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奋楫勇当先
——山东省大力推动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2019-09-25 03:15中国粮食经济杂志社调研组
中国粮食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粮油粮食

文/中国粮食经济杂志社调研组

香驰控股有限公司厂区沙盘 刘博文/摄

4016亿元!

2018年,山东省纳入统计范围的粮油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创造新的历史纪录,再次在全国拔得头筹。

专用小麦粉和全麦粉产量全国第一,花生油和大豆油产量全国第一,商品淀粉和淀粉糖全国第一……

山东,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屡居全国首位,这样的成绩足以让奋斗在这片热土上的一代代粮食人为之自豪,也足以赢得全国粮食行业上下的广泛赞誉。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作为粮食资源大省、产业大省,山东始终朝着建设粮食产业强省、打造粮食产业振兴“齐鲁样板”的目标坚定前行。

“山东多年来形成产业规模比较大、粮油产品比较多、整体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产业特点。如何在新时代顺应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厚植优势,把大产业做成强产业、把单体冠军打造成产业军团、把众多产品各自为政转变为抱团聚力闯天下,是我们思索回答的一个大课题。”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华说。

2017年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粮食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助推粮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粮食安全保障立法修规等五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推进粮食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当月,首次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滨州召开,那次会议上,滨州市被授予“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称号。

近两年来,山东省不断放大“滨州模式”示范效应,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抓好粮食产业经济示范市县、特色产业园区、龙头骨干企业和优质粮食工程“四大载体”建设,持续推动粮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绿色生态、效益良好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政策引领 密集发力

山东粮食产业快速发展,首要因素是什么?王伟华表示,当属政策支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提出23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具体举措。

82个产粮大县的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列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

济宁江北粮食物流园、中裕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100个重点项目,鲁花集团、西王集团等项目列入省政府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临沂、泰安、枣庄、滨州多个项目入选首批223个乡村振兴项目库。

原山东省粮食局会同省财政厅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山东粮油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科学规划2018-2020年品牌建设路径。

……

近年来,山东省密集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的政策,让山东迎来了粮食产业发展的春天,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这些政策既明确了粮食产业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实施路径,也让产业主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支持。据统计,近两年,中央及山东省扶持粮食产业发展资金超过20亿元。

2017年以来,国家实施的“优质粮食工程”亮出了推动粮食产业发展的一套政策组合拳,山东坚持把实施这一工程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举措加以贯彻落实。2018年,“优质粮食工程”列入省委常委会年度重点工作,纳入《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今年再次列入省委一号文件,并列入省政府高质量发展计划。据了解,山东省“优质粮食工程”总投资70多亿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补助19.53亿元,省级财政补助由2017年度的1.75亿元、2018年度的2.2亿元,提高到2019年度的3.1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50多亿元。

山东玉皇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是位于莒南县的一家“老字号”粮油加工企业,在“优质粮食工程”等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公司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目标,扩大优质粮食种植基地面积,改造植物油生产线和小麦粉加工车间,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开展品牌建设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实施以来,公司新增销售收入1.3亿元,利润52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350万元 。公司总经理张永琥说:“政府给予我们企业一定的资金支持,量的多少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这些扶持对我们扩大优质粮源,发展精深加工、适度加工,开展品牌建设,实现生产工艺升级,进行科技创新都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龙头带动 “三链协同”

“农头”连“工尾”,“粮头”带“食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是链条整合、资源集聚、首尾相顾、互促共进的过程。围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山东省坚持龙头带动,奏出“三链协同”的优美乐章。

“延伸产业链分上下两端,向上可带动优质粮食生产,带动订单农业,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收入。另一头往下延伸,最大限度地利用产品、减少浪费,加强对下游产品的开发,增加下游的附加值,用新的产品提升价值链。”王伟华表示,山东以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为抓手,扶持建设42家好粮油示范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方面的先进代表,在推动全省粮食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2018年,全省粮食产业产值10亿级企业69家、百亿级企业5家,利润过亿元企业28家。

位于莒南县的山东金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油脂加工、粮油进出口、农产品贸易、仓储物流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公司坚持“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原料供应体系,近两年累计建立花生订单基地20万亩,请农业技术专家对农户培训,实行科学种植和标准化管理,每公斤收购价高于同期市场价0.4元,带动农户增收,使企业与农户双赢共生。

