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因朗读而精彩

2019-09-27 06:35刘其平李群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凡卡伯父老板娘

刘其平 李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有效朗读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把朗读的权利、读书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潜心会文,走进字里行间,深入文本,与字、词、句、符同感受、共体验,与作者、主人公同呼吸、共欢笑、齐流泪。在朗读中自主感悟,领会语言文字之精妙,感受教材文本之内涵,领悟写作表达之方法,想象文字内容背后的东西,从而获得知识与能力,习得方法与习惯,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一、让兴趣挑起朗读的兴奋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行语文教材选文内容广泛,涵盖了人类丰富的文化知识,并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心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的形式有多种,如范读、引读、分角色朗读、齐读、互读、师生接读等,高年级学生还可以默读、浏览等。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的流程,科学合理地选择每一环节的朗读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同时在朗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能力。

如《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朗朗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抓住“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这条主线,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赛读、小组竞读、个别诵读、配乐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说,说中议;读中培养语感,锻炼语言。

二、让品读提升朗读的亢奋点

以读为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只听老师滔滔不绝,而不闻学生书声朗朗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在语文教学中,应把朗读放在第一位,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一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应鼓励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读,以问促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直接地、反复地接触文本,抓住重点句段进行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和体验,在读中理解文本内涵,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读出意境,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文中写伯父救助黄包车夫后,对“伯父”有这样一段描写:“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叹了口气。”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伯父的“叹”进行品读,探究“叹”字背后蕴含的丰富思想情感。一抓当时的环境:寒意侵袭的黄昏,行人稀少的马路,面黄肌瘦的车夫,一辆破旧的黄包车,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一双冻得红紫的脚板,一摊殷红的血迹。二抓伯父的神态:双眉紧锁,脸色忧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品读研究,并展开想象,走进人物内心,体会鲁迅先生当时尽管没说一句话,但他内心却思潮起伏,波涛澎湃。看到眼前的黄包车夫,想起千千万万的穷苦劳动者,想起“黑洞洞”的社会现实,面对懵懂未知的“我”,唯能以“叹”表达自己的心绪。这一“叹”,叹出的是一位伟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之心,对黑暗社会的痛恨之情,对社会现实无奈的扼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文段,学生在朗读中,用声音倾诉情感,用心品味文字,从而进一步充实了阅读体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伯父”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三、让想象刺激朗读的制高点

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曾说:“想象是一种向往,一种憧憬,一种创造。”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宝贵的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准切入点”,就一个标点、一个字眼、一个词语、一个片段进行联想、想象,还原语言描述的形象,补充语言潜在的形象,延伸语言相关的形象,使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体验,形成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并进入语言的形象中去想象,去倾听,去触摸,去玩味,去感悟,去朗读,以增加语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凡卡》一课第八自然段时,一位老师是这么处理的:

师:这一段,字字刺眼,句句动心。读了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凡卡身上已是伤痕累累,但毫无人性的老板依然高举着皮带,狠狠地向凡卡身上抽去,一下,两下,三下……

师:可恨的老板。

生:我仿佛看到了可怜的凡卡蜷缩在墙角,用无望的眼神偷偷看着老板和老板娘大吃大喝,而他面前破碗里的稀粥把他瘦小的身子照得格外清晰。

师:可怜的凡卡。

生:我好像看到了老板娘手持青鱼,使劲地戳向凡卡的脸。瞬间,小凡卡的脸上到处是鱼鳞和被划破的伤口。瘦弱的凡卡无奈地躲闪着,但换来的是老板娘变本加厉的欺辱。

师:可恶的老板娘。

生:我好像看到了,已是夜深人静,小凡卡还在不停地摇着摇篮。突然,老板的小崽子吭了一声。老板娘立即从屋里直冲出来,指着凡卡破口大骂。

师:可气的老板娘。

生:我仿佛看到了,几个伙计捉弄凡卡后幸灾乐祸的丑陋神情。而小凡卡只能偷偷以泪洗面。

师:可悲的场面。

生: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凄冷的风呼呼地刮着,因为寒冷,凡卡怎么也睡不着,他悄悄地来回走动,不停地搓着一双早已冻僵的小手。但是,又有什么用呢?这漫漫长夜什么时候是尽头啊?凡卡在心里不停地祷告着。

師:可叹的凡卡啊,你的幸福在哪里?

……

“语言不是白纸上冰冷而又苍白的附着物,而是有色彩、有声音、有味道、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体,把无声的文字读出有情的文字。”(孙建锋语)阅读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引领学生想象,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人物、景物、事物或场面,通过想象,进行加工整合,形成有血有肉的丰满形象,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进而引导学生带着对凡卡的同情心,走进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学生的情绪达到了亢奋点,声声含情,句句动心,让课堂变得饱满而富有情感,让文本变得生动、情动,让学生的内心变得柔软、善良。

语文教学中,“读”是最“环保”、最简洁、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处于兴奋之中,使学生读之兴之;又巧妙借助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咀嚼,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捕捉动情处,达到情感的亢奋点,从而加深对文本和人物的认识。此外,学生设身处地地和文本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唤起他们最柔软的内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凡卡伯父老板娘
多待一会儿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别再调戏我
借给伯父一百元
砖事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
忆首次赴朝祭奠伯父毛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