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9-09-27 06:38刘丹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刘丹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的产生与发展,分析了华阴老腔的现状及传承的困境,探析“华阴老腔”的传承发展策略:完善老腔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网络传播,不断规范老腔表演体系;加强对老腔剧本的保护,突出老腔本质,使“华阴老腔”在新时期获得新的生命力与光彩。

【关键词】 华阴老腔;传承;发展

“华阴老腔”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摇滚,豪迈洒脱、粗犷自由的风格震慑人心,带给人们十分震撼的视觉与听觉享受。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华阴老腔”也逐步的走进大众的视野,逐步被大众所认识。2006年“华阴老腔”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歌手谭维维将“摇滚”与“华阴老腔”相结合,创作了《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了大众对“华阴老腔”的重视并深受大众喜爱。为了促进“华阴老腔”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深刻分析其在传承中的问题,使“华阴老腔”在新时期找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新形式。

一、“华阴老腔”的产生与发展

陕西东府华阴老腔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华阴老腔也越来越被大家重视起来。猴年春晚华阴老腔艺人和现代歌手谭维维的合作表演惊艳了全国,使得华阴老腔艺术被大众熟知,掀起了研究华阴老腔的热潮。

“华阴老腔”产生于西汉时期,其由来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由来是“华阴老腔”在汉代被张良在军队作为鼓舞士气的战歌;第二种由来是陕西华阴本是京师的一个粮仓,为了将粮食运到咸阳,通过漕运进行,带头人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搬运的速度,通过喊号子带领大家动作划一,指导工人的行动,同时击打船帮,鼓舞士气,随着其发展形成了“华阴老腔”。“华阴老腔”最初的表演形式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在最初是与皮影戏相结合的,在幕前演唱的为老腔,在幕后演唱則为皮影戏。但是,根据后来的研究,出现在陕西省华阴市泉店村的张家户族所唱的家族戏与其它皮影戏班的唱腔有很大的不同,是其他皮影戏班所没有的唱腔,这种唱腔正是“华阴老腔”。“华阴老腔”在发展中成为张家户族的家族戏,这种戏只在本族内进行传承。豪放质朴的农民在劳作时,对着大山河流演唱,利用土制的月琴、梆子、惊堂木进行伴奏,形成了磅礴豪迈的气势,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粗犷豪放,十分具有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华阴老腔的现状

华阴老腔从西汉发展至今也经历过无数次重大变革,在现代信息飞速发展变化下,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丰富多彩的娱乐的崛起之下,华阴老腔等的传统文化便很难被年轻一代的大众所重视,也使得华阴老腔被更多的艺术家们加以创新重新带到大众的视野当中。所以当前华阴老腔的传承问题亟待解决,国家正在加强保护力度,避免华阴老腔这一宝贵剧种消亡。值得庆幸的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华阴老腔在一代一代的交替中完整保存了下来,再加上国家对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视,使得华阴老腔的名气愈来愈大,不再局限于陕西地区,开始以新颖的演剧形式走进都市剧场和大型的表演舞台。

三、“华阴老腔”传播的特殊意义

“华阴老腔”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国劳动人民的血性与生命力。在信息时代,文化传播更加快捷,韩流、欧美文化输出强大,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无人继承,使传统文化面临困境。“华阴老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传播价值。近些年来,“华阴老腔”频频在媒体上亮相,带给人们巨大的惊喜,使人们对“华阴老腔”更加了解,2012年“华阴老腔”在电影《白鹿原》上的出现为观众带来了惊喜,尤其是2016年谭维维在春晚上的《华阴老腔一声喊》更是受到了观众的热烈好评,成为春晚中最受人们喜爱的歌舞演出节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华阴老腔”作为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十分具有传播的价值,十分有利于其自身的传承。首先,媒介化为“华阴老腔”提供了展示平台,“华阴老腔”极具魅力,但了解其魅力的却十分稀少,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华阴老腔”的陌生,通过媒介,可以大大提高其曝光率,提高人们对“华阴老腔”的关注,不管是在电影《白鹿原》中的出现,还是2016年春晚《华阴老腔一声喊》,都是通过媒体让人们了解了“华阴老腔”的魅力,体会到老腔中生命的奔放与自由,同时表现了关中地区人民的顽强与热烈豪放。“华阴老腔”与电视、电影以及网络的结合,使人们增加了对其的了解与认识,生动直观的感受到“华阴老腔”的独特魅力;其次,“华阴老腔”促进了新旧文化的结合,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包容性,“华阴老腔”作为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通过与现代流行文化的结合,更能凸显其魅力,促进了文化的创新,也使“华阴老腔”获得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四、“华阴老腔”传承中的问题

