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阴浓夏日长

2019-09-26 01:36斯予
阅读(高年级) 2019年8期
关键词:暑热炎炎夏日绿树

斯予

夏天,五彩缤纷,生机蓬勃。它的美好,自然有无数人来描绘、讴歌。然而,每到三伏天到来,酷暑难当,不管是人还是动植物,在烈日曝晒下都少了几分精神劲儿,变得烦闷、躁动起来。难怪老话说:“头伏日头二伏火,三伏天无处躲。”三伏天,正好就是阳历的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也是我们放暑假的时候。我们可以安安稳稳地待在房间里吹空调、吃冷饮,再不用受暑热困扰。可是,在古代,人们又是怎么度过这炎炎夏日的呢?我们且到古诗中去一探究竟。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山亭夏日》)

瞧,诗人总是有着“心静自然凉”的恬淡。他们走出书斋,来到大自然中,去关注、欣赏独属于夏季的那份美好。莲叶田田,荷香阵阵,他们在水边、在亭轩中、在小船里,接受夏天恩赐的几许清凉: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宋〕秦观《纳凉》)

当然,诗人中也有像我们一样怕热的呀,那么热的白天,不想出门怎么办?干脆把书盖在脸上,在凉席上小憩一会儿。不过想要感受难得的清凉,还是到月光下站一会儿吧: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宋〕杨万里《夏夜追凉》)

不管诗人们是怎么通过心境的调节,让自己感受到了“不是风”的宁静的凉意,但你一定别误会,可别真以为古时候的夏天不如我们今日的这么热辣哦。不信,你听大诗人杜甫告诉你: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yáo)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

暑热难消,像王维这样的“诗佛”只好赶紧躲进山中别墅去避暑,在那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竹里馆》:

“独坐幽篁(huánɡ)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避暑的方式就显得格外奢华了:“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diàn)空。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刘驸马水亭避暑》)水亭可谓是古代版的空调房。我们的祖先有着令人赞叹的大智慧,他们利用大自然中的水降温,把水亭建在水边,安装类似水车的机械传动设备,用流水转动扇轮,将冷气传入水亭之中;同时,水被引上屋顶,从水亭四面顺檐而下,形成水帘,自然清凉袭人。这种避暑取凉之法一直到了明代才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在江浙皖一带保存下来的明清古民居中,还常能见到呢。

对了,还有冷饮呢!冰激凌可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哦。在2500多年前的周朝,就有“掌冰”的官职叫做“凌人”,负责在寒冬腊月切割冰块,运到冰窖中储存,等到炎炎夏日,这些储存在地下2米多深的冰窖里的冰块,就会运送到皇室王公之家,供他们制作冷饮享用。在周朝,人们还发明了“冰鉴”——原始版的冰箱,用来盛放冰块,给食物降温。不过,对普通百姓来说,这些自然也是可望不可即的。那么只好学学“诗王”白居易了:

何以消烦暑,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風。(《销暑》)

或者,就用最简便易行的方式,那就是来一把“摇风”——扇子啦!

猜你喜欢
暑热炎炎夏日绿树
炎炎夏日 感受非遗里的清凉
来,清凉一夏!
暑 热
童年之歌
炫丽的双彩虹
插秧
冰爽夏日派对
RUMI炎炎夏日的清凉发型
让“暑热宝宝”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