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以及对血压管理的影响

2019-09-24 02:14刘亚军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脑梗死

刘亚军

【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的血压变化和预后关系以及对血压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03-2019.03期间所接纳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患者在住院3d后,其急性期发作的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数据同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性(P<0.04),且患者在出院后的各项指数评分均优于住院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的过高或是过低均会加重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因此在脑梗死患者的急性期对其血压进行监测,保持其血压的稳定能够在其预后中起到良好的运用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血压变化;预后;血压管理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9-110-02

脑梗死患者的血压以及脑组织血流会在其病情急性期出现急剧变化,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受损、致残等一系列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的直接死亡,对于患者的康复以及预后而言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有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在脑梗死患者的急性期对其适宜进行减压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病情和提高预后[1]。本研究则是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压变化规律同预后的关系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03-2019.03期间所接纳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60例(年龄(47.36±8.54)岁),女性患者为40例(年龄(45.36±8.3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的标准,且均确诊为急性期。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晓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均对所有患者在发病时的血压进行记录,且在患者入院之后协助患者采用安静平卧位进行卧床,并由医护人员对其血压进行手工测量。

1.2.2 对所有患者入院后当天以及住院后3d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变化进行测定,同时对所有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及时解决发生的不良事件,适宜给予患者血压减压[2]。

1.2.3 在患者出院后,对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卒中量表、改良后Rankin表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以(P<0.05)为数据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在急性期发作以及住院3d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 所有脑梗死患者在其急性期发作时时的首次收缩压数值为(157.46±29.20)mmHg,舒张压数值为(93.72±17.40)mmHg;在患者住院后3d其收缩压数值为(143.52±20.52)mmHg,舒张压为(83.43±14.08)mmHg。两组收缩压数据相比较,t=3.90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张压数据相比较,t=4.59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出院时以及出院3个月后的各项评分 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患者出现脑部组织局部供血血流突然减少,或是血流出现停止等一类的循环障碍时,造成局部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受到缺氧和缺血的影响,致使患者脑组织出现软化或是缺血性坏死[3]。从理论上来进行分析,若在脑梗死患者的急性期对其进行降压能够有效减轻其脑水肿形成的发生几率,降低其带来的危险性,以此预防早期的卒中复发以及血管的损伤,因此需要足够的血流灌注维持,避免其血压出现急剧下降的状况。

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的血压会出现反应性升高的状况,且在一定时间之后又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而对于这种显著的血压变化规律该如何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尚未统一,且如何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压水平进行控制也存在着诸多议论。但在目前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中,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压水平实行合理调控,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4]。

通过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出现的血压变化,可能同患者自身脑缺血的生理性、出现的应激反应、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障碍、脑小动脉生理性代偿的升高动脉压等因素均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脑梗死的在急性期出现的血压变化即受到病理性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生理性因素的影响,是多因素共同造成的血压变化[5]。患者由于脑梗死导致自身的脑组织自动调节功能受到损伤,致使其脑内血流量需要血压增高或是脑灌注压来进行维持。因此,脑梗死患者血压在急性其出现自行升高是患者机体对外界的本能防护,而血压波动过大、过度降低血压等方式均可能导致患者的预后不良,甚至造成患者的死亡。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出院后的各项评分指数均明显优于出院前,说明脑梗死在急性期保持血压稳定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患者的康复效果,因此有必要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对其血压实行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宗梅, 吴立宽, 陆文欣, 等.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212(07):118-120.

[2] 石鑄, 钟淑君, 李淑恩,等. 脑梗死急性期24h血压变异与患者早、中期预后的关系研究[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7, 16(7):682-682.

[3] 张志国,龙飞,夏丹丹.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人血压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6(17):126-130.

[4] 陈利稳,王卓,常莉莎,等. 急性脑梗死血压调控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 2018, 31(09):114-117.

[5] 叶新桂, 宋杰江.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 14(14):111-114.

猜你喜欢
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保守治疗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对于脑梗死,你必须知道的
脑梗死怎样治疗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