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吹打的演艺特点与发展策略思考

2019-09-24 18:41丁赛贝尔
智富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价值策略

丁赛贝尔

【摘 要】嵊州吹打是“浙东锣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浙东民间音乐的产生发展及浙东民俗风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嵊州吹打的演艺特点及研究价值,提出如何传承保护嵊州吹打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嵊州吹打;演艺特点;价值;策略

浙东锣鼓,是浙江省东部地区最主要的器乐乐种,“其中奉化、嵊县的尤为著称。” [1]奉化、嵊县都是浙江省东部地区的县。奉化1988年撤县设市,2016年撤市设区,隶属宁波市。嵊县1995年撤县设立嵊州市,隶属绍兴市。嵊州已有2000多年建县历史,是越剧的故乡,书圣王羲之的故里。嵊州吹打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嵊州吹打以吹奏乐器与打击乐器为主,也包含丝弦乐器。“主要曲目有《辕门》《绣球》《都花》《十番》《节诗》《将军令》等。乐器组合,不同风格、不同场合演奏的乐曲其乐器编制与演奏成员的数量各不相同。如传统四大名曲这类大型乐曲,乐器种类丰富,演奏人数众多。” [2]一般大型乐队成员为15人左右;小型乐曲乐队通常只有5-8人,最少的仅用一支唢呐加数件打击乐器。其中鼓手在整个乐队中起核心作用,控制与协調乐曲起讫以及速度。从常奏曲目的乐队编制中可见,五小锣与四大锣这两种无确定性音高打击乐器的固定配合是嵊州吹打乐队乐器组合的主要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嵊州吹打的演艺特点及研究价值,提出如何传承保护嵊州吹打的发展策略。

一、嵊州吹打的概况介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嵊州就有“鼓吹百十,大吹大擂,十番铙钹”的庙会祭祀等活动,既是祈求平安和丰收,也是百姓主要娱乐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戴逵等文人雅士南迁,为嵊州吹打注入中原流行音乐元素。唐宋时盛行。明朝鼎盛,婚丧喜庆和重大节日,都有吹打乐和吹打坐唱的戏曲班,遍布乡镇,代代相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嵊州吹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在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其中黄泽的吹打乐在北京怀仁堂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等的接见。嵊州吹打到了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东西乡两大风格区,东乡以黄泽农民乐队为代表,注重丝弦乐演奏,风格清新优雅、婉转动听。西乡以长乐农民乐队为代表,注重锣鼓与吹奏乐相结合,风格激越高昂,气势磅礴。特别是长尖演奏将吹气改为吸气,使长尖声音更加高亢激越,传得更远。嵊州吹打目前的传承情况是,黄泽白泥坎丝弦乐后继无人。“长乐农民吹打到目前为止,全镇有各种组织形式、规模大小不等的民间吹打乐队伍15支以上,队员达到200多人。” [3]队员忙时务农,闲时自娱。

下面将嵊州各乡镇的吹打乐情况简介如下:长乐是嵊西千年古镇,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宜于耕种,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长乐镇早年就有民间唱戏、吹打乐、丝弦乐等音乐吹打活动。民国初期开始办越剧科班,在越剧科班开办的基础上培养了一批有一定水平的吹打乐器演奏队伍。乐器增加了大鼓、大钹、目连号等,将尖号由吹气演奏改为吸气演奏。形成了锣鼓与吹奏相结合的风格,五锣、三鼓、三大锣配套组合,小钹、水钗、大钹配奏。目前活跃在绍兴、舟山、杭州、上海等地的大型庆典、文化活动中,还参加省市各种大赛。黄泽丝弦尤其以白泥坎村丝弦为代表。“既有打击乐器五小锣、四大锣等,又有吹管乐器笛子、唢呐等,还有丝弦乐器二胡、琵琶等。可以根据固定的曲调即兴作词,见物唱物,即景唱景,睹人唱人,是浙东丝弦的代表。”[4]北漳坐唱,最初由村里喜爱吹拉弹唱者组成,沿门唱书“讨彩头”,后来渐有名声,逢庙会、重大节庆时,都会被请去拉拉唱唱,所唱的有越剧、京剧、乱弹、绍剧等。坐唱表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室内分角色唱、拉、弹、吹、敲,既当演员唱,又当乐队弹、拉、敲、打;一种是一路行进一路表演,不受场地限制,可行进表演,可舞台演出,还可在居室内表演。北漳镇东林村的“东林抬敲”,在行进演出时,多人抬着一顶装扮漂亮的轿子,由十多人组成,每人会演奏五六种乐器,每逢庙会等重大节日都要表演,声势十分壮观。现濒临失传。秋秋船,是崇仁镇溪边村的特殊吹打形式,是敬神或喜庆时表演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时,前面抬锣开道,接着两个大刀手执大刀和“回避”“肃静”旗牌,后面是秋秋船,船由木板围成,有船楼、花草山水,坐四个童男童女,由十六个人抬着行进。船两边是吹打乐队,有笛、箫、唢呐、鼓、锣和目连号等组成。重点在吹,其余均是造声势的仪仗。现频临灭绝。

