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2019-09-27 02:41梁婷婷潘恒彦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路网路段饱和度

梁婷婷,潘恒彦

(黑龙江省隆兴公路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0 引言

针对交通拥堵,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标准。较为常见的理解为:交通拥堵是交通需求在一段时间内超过路网容量,使车辆在道路上滞留的现象[1-2]。目前有关学者针对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与缓解措施研究的较多[3-4],并且在拥堵等级评价[5-6]以及拥堵预测[7-8]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小城市、县级市城区的交通拥堵研究较少。由于小城市居民生活与经济发展方式不同于大城市,用于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通常不适用于小城市。本文以乐陵市城区为例,分析小城市居民的出行特征及交通拥堵的原因,提出适应于解决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措施。

1 交通出行特征

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下的城市称为小城市[9]。乐陵市城区以阜昌路-汇源大街-挺进西路-云红大街为界,面积约为40 km2,常住人口15.57万人[10],是我国典型的小城市。城区内有中小学校、医院、车站、购物中心及其客流疏散中心,居民出行大都在城区内进行。

1.1 以慢行交通出行为主

慢行交通[11]是指乘自行车、助力车出行或步行等适合短距离出行的交通方式,具有速度慢、出行机动灵活、占用道路资源少、绿色环保等特点[12]。慢行交通出行占乐陵市城区居民出行方式的61%,在居民购物、上下班通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图1、2所示,私家车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相对偏低,休息日期间,居民更倾向于慢行交通出行,其中港田车为在老年人中较为流行的电动三轮车等。

1.2 出行时间相对较短

居民以短耗时出行为主,随着出行时间的延长,出行比例随之减少。如图3、4所示,乐陵市城区居民的平均出行时间小于30 min。在大于30 min的交通出行中,过境交通是主要出行方式。与工作日相比,休息日出行时间略有增加。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用地性质的改变等会诱发新的出行,使居民出行时间增长。

图1 工作日居民出行方式 图2 休息日居民出行方式

图3 工作日出行时间分布 图4 休息日出行时间分布

1.3 出行时间呈现3个高峰

乐陵市城区交通早晚高峰时段分别为7:00—9:00、16:00—18:00,次高峰时段为11:00—13:00,次高峰的出现源于午休通勤。与大城市相比,小城市上班族居住地到工作地的通勤距离较短,会产生部分人员中午回到居住地的现象,在11:00—13:00出现明显的交通流量的次高峰。乐陵市城区早高峰的交通量增长率大于晚高峰,早高峰的出行目的较单一,多为上班,因此出行时间相对集中,而晚高峰的出行目的较多,如下班、购物、休闲等,因此出行时间分布相对分散。19:00—21:00是乐陵市城区居民购物、娱乐的集中时间。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出行时间分布趋势较为相似,且工作日出行高峰期的交通量高于休息日,如图5、6所示。

图5 工作日出行时间分布

图6 休息日出行时间分布

2 交通拥堵成因分析

2.1 道路通行能力不足

随着乐陵市经济水平的发展与居民收入的提高,原有的道路建设水平已不能满足交通需求。乐陵市城区主干路路况如表1所示,主干路在高峰时段饱和度均大于0.9,平峰时段均大于0.7,出行者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延误。可见,乐陵城市交通面临由畅通到局部拥堵甚至全局拥堵的状态。

表1 乐陵市城区主干路路况

目前乐陵市城区主干路车道数偏少,无中央分隔带,路内停车占用道路资源等使通行能力严重减弱,部分路段通行能力难以满足出行需求。

2.2 路边停车行为严重

小城市停车规划相对滞后,乐陵市城区商业地带规划路内停车位仅康复路部分路段有42个,停车资源严重匮乏,加之管理不当,路内违章停车占用行车资源,车辆停车出入过程严重影响兴隆南大街、康复路车辆的通行。路内停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的比例约为37%,对非机动车和行人出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3 慢行交通出行比例较高

图7 非机动车违章分布比例

慢行交通具有机动灵活的出行特点,但管理相对困难,慢行交通对机动车造成严重的干扰。非机动车各种违章的比例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随意转向与乱穿马路是慢行交通出行者的主要问题。

2.4 客流集散中心选址不合理

客流集散中心建成前,应该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建筑物性质等因素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应就新生成的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13]。但小城市居民个体经营者往往利用交通便利的地区优势,在道路交叉口附近、主干路沿线建设购物中心及中小学校等人流集散中心。如表2所示的交叉口处有众多的人流集散中心,其交通出入行为对道路车辆运行产生干扰,车辆的滞留引发较严重的交通拥堵。

表2 乐陵市道路交叉口建筑

2.5 路边商贩占用道路资源

图8 非机动车道利用现状

小城市经济发展落后,就业岗位相对较少,个体经营者比例较大,某些街道是小城市私营摊位的集中地点。以安居路为例,该路段为双向两车道,无中央分隔带,有机非分离措施,非机动车道被地摊商贩与停车占用,非机动车被迫占用机动车道行驶。出行者的停车消费过程严重干扰了车辆的运行。

综上所述,乐陵城区的交通现状为:原道路通行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致使慢行交通资源被路边停车和个体经营者等侵占(如图8所示),迫使占比较大的慢行交通占用机动车道行驶,从而使机动车运行受到干扰,造成交通拥堵。

