常采用这种方法。

三、优先发展事项和评估机制

最后,调查要求受访大学对其国际化进行评估,特别是对一系列公认的国际化指标的有效度进行评价。有效度是指标的有用程度及与大学评估其实现特定国际化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的相关程度。受访大学认为,值得评估的事项可能反映出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未来做的事情,因此评估机制为日本大学的国际化优先发展事项和活动提供了更多思路。

国际化透视与分析指标工具箱里包含489个指标,为大学设计国际化评估方法提供了资源。调查要求受访大学对修改过的152个不同指标的有效度进行评估,这些指标可分为以下八类。

学生(21个指标):国际学生的人数以及国内学生的国际活动参与度;

员工(23个指标):学术和行政人员的技能、国际活动参与以及与国际化相关的专业发展机会;

管理(16个指标):国际化以及国际事务相关政策、行政和管理;

融资与金融(14个指标):国际活动资金和资源;

课程与学术服务(31个指标):受到国际关注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学习)和学习支持;

研究(19个指标):国际合作、大规模跨境研究活动、出版物和被引用次数;

推广和营销(7个指标):国际宣传活动、营销材料、网站以及机构知名度;

非学术服务、校园以及社区生活(21个指标):针对国际学生和出国留学生的支持服务。

在152个指标中,有101个被视为“有效指标”(总分4分,得到3分及以上即有效)。受访大学认为,“非学术服务、校园以及社区生活”和“管理”指标最有效,而“员工”和“研究”指标效果最差。日本政府政策明显影响大学的国际化优先发展事项和活动,例如,大学对“非学术服务、校园以及社区生活”的整体兴趣可能反映了“30万留学生计划”对内部学生流动的政策倾向;“管理”指标的有效度高,可能因为这些指标与“全球顶尖大学计划”以及其他政府倡议和资助项目的选择标准及目标类似。

有观点表明“员工”指标的有效度不高,这反映出日本大学并没有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和从事国际化事业的管理者放在重要的位置。相对而言,大学不够关心学术人员的国际形象及其教学、活动或专业发展的全球化。同时,大学对国际技能(如外语能力)和行政(非学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关注不足。

虽然“研究”指标总体效果相对较差,但是优先采用“与精英大学竞争”战略进行国际化的大学和强调“与海外大学合作并建立关系网”“提升国内知名度”和“维持生存”战略的大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如前所述,选择“与精英大学竞争”战略的主要是公立研究型大学,对这类大学来说,研究是首要任务,因此,把研究作为其国际化重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日本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对于占日本高等教育体系80%的私立大学来说,研究往往被视为教师或研究部门的事项,而非整个学校的事项。许多私立大学没有条件从事国际合作研究,与研究相关的国际化指标对他们来说并非有效,这也是符合情理的。

四、展望

总的来说,2014年的调查结果反映了日本主要政策方案对高校国际化目标、战略和优先发展事项的影响,体现了政府政策与高校目标设立的密切关系。学生流动和全球学习在大部分领域都是最主要的,而国际知名度和研究则是部分大学的优先发展事项,这些大学的国际活动得到了政府特殊政策的支持。

在国际化成果评估方面,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高校层面来看,日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般来说,质量保障是日本高等教育的一个较新的概念,2004年日本才有了强制性的认证计划。在日本,国际化评估相对于质量保障则是一个更新的概念,目前尚没有机构完成國际化评估。超过半数的受访大学表示在2014年调查的152个指标中,他们经常收集数据的只有19个。

基于2014年的调查,日本需要更多有关国家政策和大学国际化成果及其有效度的数据,这不仅有助于了解以前开展的相关项目及其带来的影响,而且能够推动决策、改善资源分配并促进项目发展。鉴于在国家和机构层面优先考虑学生参与和学习,学生国际化活动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注:本文编译自《高等教育领导者国际简报》(International Briefs for Higher Education Leaders)2018年第7期“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Japanese Universities: Goals, Strategies, and Indicators”)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王亭亭

猜你喜欢
国际化指标评估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活动预告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