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锦鲤现象”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19-09-27 06:40宋飞朝黄琼丹王松奇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宋飞朝 黄琼丹 王松奇

本文为陕西省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合力联动“三全一新”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编号:17BG109)

【摘 要】 本文以网络文化催生的“锦鲤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了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讨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对策: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是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基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积极倡导社会新风,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关键词】 锦鲤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对策

网络时代催生的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即时性、交互性、个性化、多媒体化、分众化以及全球化等特点,促使信息资源的共享更加迅捷和广泛。新媒体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于传播信息内容缺乏甄别和筛选能力,以利益最大化为导向,忽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用户,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缺乏良好的判断力和自控力,容易被各类不良信息引诱,致使思想误入歧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我们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就是说高校要成为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1]做好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就是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把握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因素。本文以网络时代催生网红现象的“锦鲤现象”为切入点,探究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锦鲤现象”的起源

1、锦鲤的概念

锦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在生物学上属于鲤科(Cyprinidae),鲤鱼原产地为中国,雜食性,锦鲤生性温和,喜群游,易饲养,对水温适应性强。锦鲤在中国已有1000余年的养殖历史,其种类有100多个。全世界共有鲤科鱼类210属3700种以上。锦鲤是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

锦鲤的记载最早见于中国西晋时期,大规模饲养开始于唐代宫廷,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早在网络时代之前,锦鲤在中国历史上被赋予很多鱼之外的涵义。中国自古就有“鲤鱼跳龙门”之说,喻人飞黄腾达,官运亨通。锦鲤早期只饲养在皇家王宫和达官显贵的家庭,后来在民间也广泛在饲养,锦鲤被人们赋予吉祥和幸福的寓意。西汉刘向在《列仙传》中记载了鲤鱼驮人升天成仙的传说,将鲤鱼作为仙人的坐骑。东汉的《三秦记》已有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在历史发展变迁的进程中,人们所赋予锦鲤的涵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锦鲤本身作为鱼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网络文化突起,锦鲤已经演化成网络流行语,成为好运气的文化符号和载体。锦鲤成为大学生新的追求祈福载体,每逢考试、购票等诸如此类情况时,学生的朋友圈、微博、QQ空间以及其他社交软件平台都会短暂性的集中涌现出关于锦鲤的言论和动态,锦鲤逐步演化成为一种新型的宗教迷信。

2、锦鲤现象

锦鲤的商业价值自古至今,一直在不断延续和发展,但其受众对象主要指达官贵族和富裕家庭,普通民众家庭与其无缘。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锦鲤所承载的价值和文化逐步走向抽象化和大众化。

锦鲤在网络时代的作用下迎来自己的一次商业变革,即中国支付宝把免单创意广告和“中国锦鲤”完美结合。在支付宝、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推动下,“中国锦鲤”迅速蹿红,影响范围波及各个行业,催生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文中简称“锦鲤现象”。“锦鲤现象”迅速蹿红,势不可挡,甚至在我国高校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众多高校纷纷推出“高校锦鲤”。众所周知,“锦鲤现象”的蹿红并不非偶然事件,是幕后推手在利益驱动下有组织有策划的一次商业炒作。“锦鲤现象”成功的背后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的冲击,2018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夜读栏目推出文章《最怕你在该努力的年纪,却躺在床上转锦鲤》。

二、“锦鲤现象”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突破传统,取而代之的是新兴媒体交流软件。新媒体以其内容新颖、更新速度快、传递便捷等特点,深受大学生喜欢,新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新媒体传递的内容我们需要甄别和选取。“锦鲤现象”所传递和表达的主要内容过分强调事件的偶然性,以及强调偶然性事件的利己性,忽略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和事件的必然性,对高校大学生的三观形成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1、“锦鲤现象”舍本逐末,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

锦鲤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过度强化锦鲤文化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容易忽略事物本身的变化发展规律,不利于事物的常态发展,从而产生消极影响。