“华阴老腔”的继承与发展依旧十分的波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华阴老腔”的传承中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1、缺乏继承人

“华阴老腔”现今依然会表演的人过少,而且大部分为老年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加上继承人稀少,更加提高了“华阴老腔”继承发展的难度。尤其是在现今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学习“华阴老腔”不能尽快获取较多金钱,迫于生活压力,农村年轻人大部分选择上学或者外出务工。

2、“华阴老腔”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

“华阴老腔”在传承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而且老腔的学习需要一朝一夕的不断努力,很短时间内很难见效果,老腔的教学又缺乏专业的教师教学,也没有固定的学生进行学习,老腔的传承面临很大的问题。

3、“华阴老腔”缺乏规范的演出体系

老腔的演出流动性较大,没有规范的演出体系,在老腔重回大众视野,知名度提高后,张喜民戏班有了较多的商演,但是随机性与流动性很大,没有一个完整的规范的表演体系。

4、媒体的功利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老腔的传承

媒体一方面推动了老腔重回大众视野,一方面也对老腔的传承造成阻碍。媒体为了博取观众眼球,追求功利,将“华阴老腔”由戏曲变成了音乐,使人们对老腔产生了一些认知偏差,不利于“华阴老腔”的发展。

五、“华阴老腔”的传承发展策略

为了促进老腔的发展,解决老腔在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完善老腔教学体系

首先,地方政府要积极的支持与帮助老腔的传承,积极的开办老腔学习班,帮助招生,进行规范的老腔教学;其次,老腔的教学要突破传统,尤其是“传男不传女,不传外姓”的规矩,扩大招生;再次,政府要加强对学习班的资金支持,对于学习班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促进老腔的发展;最后,联合音乐高校教学,促进教师对学生的老腔教学,为老腔的继承不断增添新人。

2、充分利用网络传播,不断规范老腔表演体系

第一,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借助各类视频平台,如快手、抖音等,加强对老腔的推广,也可以利用微博、今日头条等进行宣传,增加老腔在大众面前的曝光率,提高老腔的知名度;第二,规范老腔表演体系,着力打造老腔个人表演品牌,促进老腔表演体系更加规范。

3、加强对老腔剧本的保护,突出老腔本质

老腔本身就属于戏曲,虽然通过与现代流行元素的结合使得老腔获得了一定的关注,但是不能舍本求末,要保持老腔的纯粹与本质。加强对老腔剧本的保护,使优秀的剧本得以延续下去。

六、结语

“华阴老腔”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存在,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规范老腔的教学与演出,促进老腔的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是中国民间文化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华阴老腔等任何传统文化要想得以延续,传承性是非常迫切的。没有很好的传承,就不可能有保护一说。保护华阴老腔的目的是维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 吴威. 华阴老腔的音乐形态及传承与发展研究[J]. 戏剧之家, 2018.278(14)66-67.

[2] 张成香, 杨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之思考——从春晚节目《华阴老腔一声喊》获“赞”说起[J]. 宿州学院学报, 2017.32(1)85-87.

[3] 成哲, 巨峰, 张浩壮. 华阴老腔传承现状与保护策略研究[J]. 今传媒, 2018, v.26(05)181-182.

【作者简介】

刘 丹(1994—)女,漢族,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社会学、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