“胶东小麦,青岛味道”。青岛维良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借助粮食种植合作社、代购代储点发展订单农业、公司回收优质品种小麦模式,提高小麦种植品率,促农增收。除部分产品原料使用进口小麦外,其余全部采用胶东地区当地优质小麦。“我们在各收购点辐射的小麦种植区,主要推行了订单农业,订品种、订价格、包利润、包收购,为实现提高小麦优质品率奠定了基础,也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带动了粮食种植业的发展。”公司董事长卢正良说。

滨州市的香驰控股有限公司在东北冷凉区建设非转基因大豆原料订单基地,推进优质优价收购,保证优质粮供给;山东三星集团在山东邹平,辽宁铁岭,内蒙鄂尔多斯、通辽等地建设了玉米油原料生产基地;平度市各类粮食企业的粮食订单种植面积达到20余万亩……在产业链的前端,山东省各类粮食加工企业尤其是“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积极开展优质粮食品种基地建设,累计发展优质粮食种植面积500多万亩,完成采购量800万吨以上,年均带动农民增收40多亿元,实现了“优粮优产”“优粮优购”。

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山东的功夫不仅仅在前端。

一粒玉米、一粒小麦、一颗花生,在山东会变身为什么?产业链下端,“优粮优加”的故事更加精彩。

在玉米深加工企业西王集团,一粒玉米进入车间,经过了上百道工序,在主产品“线路”,变身为食用葡萄糖、药用葡萄糖、果糖、玉米油、果葡糖浆等几十种产品;在副产品“线路”,又转化成了蛋白粉、胚芽粕、饲料等。西王集团的原料总利用率达到了99%以上,产品总收率达到了97.5%以上。

每一次产业链的循环延伸,都是一次产品价值升值的过程。通过对玉米产品梯次开发,原料循环利用,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西王集团实现了玉米精深加工再到高附加值加工的再增值,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向工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转变。如今,西王集团年加工玉米量300万吨,年产玉米油30万吨,年产葡萄糖18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0%和50%,药用葡萄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5%。2019年1-5月,西王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保持健康平稳发展态势。

与西王集团同处于滨州市的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也把循环经济做到了极致。公司本着将每一粒小麦吃干榨尽的理念,在原有小麦加工的基础上,对小麦进行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率,提升产品丰富度和优质化。除了生产面粉、挂面外,公司瞄准高端产品,开发了200多种面食制品以及谷朊粉、特级食用酒精、液体蛋白饲料等小麦深加工系列产品,构建起了一产(高端育种、订单种植、生猪养殖)、二产(初加工、精深加工、废弃物利用)、三产(餐饮服务、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从田间到餐桌、无缝衔接的高效生态农牧循环经济产业链。

玉米、小麦吃干榨尽,花生也同样如此。2018年,山东金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1.7亿元规划建设了金胜花生产业园,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了花生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从良种花生培育、绿色花生基地种植、花生精深加工、副产物提取利用到废物生产有机肥、生态环保农业等全程循环利用,以循环经济打造花生全产业链体系。该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2020年实现产值40亿元,利税2亿元。

除了以延伸产业链来提升价值链之外,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差异化发展也是山东粮食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产品才有市场,企业才能生存。”青岛维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正良说。面对与大型面粉企业的竞争,该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客户的“个性化定制”来提高产品附加值、赢得市场。目前,公司与世界知名食品企业如乐天食品、日清制粉、肯德基、麦当劳、美国卡夫等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青岛福加德面粉有限公司秉承“民用粉产品专业化,专用粉产品工厂化”的经营理念,坚持“高精特新”的中高档面粉发展之路,以差异化的销售模式,积极开拓市场,品牌美誉度不断提高,产销量持续提升,盈利能力逐年增强。目前,企业生产的高筋特精粉、面包(糠)专用粉、萨琪玛专用粉、糕点粉等已成为主销市场的标杆产品,销售区域覆盖全国各地。

构建高效便捷的粮油供应网络,是打造粮食供应链的题中之义。山东省通过加快建设粮食物流枢纽和通道、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多种方式开展营销等举措促进供应链完善升级。在滨州市,“中国好粮油”线下便利店、形象店、体验店直营店达174家。其中,中裕产品登陆天猫、苏宁等知名商务平台23家,并自建电商平台“中吃网”,2018年线上销售达3亿元,实现连年翻番。

青岛维良食品有限公司厂区 刘博文/摄

产业集聚 隆起高地

壮大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建好一个园区,隆起一片高地。

优化粮食产业区域布局,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培育粮食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是山东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动力。山东省政府提出,要重点建设以潍坊、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为中心的粮食加工企业集群,以青岛、烟台、临沂市为中心的花生加工企业集群。对此,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施分类指导,加强工作调度,示范市县建设成效明显。据统计,山东有2018年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地级市50强10个、百强县18个。