“锦鲤现象”是锦鲤文化在新媒体时代蓬勃发展的产物,存在即为合理,我们不否认“锦鲤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但我们需要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锦鲤文化本身所传递的是对美好事物的憧憬,是吉祥、如意、富贵等寓意的载体。“锦鲤现象”所承载的物质财富远远超越了锦鲤文化本身的文化价值,人们的传播动机不再是单纯对锦鲤文化认同,而是对“锦鲤现象”背后物质财富占有欲的追求。“锦鲤现象”舍本逐末,忽略锦鲤文化本身的内涵,过分强调成为“幸运锦鲤”后所获取的物质财富。人在欲望的驱使下,都会被这种低成本获取高财富的事件所吸引,从而衍生成“锦鲤现象”的推动者。我们在网上随机做了500份问卷调查,数据如图1所示,其中高达73.8%的调查者对“锦鲤现象”有所了解,只有26.2%的调查者对“锦鲤现象”不了解。我国高校数量多,人数基数大,错误的价值导向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不良影响。

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我们在问卷调查的时候选取了部分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对于“锦鲤现象”的看法,数据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高达33.06%的父母选择和孩子一起转发,27.44%的父母选择忽视,15.18%的父母告诉孩子创造财富要靠自己的双手,16.84%的父母告诉孩子谨防上当。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孩子步入高校以后,大部分家庭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管束,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自制力差,在相对自由空间充足和消费自由的催化下,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锦鲤现象”抓住大学生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强烈的猎奇心理等特点,迅速在高校中蔓延开来,甚至各个高校也相继推出各自学校的“幸运锦鲤”,在高校校园里又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锦鲤现象”。“锦鲤现象”迅速走红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动,所以“锦鲤现象”的价值导向也是以利益为主导,学生转发锦鲤也具有趋利性。中国支付宝免单活动的“中国锦鲤”获得者“信小呆”也是一名1992年毕业大学生。“锦鲤现象”容易滋生大学生不劳而获、怠惰等消极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形中产生了压力和冲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

2、锦鲤衍生虚构宗教,学生无知盲目崇拜

“锦鲤现象”迅速走红,激发了高校大学生对“幸运锦鲤”的盲目崇拜,甚至把“锦鲤”默许为自己崇拜的某种信物,甚至是上升为宗教。之所以把大学生崇拜的“锦鲤”定义为宗教,是因为在辅导员实践工作中,统计学生宗教信仰的过程中有近10人填写了信仰“信小呆”和“杨超越”,通过调查得知,这是在“锦鲤现象”中选取为“幸运锦鲤”的代表。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相互关系告诉我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统一的,针对学生的个别特殊情况,我们也应该予以重视,以防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宗教,即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高校大学生对于宗教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把宗教的概念泛化理解,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正确引导,极容易被境外反华势力所利用。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对“锦鲤现象”的盲目崇拜主要原因是“锦鲤现象”所承载的物质财富在身边的人实现了切实有效的兑现,不同于传统宗教的虚幻性。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锦鲤现象”能够爆红高校,吸引大批粉丝和“信徒”的根本原因是偶然的必然性和必然的偶然性,行为主体在转发锦鲤的时候自我认知到事件必然的偶然性,即明确知道有人会是“幸运锦鲤”,不一定是自己,也不排除是自己的可能性;偶然的必然性是指把所有偶然发生的事件归因为必然,强化偶然的必然性,强化小概率事件的发生率,混淆视听。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被错误的价值引导,每逢重大考试,学生使用的各类社交软件都会大面积的出现与锦鲤相关的动态,学生把考试通过的希望盲目寄托于锦鲤相关的人物或图像,并在考试前后发表相关的崇拜言论和以“信仰”为关键词汇的言论,进行虚拟宗教崇拜,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对策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远远不断的强大力量。”[2]“青年是引社会风气之先的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上。”[3]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一代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价值观正确与否不仅关系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发展。

