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角色扮演在中班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2019-09-27 06:21刘薇薇
教师·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交往责任意识角色扮演

刘薇薇

摘 要: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较小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增强,他们喜欢表现自己、结交朋友,希望受到关注、肯定和夸奖,能享受团体生活的乐趣,但因不具协调性和同情心,易打架,欺负弱者,其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弱于大班幼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角色扮演理论,文章作者将角色扮演引入中班班级管理中,期望通过角色扮演来萌发幼儿初步的责任意识,使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调整自己不适当的行为。

关键词:角色扮演;责任意识;交往;调整行为;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8-0125-02

角色扮演理论认为,个人正是通过扮演他人角色即角色扮演,来获得运用和解释有意义的姿态的能力,从而了解社会上的各种行为习惯和规范,最终实现自我的社会化。儿童的角色游戏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可以萌发幼儿的责任意识、让幼儿学会交往并调整自己不适当的行为。

一、任務性角色扮演——在解决问题中萌发责任意识

任务性角色是让幼儿们扮演某种社会职业角色,模拟(或真实)履行这些角色的行为规范,通过完成角色职责逐步形成责任感。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喜欢表现自己,希望受到关注、肯定和夸奖。而任务性角色正好给了幼儿表现自己、受到别人关注与肯定的机会。它的实质是让幼儿们扮演这些任务性角色,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展现自我,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得到肯定,从而学会如何交往,如何解决困难,进而萌发最初的责任意识。

最近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我们设置了“快递员”的角色,扮演快递员的幼儿需要完成根据快递派送单中的信息,将装有不同物品的“快件”送到相应的老师或阿姨手中并拿回快递签收单的任务。这一任务对幼儿来讲有四大考验:第一,仔细观察、看懂快递信息单;第二,脱离自己的老师与同伴到班级以外的地点去送快递;第三,与不熟悉或陌生的老师或阿姨交流;第四,在老师或阿姨签收时负责提醒他们在签收单相应的物品上打钩。而在送快递的过程中,不同个性的幼儿在完成送快递任务时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妞妞进入大七班就会和接收快递的老师打招呼,但因她一下子同时拿了两份快递,忘记了哪份是送给大七班老师的,只能回教室重新看快递派送单,有了这次的教训,送其他快递时她每次只拿一份;今天是豆豆扮演快递员,她一早来就指着快递派送单盯着阿姨问这是哪个班的阿姨,这个老师姓什么,原来,她是怕自己认错了人,完不成快递任务; 轮到晰晰做快递员了,他拿着快件在小八班门口站了很久,又回到了教室,到教室后他找到了禾禾说:“禾禾,你和我一起去送快递吧!”禾禾爽快地答应了,在整个送快递的过程中,晰晰负责看快递派送单和拿快递,而禾禾则负责与签收快递的老师或阿姨交流,在两人的密切配合下,晰晰完成了派送任务。

由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幼儿对角色的投入,他们都在为顺利完成快递派送的任务而努力,有的幼儿是调整自己的派送方式,有的是寻求成人的帮助,还有的会邀请同伴合作,通过用人之长补己之短完成任务。而通过“快递员”这一任务性角色,幼儿不仅与人交往、解决困难等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同时完成任务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任务性角色的扮演对幼儿来讲是有挑战的,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完成任务时的成就感、自豪感及大家对其认同感对幼儿来说是极具有吸引力的。为完成任务,有时他们会放弃自己玩的时间为大家服务,有时接受同伴的批评调整自己的行为。此时教师如果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点,设置合适的任务性角色,相信在与这些任务性角色的互动中以及一次次任务性角色的扮演过程中,幼儿最初的责任意识也会得以萌发。

二、生活化角色扮演——在互动中学会与他人相处

人在一生中要学会扮演各种角色,如孩子的角色、学生的角色等。角色扮演能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合作精神,还能为个人发展和对自己和他人感情的感受力的增强提供一个潜在的机会。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朋友这个重要角色总是存在的,而且是占有相当地位的,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即使是幼儿也不例外。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喜欢和同伴共同游戏,合作行为明显增多,能主动地轮流和分享,但由于交往经验少,他们之间会经常发生矛盾,有时会因为同伴间的矛盾而感受到强烈的愤怒和挫折。好朋友这一生活化的角色正好促进了幼儿的交往发展,这里所指的好朋友角色扮演有别于其余日常活动中朋友间的交往,它是由“了解好朋友的秘密”“制作名片”“交换名”“和好朋友一起游戏”等一系列专门的活动组成,涵盖了中班下学期的一整个阶段。

今天是“说说好朋友”的活动,幼儿需要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并说说为什么要和他交朋友。在预设活动时,我就在想,会不会老师一直表扬的那些幼儿朋友多一些,而没有人会和那些调皮捣蛋的幼儿做朋友,但结果却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琳琳说道:“我的好朋友是咪咪,因为咪咪不管到哪儿都会喊我一起。”小宝说:“我和源源是好朋友,因为他和我一起玩。”婷婷选择了整天调皮捣蛋经常挨批的铭铭,因为他们都是中班时才转来的;晨晨和恒恒选择了不声不响的禾禾,因为他们住在一个小区,放学时经常会一起回家。幼儿的选择都很质朴,他们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感受,选择的是自己喜欢、自己认可及愿意和自己玩的幼儿做朋友。

