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辨证治疗痞满证

2019-09-24 02:14郑莉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胃气证候气机

郑莉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9-214-01

中医认为痞满指的是: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痞满”的病机多为腹部气机不通畅、胸腹胀满不适、痞塞不通,常见临床表现为腹胀、暖气、大便不通畅等;本病发生考虑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那么,痞满的临床治疗如何选择中医药有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讨。

中医认为人体脾胃主要是调节机体气机的运转,脾主要担任着升的功能(脾主升清),胃主要担任着降的功能(胃主降浊)。脾胃升降功能有序进行,可促使人体上下运用通畅,从而不会发生痞满症状。若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导致升降紊乱,气机郁滞在脾胃,进而出现痞满不适的症状。

1 痞满病症

病因机制:痞满简单而言就是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调,导致胃气淤积、堵塞,出现脘腹满闷等不适症状,病者多见腹部胀满、但按压柔软,摸不到有形物质,无压痛感。临床表现与慢性胃炎相似,多见于西医的消化功能不良、胃下垂等疾病,进而会增加误诊率。若病者自诉脘腹满闷不舒症状,则考虑为痞满病症。

中医痞满指的是: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痞满”的病机多为腹部气机不通畅、胸腹胀满不适、痞塞不通,常见临床表现为腹胀、暖气、大便不通畅等,本病发生考虑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或受到邪气入侵,饮食不节制、痰湿阻滞及情志失调,都会导致脾胃虚弱,损伤脾胃,使得胃气阻塞,进而出现痞满证病症。常见病因:

1.1 表邪入内

外邪侵袭体表肌肤,未及时合理治疗驱邪外出,或滥用药物,使得脾胃受损,外邪侵入体内,邪气淤积在中焦、气机郁滞在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调,气机堵塞不通,进而形成痞满。

1.2 痰湿阻滞

脾胃不健或功能失调,水湿不化,生成浊痰,或痰气交替淤积在胃脘,导致升降失调,胃气阻塞,进而形成痞满。

1.3 食滞中阻

饮食习惯不好,暴饮暴食或肆意食用生冷、坚硬食物,或偏油腻、肥甘厚味食物、或辛辣、浓茶烈酒食物,或过烫食物,导致脾胃受损,使得食谷不化,气机阻滞在胃脘,使得脾胃升降失调,导致胃气阻塞,进而形成痞满。

1.4 药物所伤

滥用、乱用药物,或患有其他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有毒副作用药物)、导致脾胃受损,体内寒热失调,中焦气机阻塞,升降失调,进而形成痞满。

1.5 情志失调

情志不遂、多愁善感、思虑恼怒、忧郁导致肝气郁滞不舒,横逆乘脾犯胃,脾气受损、运化不力,胃腑失和、气机不畅,进而形成痞满。

1.6 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或中气不足,或饥饱不均匀,或饮食不节制,或病久损伤脾胃,导致气机运化、升降失调,胃气阻塞,进而形成痞满。

胃痞病位在胃部,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胃痞的病机多为脾胃功能受损、升降失调,胃气阻塞。

痞满诊断依据:1、病情的发生与加重与暴饮暴食有关,或大量食用生冷食物、长期大量饮用浓茶或烈酒,或长期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或与情志失调、冷暖失调、起居不合理有关;2、常见症状:以脘腹满闷不适症状为主,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调,导致胃气淤积、堵塞,出现脘腹满闷等不适症状,病者多见腹部胀满、但按压柔软,摸不到有形物质,无压痛感。常伴随有胸闷、胀气、消瘦、大便不调等症状。3、痞满发病缓慢、病症不一、反复发作、且病程相对较长。

2 痞满辩证施治

2.1 实痞

2.1.1 饮食内停

证候:病者脘腹满闷、胀气严重,进食量少,恶心呕吐、厌食、或嗳腐吞酸、大便不调等,苔厚腻、矢气频作(味臭)、脉弦滑。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行气消痞。