网络时代的兴起打破了传统信息传递途径的单一化,信息传递的主体和内容逐步走向多元化,高校对于信息的管控力和筛选力逐步弱化。大学生自身自制力和判断力较差,极容易被精彩纷呈的不良信息所吸引,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养成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也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引导。

1、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是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基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恶丑。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随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4]家庭环境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我们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选取了一部分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如图3):有33.06%的家长会跟着孩子一起转发锦鲤,期待自己的好运气;有27.44%的家长对此事不太关心;有16.84%的家长会在这个时候提醒孩子谨防上当受骗。此外,有15.18%的家长会告诉孩子创造财富要靠自己的双手。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家长在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的方向性不够明确,关注度也有待提升。根据已有调查数据分析得出,“锦鲤现象”迅速走红不仅得益于网络时代的促进,家长在学生价值引领过程中的不及时也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锦鲤现象”。

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教育主阵地之一,应该帮助学生正确树立劳动创造财富的观念,理解财富创造和价值创造的艰辛。同时,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支付宝“中国锦鲤”活动固然属实,但不排除不法分子借机盗取用户个人信息和个人财富。家长要根据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真假的能力,而不是盲目信任学生,跟随学生一起转发。信息化的网络时代是一个利弊共存的时代,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学生在高校生活,少则三到四年,多则九到十年,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这好比小麦的灌浆期,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高校毕业生走入社会,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往往影响他们这一代年轻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上看是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将影响一代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所以,高校必须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打下成长成才的基础。”[5]高校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此次“锦鲤现象”席卷部分高校,有些高校甚至推出本校校园锦鲤,在学校掀起“锦鲤现象”新热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认知上,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于高校辅导员、高校思政课教师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停留在片面的狭隘认识。《关于加强各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其他相关部分的工作人员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学生的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把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相结合,形成教育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以及组织育人等长效的育人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所蕴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功能最大化。专业课作为高校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探索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把专业课堂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平台,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中。

“锦鲤现象”的迅速走红反映了网络时代下新媒体信息传递的迅猛性、广泛性以及深远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牢牢把握网络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作用,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宣传能力,把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技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和方法。

首先,培训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等相关人员,使得他们能够了解新媒体,最好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新媒体。其次,遵循网络信息规律,调查学生网络动向,贴近学生实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为切入点,由浅入深,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再次,发散思维,不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主旨狭义化,要拓展新思路,敢于打破常规;最后,坚持严肃活泼的原则,探求“锦鲤现象”火爆的原因,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热度。

3、积极倡导社会新风,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信息全球化使得学校和家庭所承载的信息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取更多的信息。一般而言,学校和家庭在进行信息传递和价值引领的时候,都会对所传递的信息和意识形态进行过滤和筛选,以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追求为导向。社会不同,社会传递信息的选择以经济利益最大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这就导致了部分不良信息夹杂其中,影响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所以,我们要积极倡导树立社会新风,以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督的法律条文,以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社会信息的传递,提高违反犯罪行为的犯罪成本,降低犯罪率,帮助社会公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助推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其次,媒体工作者以及媒体所有者应该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不以博取眼球为目的,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信息传递。再次,社会企业应该具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合理诉求,但不应该过分虚假宣传,误导青年大学生。最后,良好的社会风气在于群策群力,单方面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根本。全民综合素质的提升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锦鲤现象”只是网络时代催生下的一种现象,在其背后隐藏着诸多已公开或着未公开的网络文化,这些网络文化通过电脑、手机、广播电台等诸多媒介,拥有自己的舆论导向力。本文以“锦鲤现象”为切入点,探讨分析此类网络文化是如何影响青年大学生三观形成,为更好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言献策。

【注 释】

[1][5]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12-7.

[2][3]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5-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7+280.

[4]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5-31.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

[3] 许品章.锦鲤·第2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7

[4]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12-7.

[5]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7.

[6]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80.

[7]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n].人民日报,2014-5-31.

[8]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12-7.

【作者简介】

宋飞朝(1990—)男,陕西延安人,研究生,高校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黄琼丹(1979—)女,广西柳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