其实每位幼儿在班集体中都有着自己的角色地位,那些遵守规则、做事积极、性格外向的幼儿常常在班集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我存在感也比较强烈,而那些比较调皮、做事被动、性格内向的幼儿存在感相对较低。在好朋友的角色扮演过程中,幼儿无论在班级中的角色如何,都是朋友心中的重要角色,朋友也是他心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彼此要在一起合作参与各项活动,这让所有的幼儿都找到了在班级中的存在感。由此,幼儿通过“好朋友”这一角色来增进对同伴的了解,尝试以好朋友的身份来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学习日常活动中与他人相处。

其实生活化的角色还有很多,如扮演爸爸妈妈、小老师、饭桌上的小桌长等,这些生活中的角色使幼儿在不同的情境中以适当的行为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从而增加与同伴的交往经验,形成良好的交往氛围。

三、个性化角色扮演——在角色认同中获得成长

每个人在一定的文化中通过训练、模仿和认知会扮演各种角色。只要人们真正相信他们的角色,认为应当完善地扮演,他们的行为就是真实的,他们的自我和角色就是统一的。幼儿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多侧面的,有些活泼开朗,有些内向胆小,有些调皮多动。个性化角色是尊重幼儿的个性,根据幼儿的个性、兴趣、特长和需要所设置的幼儿认同的非大众化的角色。幼儿通过对这些自己认同角色的扮演,来感受和体验这些角色的行为,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一)个性化角色之一——虚拟动画角色

小宇是班里的一个“小捣蛋”,老师上课他搭积木;吃饭时他将筷子立在碗里玩起转碗游戏,将餐椅当溜冰椅在教室随意移动;进盥洗室,他不是对他人一拳就是对你一脚,有时还会拉拉女孩子的小辫子……一次在和他聊天中,我了解到他特别喜欢动画片中 “飞鹰铠甲” 的角色,问他为什么喜欢,他说:“飞鹰铠甲很帅气!”我问他:“除了长得帅、武器帅,他做了些什么帅气的事情?”他说:“他会帮助别人,打败怪兽!”我说:“那你愿意做我们班的‘飞鹰铠甲吗?”他点点头。我接着问:“那你今天要做什么帅气的事呢?”他没有回答,我知道他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于是我就和他约定,他只要上午不欺负小朋友,下午在教室就能戴半天飞鹰铠甲的头饰;如果一天没有欺负同伴的行为,第二天就能戴一天飞鹰铠甲的头饰。可以戴上头饰扮演自己喜欢的飞鹰铠甲的角色对小宇来讲是极具吸引力的,在和我约定之后他就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他欺负同伴的频率也越来越低。随后我又和他约定关于遵守班级常规的事……

动画片在幼儿社会化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幼儿观看动画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观察学习的过程,动画片对幼儿的社会角色获得、人际交往、人物形象认知、品德形成和言语方面虽然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但也产生着积极的作用。而动画片中正义的形象总是会受到幼儿喜欢,因而在引导幼儿进行动画角色扮演时教师应有选择地采取积极的措施使动画片发挥正能量。在动画片角色正能量的感召下,幼儿在扮演过程中会逐步调整自己的行为。

(二)个性化角色之二——首席摄影师

佳佳比较内向,平时不太愿意与人交往。“好朋友”的活动中有一个给好朋友拍照的活动,许多幼儿此时是第一次接触照相机,而佳佳在家有一部属于自己的照相机,有许多帮助家人拍照的经验,因而她拍的好朋友的照片得到了同伴们的认可,她理所当然成了班里的“首席摄影师”。平时幼儿们会找她拍照,自主游戏时她还负责拍下教室里有趣和不文明的照片。“首席摄影师”给了她与同伴交流及在集体面前表现的机会,自此她也变得越来越开朗,与同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除了以上的角色,班级管理中个性化角色还有很多,如上课坐不稳的幼儿可以扮演帮助老师递教具的小助手;对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幼儿,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扮演传话员的角色等。总之,教师应根据个性与角色互补的原则,针对幼儿个性中的优势和缺陷,设置合适的个性化角色,使其在角色扮演中弥补个性中的不足,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角色扮演能使幼儿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心理学家证实,一个人只有内心世界之中具有了与他人相同(或类似)的体验时,才知道在与别人发生相互聯系时该怎样行动和采取怎样的态度。因此,角色扮演在发展人们的社会理解力和改善人际关系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班级这个浓缩的小社会中,各种角色都会对幼儿产生重要的影响。班级管理的艺术,实际上也是角色管理的艺术。因而,教师要根据角色理论的启示,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设置适宜又充满儿童情趣的角色,让每一位幼儿都在活动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并在角色扮演中展示自己,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边玉芳.怎样培养孩子的亲社会性——斯陶布的亲社会行为培养实验[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0):29-30.

猜你喜欢
交往责任意识角色扮演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