施治:保和丸加减:连翘、山楂、陈皮、神曲、莱菔子、半夏、茯苓;若食积严重,加麦芽、鸡内金、谷芽增强消食;若腹胀明显,则加厚朴、枳实增强行气导滞;若便秘,加大黄、槟榔增强行气通便治疗。

2.1.2 痰湿中阻

证候:病者脘腹痞满、胸腹闷塞不舒,头重脚轻、身体疲倦,恶心呕吐、且食欲不佳,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苔白厚腻。

治疗原则: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施治:二陳平胃汤加减。枳实、苍术、陈皮、半夏、前胡、厚朴、茯苓、桔梗、甘草;若气逆不降,加旋覆花、代赭石引气下行以降逆;若胸膈满闷,加瓜萎、薤白、枳实以宽胸理气;痰湿者加紫苏梗、藿香化痰湿。

2.1.3 湿热阻胃

证候:病者脘腹痞满、胸腹闷塞不舒,心中烦闷、燥热、口干舌燥、且喜喝冷饮,身体热度高,出汗严重,大便干结或粘滞,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

治疗原则: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施治: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淡豆豉、大黄、厚朴、半夏、栀子、黄连、石菖蒲、芦根。便秘且心烦者,加全瓜蒌、栀子;恶心呕吐者,加竹茹、白蔻仁、生姜;口渴欲饮者,加花粉、连翘。

2.1.4 肝胃不和证(补内容)

2.2 虚痞

2.2.1 脾胃虚弱(1.2证型与内容错乱)

证候:病者脘腹痞满、胸腹闷塞不舒,身体疲倦、乏力,不喜言语或便溏、中气不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或无力。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升清降浊。

施治:补中益气汤加减。陈皮、黄芪、柴胡、白术、升麻、当归、甘草、人参;胸闷胀气者,加木香、砂仁、枳实;水饮停胃者,加吴茱萸、生姜、半夏;脾阳虚弱者,加肉桂、附子、吴茱萸;湿浊内盛者,加茯苓、薏苡仁。

2.2.2 胃阴不足

证候:病者脘腹胀满、胸腹闷塞不舒、嘈杂,自觉饥饿但不喜饮食,恶心暖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养阴益胃,调中消痞。

施治:益胃汤加减。生地、香橼、玄参、冰糖、麦冬、玉竹;便秘者,加火麻仁、柏子仁润肠通便;阴虚较重者,加石斛、花粉、百合滋阴;食欲不振者,加山楂、谷芽、麦芽消食;腹胀严重者,加佛手、厚朴花理气消胀。

3 痞满预后、转归及调摄

一般情况下,想要预后良好,需要饮食有节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心情舒畅,坚持治疗,治愈病症。痞满本身属于慢性疾病,治疗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若久病不治、治疗不合理,将会导致气血运行不通畅,使得痰浊淤血内生,伴随着轻微疼痛甚至严重疼痛,从原本的触之无形发展到触之有形,并发胃痛、噎嗝等病证。随着痞满病症时间的延长,会导致脾胃进一步受损,进食不足,后天失养,会加剧疲劳感,导致气血双亏。

胃痞患者应当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合理调摄饮食、精神,做到少食多餐,确保每餐营养丰富,宜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戒烟戒酒,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少食用粗粮,不食用坚硬食物,不暴饮暴食。慎用药物,避免损伤脾胃,保持良好的精神、愉快的心情,劳逸结合、避免恼怒忧思,病症严重者,需要适当休息。

参考文献:

[1] 甘海苹, 伍建新, 吴红彦,等. 中医药辨证治疗痞满证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8):74-75.

[2] 曹丽霞. 痞满证中医药治疗近况[J]. 江西中医药, 2007, 38(10):68-69.

[3] 饶洪, 郭书英, 张雪琳,等. 痞满证治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12):5388.

猜你喜欢
胃气证候气机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足,活百岁
便携电子打气机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香砂消胀汤治疗胃胀
浅析奶牛乳房疾病的中兽医诊疗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百病生于气”与升降散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