3 拥堵疏解措施

3.1 “以人为本”与规范慢行交通相结合

小城市居民出行距离短,出行时间短,消费水平低,机动车出行少,机动车出行优先的举措不可取。而慢行出行比例高,出行机动灵活,节能且空间利用率高,在交通出行中处于弱势,应该以人为本,保障慢行交通出行。

同时,应进一步规范慢行交通:一方面,小城市居民安全意识差,规范慢行交通出行者的行为,能加快交通拥堵的缓解;另一方面,给予慢行交通合理的通行权力,有助于规范慢行交通行为。

3.2 合理开发与共享停车资源

大城市与小城市所面临的停车问题有所不同,大城市设施建设趋于完善,停车问题面临的是“汽车保有量不断上涨与停车资源开发空间有限”间的矛盾,停车问题具有全局性;小城市形态尚未完全形成,开发空间尚且充足,停车问题具有时空性。

乐陵市建筑配套停车资源相对充足,步行道相对较宽,在不干扰步行与专用停车场利用的情况下,可借助小城市空间开发充足的优点,采用“合理开发与资源共享”的方式解决小城市停车问题。例如:将兴隆南大街停车位取消,保障非机动车的行驶权,提高客流集散能力;开发兴隆商贸城内的停车空间,转移机动车停车资源。

3.3 优化客流集散点的交通组织

居民住宅、中小学校等封闭小区被称作“城市交通的肿瘤”[14-15]。对于计划建设的人流集散点,根据其性质与规模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16-17],并重视出入口车辆对路段交通的影响;对于已建成的人流集散中心,可通过更改停车出入口位置、配备管理人员、设置过街天桥、设置过街信号灯等,降低人流集散对道路交通运行的干扰。

3.4 设置机动车单向路段

设置单向交通路段能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18],单向交通路段适用于城市路网密度相对较大[19]、出行者对城市布局熟悉的地区[20-22]。乐陵市城区道路呈网格状,易于交通组织,且外来车辆少。可设置“振兴西路—兴隆南大街—湖滨西路—康复路”逆时针单向循环路段,能保障急救车快速通过振兴西路到达乐陵市人民医院,同时保障兴隆南大街的娱乐购物功能,提高兴隆南大街与振兴西路的通行能力。

3.5 设置机动车禁行路段

类似于安居路的私营商铺街道是我国小城市的鲜明特色,“取消私营摊位,保障机动车行车”的以机动车为主的做法不可取[23。采取机动车禁行的措施,可保障非机动车辆的通畅行驶与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以尊重地区文化优先,形成慢行交通优先区域。

4 基于TranStar的拥堵疏解仿真

4.1 路网构建及仿真

根据现有路况、土地利用及人口分布情况,基于TranStar软件[24-25]构建路网。本文采用传统四阶段法[26],对出行现状进行仿真,得到所建路网内的机动车、非机动车的流量及饱和度情况,如图9~12所示(图9、10中单位为pcu/h)。由图9、11可以看出,典型拥堵路段饱和度高、机动车交通量大。由图10、12可以看出:非机动车的交通量在城市路网中普遍较大,饱和度普遍偏高。仿真结果与实际路况相符。

图9 机动车交通量分布 图10 非机动车交通量分布

图11 机动车饱和度分布 图12 非机动车饱和度分布

4.2 拥堵疏解措施

根据前文提到的保障慢行交通出行优先权,在软件中设置参数“机非隔离”为“有”;并在拥堵严重的路段设置“禁止停车”,在可开发公共停车资源的地方设置“允许停车”等。在某些步行街设置“小客车禁行”管理区域,并在路网密度相对较高、机动车饱和度高的路段设置单行循环区域。参数设置如图13~16所示。

图13 非机动车隔离带设置 图14 停车管理参数设置

图15 车辆禁行设置 图16 单行道循环区域(粉色区内)

4.3 效果评价

以现有路网为基础,与采用疏解措施后的路网方案进行仿真对比,如图17、18(图17中单位为km/h)所示。由图17可知:原道路网络中的饱和度较高的路段,采用疏解措施后平均车速普遍提高,原高饱和度路段的流量下降,部分流量转移到了与之平行的路段上,使平行路段的饱和度较原来有所上升,平均车速下降。由图18可知:中心拥堵路段的饱和度明显降低,周围路段的饱和度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图17 路段机动车车速变化情况 图18 路段机动车饱和度变化情况

5 结语

1)乐陵市居民乘私家车与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相对偏低,倾向于采取步行、自行车、助力车等慢行交通出行方式。

2)乐陵市原有道路通行能力不足,交通管理措施欠缺,慢行交通资源被路边停车和个体经营者等侵占,迫使占比较大的慢行交通占用机动车道行驶,从而使机动车运行受到干扰,造成交通拥堵。

3)仿真结果表明,保障与规范慢行出行、合理开发与共享停车资源、交通组织优化、设置机动车单向与禁行路段等措施,可以使机动车流量大的路段饱和度降低,平均车速上升,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猜你喜欢
路网路段饱和度
冬奥车道都有哪些相关路段如何正确通行
糖臬之吻
基于XGBOOST算法的拥堵路段短时交通流量预测
高速公路重要路段事件检测技术探讨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
路网标志该如何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