山东金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1000吨压榨花生油车间 刘博文/摄

有“中国花生之乡”之称的临沂市莒南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最大的花生及制品生产基地,全县花生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总产达12.5万吨,总产量居全国花生生产百强县第二位,单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该县2017年被评为“中国好粮油”示范县以来,基于花生生产和加工的优势,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力。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强化粮油行业整合提升,形成了集花生加工、流通、出口于一体的产业集群。目前,总投资11.7亿元的莒南千亩(含基地)花生产业园一期建成运行。

“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在津冀鲁等地区发展小麦加工产业集聚区或集群,在山东等省发展高含油花生加工项目的有利时机,依托我市粮油资源、加工基础,加快培育发展粮食、油料和食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临沂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范宝杰说。目前,除莒南县外,沂水县粮食产业也已成为县域支柱产业,2018年产值64亿元,乙醛产能亚洲第一。鲁南国际粮油物流城年度投资2.2亿元,经营收入173亿元。

在平度市,饲料加工和面粉加工企业也在同步集聚。据平度市发展改革局局长董玉玲介绍,该市基于当地玉米生产优势,把加强招商引资和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引导饲料加工企业综合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高效分离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绿色饲料园建设,培育绿色智造新动能,形成“以商建园、以园引商、以商兴业”的良好氛围。目前,平度市12家饲料加工企业日处理玉米2160吨,每年可加工玉米61.8万吨。面粉加工方面,平度市也制定了发展规划,推动面粉加工企业规模由小到大、层次由低到高的重要转变。

“目前,我市有面粉加工企业11家,日处理小麦4580吨,年加工小麦165万吨。我们新引进的青岛好面缘面粉有限公司投产后每天可加工小麦4000吨,年加工能力140万吨。届时平度面粉企业每年加工小麦可达305万吨,突显了面粉加工集群发展优势,平度将成为山东省面粉加工能力最大的生产基地。”董玉玲说。

滨州市也依托粮食产业发展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出台了《打造国家级粮食产业融合循环经济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确定了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任务、保障措施,科学规划了小麦、玉米、大豆、芝麻四大产业园区和三大国家级粮食产业融合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有序推进四大产业梯次开发。

在山东,像莒南、临沂、平度、滨州一样,粮食产业不断集聚、效应不断放大的市县还有许多。

德州“中国粮油食品城”、莱阳 “中国花生油之乡”、邹平“中国玉米油之乡”、夏津“中国面粉大县”……一批各具特色的粮食产业市县正在崛起。2018年,山东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35亿元支持8个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全省较大规模的粮油产业园区销售收入占粮油加工业总收入的30%以上。5个市粮食加工业产值超过300亿元,其中全国粮食产业经济示范市滨州突破1000亿元,占全市产值的16.5%,加工转化率3.4:1,超过全国平均1.2个点。全省小麦粉总产1613万吨,6个集群市全部突破百万吨规模;饲料产量2939万吨,6个集群市中有5个接近或超过200万吨,产量占全省的48%;食用植物油产量474万吨,其中花生油62.7万吨,占全国总产一半以上;青岛、临沂、烟台三大集群市占全省的86%。

科技创新 第一动力

科技是第一动力。推动粮食产业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为贯彻实施“科技兴粮”战略,2018年,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教育厅、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厅等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的实施意见》,对科技兴粮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努力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平台、加快技术应用,为山东粮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8年11月26日,首届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上,滨州市的西王集团、香驰控股有限公司和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分别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的手中接过了小麦、玉米、大豆三个国家级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牌匾。

“国家级平台的创建,有利于企业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也有利于企业吸引国内高端人才,进行产学研合作,提高产品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西王集团是拥有3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引领型企业,其研发的结晶果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属国内首创。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玉米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落户西王集团以来,积极推进玉米产业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聚焦玉米深加工行业急需解决的核心技术,在玉米果糖应用研究、玉米油副产物高附加值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开发和集成创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据滨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介绍,授牌以来,滨州市进一步深化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的合作,按照“企业提需求、中心搞研发、成果共拥有”的原则,加快三大国家粮食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面向国内外产业科技需求和产业科技前沿,建立课题筛选及技术研发体制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此外,充分发挥国家粮食产业科技创新(滨州)联盟作用,按照科技攻关方向,分类建立学者专家智囊库,经常请进来把脉问诊,及时走出去交换企业需求,促进科研成果增值。

