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散文阅读与写作

2019-09-27 02:53张楠楠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陶渊明品格苏轼

张楠楠

一、开设历史文化散文阅读与写作指导的缘由

我认为古代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灿烂辉煌,激发学生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典诗词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在有目的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审美品位。基于此,我开设了历史文化散文的写作指导系列课程。

二、历史文化散文阅读中的表达训练

在学习古代诗歌《诗五首》时,我把课堂学习的核心目标定為“通过品析诗歌语言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情感,进而深入了解诗人其人”。

在学习陶渊明的《饮酒》时,为了教给学生“炼字”的技巧,我巧妙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回忆原来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说说在这些作品中,陶渊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饮酒》这首诗当中,你从哪个字、那个词或者哪个句中可以看到这样的陶渊明?这实际上是让学生从字词的角度来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但是这样给学生搭建了好思考的梯子,大大降低了“炼字”的难度。

三、历史文化散文写作指导中表达训练

(一)积累素材,奠定基础

在写作指导之前,学生必须把握丰实的历史文化素材。首先,我把自己最喜欢的词人苏轼的材料整合成《走进文学大师——苏轼》,包括生平简介、解读苏轼、代表词作及赏析、别人眼中的苏轼等内容,分发给学生,作为学生素材整理的范例。然后布置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改编。学生们在搜集时接触了许多优秀古典诗文、诗人及故事,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古典文学知识,对提高语言表达、文学修养、语文素养都有一定的帮助。

(二)循序渐进,化难为易

进入写作指导阶段,我力求化难为易,注重由浅入深的理解过程,循序渐进,从句子,段落到篇章逐步指导,主要方法就是从模仿到熟练的过程。

学生在一点点的表达训练中,逐渐体会了历史散文的写作特点。可以直接引用和化用古诗文,丰富作文内涵,增加作文文采。要有意识地将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广为人知的事迹或细节用简洁的语言排列出来,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和理性的认同;将相关历史人物与表现该人物品质、思想或性格等特点的诗文句子相结合,共同表现文章主题。写作中只要抓住名人名言名事组合再与议论相结合,让议论对组合的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并与文章主题挂钩,这样使纵横散乱的诗句、人物、故事共同为表现中心服务。

(三)谋篇布局,雏作问世

在学生们做了片段的练习之后,下一步就是谋篇布局,形成篇章了。这个过程中,我出示了文化散文《远逝的那一袭长衫》和《一蓑烟雨任平生》,让学生思考:两篇文章的行文结构是怎样的?若要文章思路清晰,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思考、交流之后,明确如下:文章的结构有两种方式——片段组合式、层层深入式;此外,文章还要有明确的主题。

如:A.若写一个人

精神品格

苏轼:多情、豪迈、豁达

人生阶段

杜甫:青年、中年、晚年

李清照:少女(无忧、天真)

中年(愁苦、坚强)

你的认识(由浅入深)

B.若写几个人

精神品格、人生态度(并列结构)

几个人的相同品格、态度;

相同经历的不同态度(对比)

接下来进入命题作文的写作《走在逐梦的路上》,在写作之前,我继续引导学生对文章做具体的谋篇布局,在以下几个问题的引领下完成提纲,再写作。

A.确定写一个人还是几个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B.写一个人的哪些品格或哪些阶段?用哪些经历或者作品来体现?

C.写哪几个人的什么精神品格?经历及作品?

这种文体的学习写作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从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逐步指导。而且学生的作品从模仿到原创,也需要慢功夫。一开始固然有些刻板,但学生在明确了文化散文的写作方法之后,可以越来越灵活应用,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解读文本、整合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在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方面都会有所提升,因为诗歌、历史文化散文本身就是非常凝练又意蕴深厚的文字,学生耳濡目染,会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很大收益的。

猜你喜欢
陶渊明品格苏轼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陶渊明失败了
苏轼吟诗赴宴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冬季暖男必备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