除了上述之外,嵊州吹打还有崇仁吹打、廿八都吹打和大浦桥吹打等。崇仁吹打与舞龙、舞狮相配合,为当地节日喜庆和祭祀活动增添色彩;传统文化活动为崇仁吹打孕育了一代代艺人和民间音乐创编人才。后来改变成以民间吹打与西洋乐相结合的中等规模吹打乐队,人员不断增加,而且有女子吹打组,广泛应用于各种喜庆庆典和随舞狮队外出演出。演出的形式灵活多样,既可吹打、丝弦与西洋乐单独演奏,也可融为一体进行大型表演;演奏时可行进式,也可舞台式或者坐堂式。崇仁镇廿八都村的吹打在1953年曾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舞蹈节,受到文化部门嘉奖。嵊州市鹿山街道大浦桥村的吹打受佛教和周边音乐的影响,又推陈出新,在《大辕门》中,把十多件乐器每部分成“争”和“长”两个音组,并用对比手法创作锣鼓经,使音乐富有变化,深入人心。

二、嵊州吹打的演艺特点

嵊州吹打作为“浙东锣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受越乡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的长期影响,形成了以下三大演艺特点:

1.演奏组织民间性。以长乐农民吹打为主的嵊州吹打的组织形态呈现纯民间性的特点:一是“成员无一例外全是当地农民,他们在参加某次吹打乐活动前,往往还在田间劳作,学习、排练活动都在业余时间进行,”[5]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教育,但凭着对吹打乐的爱好和执着,硬是一句句、一段段在自学和向他人学习下学会了演奏;二是嵊州农民吹打乐队没有国家或集体编制,实行自行组织、自主管理、自行发展,政府和文化部门给予指导、辅导的形式;三是除主要骨干(即传承人和平常所说的“四柱头”)外,不设“当然队员”,而是根据各次活动的规模、形式和个人特长择优组织队伍参加演出活动,实行“人人都有参加的机会,人人都不是当然的队员”的用人机制,鼓励竞争和互动,促使嵊州农民吹打保持精干、高效和提高队员的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

2.演奏形式灵活性。嵊州农民吹打能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灵活采用多种表演形式:一是队伍可大可小,多至几十人,少至5-6人,都能组成演出队伍进行表演;二是能适合各种场地表演,既能在舞台上演出,也能在广场、道路、农家院子等地方表演,既能在固定場地演出,也能边行进边演奏;三是既能独立演出,也能与其他形式配合表演,嵊州农民吹打已从单纯的吹奏乐和打击乐器结合演奏的形式发展为以民族乐器演奏为主,兼具西洋乐器,能与越剧演唱、歌舞表演、舞龙、舞狮等多种表演艺术有机结合的表演活动。

3.演奏内容多样性。嵊州农民吹打表演内容呈现日益多样的趋势:一是曲目繁多,在传承《辕门》《柳青娘》等戏曲曲牌和富有嵊州地方特色的《沙和尚》《平吴头》《斑鸠过河》等民间小调的同时,自创了如《欢天喜地》《闹春》《龙腾狮舞》《九洲方圆》等一大批具有时代气息的吹打乐曲目,一批自创节目还在调演、比赛中获奖。嵊州农民吹打现能演奏近200首曲目;二是风格多样,嵊州农民吹打的演奏既粗犷豪放,又不失委婉细腻,既突出鲜明的节奏感,又具有婉转的旋律美,或热烈欢快,或庄严肃穆,各种不同风格的曲目能根据需要采用,还能做到随机应变、融会贯通、剪接组合,特别是在庆典、剪彩等演奏活动中,只要给鼓手一个手势或者眼神,几十人的演奏就能随鼓手的指挥骤然而起或者戛然而止;三是技巧娴熟,能熟练地运用鼓、锣、钹、唢呐、箭号等各种乐器,扬、顿、隐、闷各项技巧,特别是吸气箭号的演奏,能运用吸入气流的轻重缓急,奏出富有节奏感和韵味的“韵头”,成为一绝。

4.演奏曲目创新性。嵊州吹打在吸纳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广纳民间小调,博采南北乐曲,形成高亢激越与柔婉舒畅有机结合、鼓乐打击与丝弦吹奏融为一体的风格。嵊州吹打既是越剧音乐的基础,又在传统曲牌中汲取营养,还涌现了许多融入现代歌曲的创新乐曲。如《欢天喜地》《闹春》《角斗》《万马奔腾》《越地古风》等,另还加入了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通过创新,嵊州吹打还与舞蹈融为一体。如《万民伞》《姑娘看后生》及越剧舞蹈《倾国倾城》《我家有个小九妹》《九斤姑娘》《穆桂英挂帅》《手心手背都是肉》等。