莒南县的花生产业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迎来了发展的加速度。该县围绕花生特色主导产业,指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和人才引进力度,联合相关科研机构、院校院所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和共建实验室,30余家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级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研发技术人员有620余人,科技对花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75%。目前,全县花生企业累计研发新产品项目21个;取得国家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新开发的黑花生油、鲜果花生油、橄榄玉米油填补了国内油脂领域多项空白。金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的花生油生产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中国粮油学会技术创新金奖。

科技创新,企业是主体,平台是关键。山东省积极引导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据统计,目前山东省粮油加工行业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4个,而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帮助山东粮食产业的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站到了最前沿。2018年,山东省科研投入12.8亿元,获得发明专利49件。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深加工产品产量占比明显提升,全省粮食深加工产值及产品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1%和28%,其中淀粉糖产量占全国的53%。全省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带动效益显著。

品牌建设 战略选择

“齐鲁粮油,品行天下。”去年的首届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上,山东省粮油产业公共品牌——“齐鲁粮油”正式登场,众多山东粮油品牌自此开始抱团闯天下。

“加强粮油品牌建设是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选择,也是提高我省粮油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种粮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举措。”王伟华说。

为将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农民种得好、市场卖得好、消费者吃得好,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原山东省粮食局和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山东粮油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以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山东粮油品牌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目标,按照“1个公共品牌+N个地域特色产品+N个产业经营主体”的建设模式,充分挖掘和发挥山东粮油资源、文化和产业优势,科学规划,突出特色,重点支持,着力塑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的形象和内涵,推动山东粮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兴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8年,山东省拿出财政支持资金4360万元展,重点支持“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建设,省级、国家级粮油品牌(商标)创建,“中国好粮油”产品认定等。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广播电视台、大众报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全媒体矩阵联合发力。

为扩大“齐鲁粮油”品牌知名度,除了在省内举办粮油产业博览会外,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积极组织省内粮油企业走出去,举行推介会或组团参加全国粮食交易大会、区域性粮食展销会等。2019年初,“齐鲁粮油”中国行拉开帷幕,至今已走过北京、上海、福州、郑州四个站。随着活动的开展,“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更多的山东制造、齐鲁粮油走进国人生活。这其中,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互相促进,企业品牌的公信力不断提高,企业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首届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和山东省副省长王书坚为“齐鲁粮油”公共标识揭牌 李可/摄

“我们企业最缺的就是品牌推广,这两年随着‘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的打造,我们也参与了许多推介活动,品牌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如参加上海推介会后,我们在一个月内就增加了1000多万元的订单。”金胜粮油集团执行总经理宋立里说。

青岛维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正良对此也有同感。“一开始我们对公共品牌认识不足,但看到这两年的变化,我们也认识到做品牌是利在长远的事。‘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给企业很多带来了很多扶持政策和机会,借助这一平台,我们展示了自己的产品,学习了先进的经验。特别是政府的背书,有利于企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也让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山东玉皇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也通过落实品牌推广策划方案,参加各类展会、博览会和公益活动,积极参与“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建设活动。总经理张永琥说,参与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产品知名度的提高,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今年6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张玉琥亲自上阵参演舞台剧,展现该公司利用“好粮有网”平台实现“一键”成交的案例。

“好粮有网”,是山东省为发展“齐鲁粮油”数字经济而打造的智慧粮食交易平台。据介绍,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阿里巴巴方面建立了战略合作机制,按照“互联网+齐鲁粮油”理念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粮食产业融合,共同建设“专业性、区域性、公益性”的粮油B2B交易平台——“好粮有网”。该交易平台围绕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面向全社会的粮油垂直细分市场开放,重点为“齐鲁粮油”品牌建设服务,发展粮食智能交易、智能支付、智能仓储、智能物流、智能配送,引导形成山东粮油产业互联网经济。目前已有77家粮油企业进驻平台,预计三年内将引入粮食加工企业5000家,批发零售商6万家。

“我们将通过三年努力,将‘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建设成为全国著名区域品牌,打造一批地域特色产品和企业品牌,大力培育发展10个营业收入过百亿、100个营业收入过十亿的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出‘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系列产品,形成收购订单化、产品优质化、全程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产业格局,推动山东‘好粮’‘好油’卖‘好价’、销全国,让‘齐鲁粮油’叫响全国、走向世界。”王伟华说。

猜你喜欢
粮油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2021年6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2021年4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自然香 才健康——记山西吉美御坊粮油科技有限公司
粮油检测工作的规范及完善措施探讨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