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顺丰渡劫

2019-09-27 17:54祝颖丽
销售与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顺丰财报时效

祝颖丽

无论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突围,2019年对于顺丰而言,注定是个躲不开的劫。

3月15日晚上,几乎与打假晚会同时,顺丰公布了自己2018年的财报:公司实现总营收909.43亿元,同比增长27.6%;其中速运物流收入896.77亿元,同比增长27.1%。与收入增长形成对比的是利润的下滑。财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56亿元,同比下降了4.5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外的净利润是34.84亿元,同比下降了5.92%。营收与利润反向而行,26岁的顺丰是在赔本赚吆喝?

不进则退

2017年2月24日,顺丰控股借壳上市,首日市值就达到2310亿元。到3月1日,顺丰创下73.48元/股的历史高点,市值约为3061亿元,一跃成为当时中国第五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BAT和京东。不过,进入资本市场之后的顺丰前路没有想象中顺畅。仅1个多月,顺丰就开始了2年的跌跌不停,截止3月17日,市值为1590.2亿元,与最巅峰时刻相比,接近腰斩。资本市场只是一面镜子,顺丰困境来自于在快递 2.0这个大航海的时代中,它的领先地位受到追击。在快递行业野蛮生长的1.0年代,顺丰以高品质、高时效、高单价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护城河,口碑和利润双丰收。但随着快递行业的发展日渐成熟,顺丰在服务和时效上的优势,却不断被挑战甚至赶超。而一度把顺丰送上3000多亿市值巅峰的直营和大飞机模式也受到了挑战。

从营收和利润上来看,中通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8%,净利润同比增长30.1%。韵达营收增长38.48%,净利润增长67.34%;申通快递营收增长34.42%,净利润增长37.46%。而顺丰全年营收同比增长仅27.6%,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了4.57%,利润增速上的正负对比,颇为刺眼。不管是市场份额、营收增速、利润增速,顺丰显然都被曾经的追赶者超过。在中国整个快递行业仍在快速发展的当下,顺丰却已经触顶,这不得不让曾经的行业老大感到焦虑。

青黄不接

核心的业务增长乏力,顺丰只有另谋出路。通过收购和投资拓展新业务,就是顺丰去年所想到的最好出路。2018年,顺丰花在收购以及投资上的金额超过了70亿元。其中包括,斥资17亿元收购新邦物流71%股份,建立“顺心捷达”独立品牌,涉足重货业务;斥资55亿元收购德国邮政敦豪集团中国业务,涉足供应链业务;与美国供应链巨头夏晖集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涉足冷链物流。

为支撑这些新业务的投资,顺丰的年报显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2017年底的46.23%上升至2018年底的48.45%,远高于同行业“三通一达”平均的30%左右的負债率水平。但消耗了大量的现金流,推高了公司的负债率,顺丰的未来却并没有太过明朗。财报显示,这些新业务带来的收入和利润仍然只占总营收很少的比例。从顺丰的营业收入构成来看,传统业务(时效和经济件)依然是带动营收的主力军,占总收入的比例高达81.10%。

尽管新业务的增长速度喜人,2018年收入达171.8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5.93%。但所有这些业务加起来在顺丰整体的比重仍然偏小,并且比重增长的速度也有限。去年一年,顺丰的重货业务从6.18%提升到8.86%,冷运从3.22%到4.67%,同城配从0.51%到1.09%,国际业务从2.87%到2.89%。换句话说,新业务的比重从2017年的13.71%到2018年的18.9%,也只上升了5个百分点而已,离规模化效应还有一段距离。

传统业务被后来者追赶,新业务又处在投入和产出严重不匹配的时刻,青黄不接的顺丰在今年的财报中净利润增长为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主动求变

王卫曾说过:“顺丰最大的竞争对手肯定不是来自同行,而是跨界企业。”除了大手笔收购新业务,顺丰的多维转型还体现在电商领域。2009年端午,顺丰快递员接到一项任务:在上门送货和取件的同时向客户推荐一款 “五芳斋”的粽子,短短几天,凭借顺丰快递超强的触及能力,100多万个五芳斋粽子一售而空。就这样,靠着十几万地推铁军,顺丰野蛮地叩开了电商的大门。这是顺丰第一次电商试水。第二年,“顺丰E商圈”正式上线。此后,顺丰创办了顺丰优选、丰E足食、嘿客等电商平台,尝鲜海淘、无人货架、O2O等新业务,但这些电商项目有的不温不火,有的无疾而终。有媒体人评价“顺丰电商就像一艘迷雾行船,在整个中国电商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中,总能精妙地避开正确方向,偏离航道。”

猜你喜欢
顺丰财报时效
No.2 知乎2021年全年营收29.59亿元,同比增长119%
山西顺丰鼓励有技能的快递小哥返乡创业
乐高2020年上半年财报:收入同比增长7%
车企财报:几家欢喜几家愁
PPG公布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
“顺丰”快递的成功之道
品牌意识成就今日顺丰
J75钢的时效处理工艺
一种新型耐热合金GY200的长期时效组织与性能
环保执法如何把握对违法建设项目的追责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