三、嵊州吹打的多元价值

嵊州吹打对研究浙东民间音乐的发展脉络、考察地域民俗风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学术价值。嵊州吹打“源于庙会文化,与佛教音乐密切相关,主要运用锣、鼓、二胡、京胡、三弦、钹、唢呐、长号等乐器来演奏;”[6]其乐队编制的特点是“五锣、三鼓、三大锣”配套组合,吹奏乐器包括唢呐、长号等,击打乐器和吹奏乐器的结合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创新。1988年,嵊州吹打乐队自编自演的吹打乐《欢天喜地》参加浙江省第二届音乐舞蹈节调演,获得表演二等奖,随后又参加了浙江电视台《祖国颂》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的演出。参加省调演获奖和参加电视文艺晚会演出,极大地激发了嵊州农民吹打内容创新的积极性,嵊州农民吹打乐队自编自演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吹打乐《闹春》《齐心协力奔小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希望的田野》《走进新时代》等陆续响遍乡村,传统的吹打乐被赋予了时代崭新的内容。

2.戏曲价值。嵊州吹打乐也是越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越剧的发展,从无伴奏的的笃声中逐渐丰富充实音乐的伴奏,无论是伴奏者、伴奏器乐,还是演奏风格,大都源于嵊州吹打,都是他们在配合演员的舞蹈动作和唱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熟,对越剧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嵊州吹打也影响和哺育了一大批古今艺术名家,如革命音乐家任光、“鼓王”李民雄及许多优秀的越剧演员,他们无不在家乡民间吹打乐的熏染下产生兴趣、进而开始步入艺术殿堂、潜心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3.经济价值。嵊州吹打因其敲锣打鼓,气氛热烈,又善于边行进边吹打,因而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常被邀请参加民间和各种庆典礼仪,而且浙江、江苏、上海、江西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据初步统计,演出业绩好的吹打乐队年演出达到250至300场,队员年收入一般在三四万元。嵊州吹打已逐渐发展成一项文化服务产业。

四、嵊州吹打传承发展的策略选择

探索嵊州吹打传承发展的实现路径,行政性保护是前提,传承人培养是根本,经营性发展是动力。

1.行政性保护是前提。传承、振兴和发展嵊州吹打,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嵊州市已把嵊州吹打列入越乡文化名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件实事来抓。无论是从传承人的建设和培养、传统乐曲的整理和研究、还是吹打队伍发展和提高、曲目的创新和改革等方面都作了全面统筹和具体部署,并由此制定出一系列扎实可行的操作措施,把吹打作为基层文化的主打形式,整理出具有代表意义的曲子,对健在的乐手进行录像录音采访,按照吹打乐和丝弦两类音乐分别开展了保护试点,大力鼓励和扶持创作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百姓的新乐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老百姓对自娱自乐的要求逐渐增加,政府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每年组织一次擂台赛,激发老百姓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吹打业务水平。” [7]

2.传承人培养是根本。因为文化传承的本质是文化的延续,而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类的嵊州吹打艺术更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活态”文化,其延续必须要由活生生的人去完成,“所以对传承人的培养是“生态”保护和“持续”传承的关键所在。” [8]就嵊州既有的实践来看,市政府对民间艺人的分批次“命名”、文化馆(站)或民间组织的辅导培训、各学校开设的“乡土课程”等,均是在这一指导思路下展开的具体保护传承措施。总体而言,体现“抓两头”的目标:一方面,对老一辈艺人予以“命名”或授予荣誉称号,调动其能动性,使其在倡导发扬吹打乐艺术的同时乐于推进代际传授;另一方面,将嵊州吹打艺术纳入教育体系或采用课程教学模式,培育年轻一辈认同、接纳吹打艺术的基本素质及心理,在普遍“传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塑造“传承人”。

3.经营性发展是动力。通过文化馆(站)及民间组织咨询策划、牵线搭桥乃至直接管理运作,以展演为主要形式,以获取社会、经济效益为现实目标及后续动力推动嵊州吹打乐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客观上产生了推动嵊州吹打艺术保护传承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嵊州吹打的演出活动以提供文化服务为内容,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秉承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模式,使吹打乐行业年收益在600万元以上,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项文化服务产业。另一方面各吹打乐队利用结余的资金,购置了定音鼓、台锣、演出服装、道具等,增强了自我发展的能力。目前,嵊州吹打已进入了经济利益促进吹打乐发展、吹打乐提高水平后又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良性互动的状态。

总之,嵊州吹打在传承发展中,不断吸收优秀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同时,立足社会实践,注重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注重文化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符合社会发展的同时又体现了时代精神,从而推动了嵊州吹打的完善发展,使嵊州吹打走出嵊州,面向全国,真正实现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词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500

[2]卢芹娟 黄士波.嵊州吹打[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9(6)

[3]夏春燕. 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M].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07(10)

[4]嵊县志编纂委员会.嵊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8)

[5]李强.嵊州吹打乐器的比较研究[J].山东: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2):128-140.

[6]唐大林.作曲技术理论视域下“非遗”的音乐本体研究——以“嵊州吹打”为例[J].北京:音乐创作,2017(6):143-145.

[7]姚华江.论嵊州吹打之黄泽丝弦乐的艺术特色及发展策略[EB/OL]. http: //blog. sina. com. cn/s/blog_8af4c448.htm.

[8]洪颖.文化展示中的竞争——促进传统艺术存续的一种路径选择[J].昆明:学术探索,2009(4):80-82.

猜你喜欢
价值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我说你做讲策略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Passage Four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