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面向未来的棋:VMware的云战略

2019-09-27 17:54丁海骜
数字商业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多云虚拟化应用程序

丁海骜

Tanzu注定很快就会成为整个云计算领域最热门的词。

要了解Tanzu——这个VMware在2019年8月新推出的产品组合——也许我们要了解整个云计算领域的趋势,以及VMware对“云计算”这个概念的完整逻辑和理论。以下将反复出现的概念包括:云原生、容器、微服务、Kubernetes和Pivotal等。

什么是云原生?

云原生概念的提出,源于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企业级用户通过部署实施云平台,将传统应用向云端迁移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应用难题:迁移完成后,应用效率并没有本质的提高——这显然与云计算的理念相左。

云原生实际是“云原生应用程序”,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软件构建和运行的全新方法和理论:其利用云计算按需计算和即用即付的特点,从应用程序设计之初,就最大程度利用云平台快速响应、自动化、弹性、灵活、可移植等特征,在云中以打包在容器中的微服务的模式来创建应用程序的一种方法:在应用构建过程中,采用开源堆栈(Kubernetes+Docker)进行容器化;部署和运维则基于微服务提高灵活性,利用DevOps完成持续迭代和自动化运维。

从用户的角度看,云原生最明显的优势是:构建应用快捷,部署应用简单、运维和运行更具弹性……因此是一种更充分发挥云平台优势的应用模式。

业界都接受的一种说法是:云原生(CloudNative)的概念最早是2013年由Pivotal首次提出,经过几轮的概念修正,现在包括Pivotal在内,普遍认可的云原生被概括为四个重要指标性特征:DevOps、持续交付、微服务和容器。

VMware和云原生

VMware和云原生的关系,应该从VMware的云策略谈起。

“VMware的愿景是希望助用户用软件定义业务和IT,实现能够通过任意云、任意设备上连接任意应用,最终完成业务数字化转型。” Pat Gelsinger在7年前就任CEO时订立的策略已经成为VMware这几年整个公司技术和产品研发的指导方针。

在认识到企业多云模式应用困境后,从2008年开始,VMware投入更多的关注为企业提供“混合云”解决方案:2012年7月,Pat Gelsinger正式被任命担任VMware首席执行官几天后,VMware收购了专注于SDN和网络虚拟化的创业公司Nicira。同年,VMware推出了“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oftware-Defined Data Center,SDDC)”战略,正式宣布从服务器虚拟化厂商向数据中心虚拟化厂商进阶。一年后,2013年上半年,VMware正式向市场推出了NSX解决方案。

再过一年,2014年3月,VMware正式发布了首个软件定义存储产品VMware Virtual SAN(vSAN)。此时,从产品逻辑上,VMware的SDDC拥有了包括:利用传统优势的vSphere(计算能力),以及后发的vSAN(存储能力)和NSX(网络能力)。加上SDDC Manager、VMware Cloud Foundation……VMware事实上已经打通了企业关于云计算的三个核心要素:计算、存储、网络的全面虚拟化,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构建了一个属于VMware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为企业用户提供包括计算、管理、网络、存储等多方面云计算能力。

技术和产品能力的完备,给了VMware从私有云向公有云拓展的能力:2017年,VMware与AWS合作的VMware Cloud on AWS正式面向市场销售,从而使得VMware 的SDDC平台从本地延伸至公有云正式落地。此后,2018年9月,VMware又与阿里云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提供面向企业的混合云解决方案;2019年上半年,VMware又宣布了与微软Azure的合作消息……至今,VMware与在公有云领域排名靠前的AWS、微软Azure、阿里云和IBM等都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密切合作。

“这些到底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混乱?还是更多的机会?”美国时间2019年8月26日,VMworld 2019大会上,Pat Gelsinger向在场听众提问:围绕云计算所涉及到的多种IT新兴技术以及超过以往更多的业务工具,用户是否要承受更多选择和决策的困扰?

显而易见的是:Pat Gelsinger本人所领导的VMware,更希望做的,就是在这样一种充满新技术、新工具的环境当中,不仅能够为企业用户提供一种从私有云到混合云、公有云,甚至边缘云的统一操作平台,而且更是一种能够从现在到未来的可持续的云应用战略——以往VMware做的是为企业用户提供的是构建跨云平台的基础架构部署和管理方式。而未来,VMware要做的是改变企业用户应用云计算的邏辑和模式——这就是云原生对于VMware的最大价值:不仅为现有云策略的重要补充,让“通过任意云、任意设备上连接任意应用”成为现实;而且,也使得VMware的整个云技术和产品更贴近用户需求,更具成长性。

Tanzu就是VMware真正迈入云原生的标志。

Tanzu的机缘

本次VMworld 2019大会上,Pat Gelsinger宣布推出产品和服务组合VMware Tanzu,包括:Project Pacific太平洋计划和VMware Tanzu Mission Control。

“随着企业转向现代化应用程序,他们期待合作伙伴不仅满足其当前需求,还要在其转型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我们将助力客户在现代化应用转型之旅获得成功,帮助他们通过新增的Pivotal开发者平台、工具及服务构建其应用程序,通过将vSphere转换为Kubernetes原生平台的Project Pacific运行应用程序,同时借助VMware Tanzu Mission Control,从单一控制点对不断增长的Kubernetes覆盖区域实施跨环境管理。”Raghu Raghuram,VMware首席运营官在新闻稿当中说。

“对我们很重要,就像当年云计算、JAVA能够带来的震撼性一样的,是一个很大的机会:能够让VMware在多云管理领域,拥有一个更具远景的战略。”Pat Gelsinger对Tanzu重要性的表述不遗余力:“Tanzu、Project Pacific和Mission Control,能够给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环境,可以帮助用户,将开发和操作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对其定位的独特地方。”

很显然,从产品功能上说,是VMware在试图帮助企业用户改变在Kubernetes上构建、运行及管理软件的模式;同时,VMware Tanzu更多地也是将VMware以往在云计算领域的技术优势继续向云原生领域拓展,从而在降低多云环境对企业应用的影响,帮助企业用户对多云环境具有更多能力的同时,增强VMware在多云环境当中的竞争优势。

如果沿着“云原生”这个脉络观察就会发现,这里有两个与Tanzu最密切相关的两个关键词:Kubernetes和Pivotal——其中前者是Google开源的Docker容器集群管理系统,为容器化的应用提供资源调度、部署运行、服务发现和扩容缩容等整一套功能;而后者则是与VMware关系一直若即若离的一家公司。

本文开始提到:云原生概念的提出者是Pivotal。这家公司提出这一概念并非偶然,而是源自其创始人超出一般的远见:Paul Maritz,是Pivotal公司业务理论的创建者和公司创始人,更早时候担任微软平台战略和开发团队的执行副总裁,以及5人执行管理团队一员。他最早意识到:随着云计算的深入应用,企业级用户更需要一个工具,帮助其将源自现实业务需求的IT应用,部署、运行在云端——这既是整个Pivotal公司的缘起,也是现在行业公认云原生的理论基础。

而在Pivotal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在很多关键节点都与VMware有着一种“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关联。

2008年,Paul Maritz创立自己的云计算公司Pi Corp 5年后,他决定与当时同样寻求向云计算技术靠拢的EMC合作,接受其收购Pi Corp,并出任EMC云计算公司担任总裁兼总经理,不久被任命为VMware首席执行官。此时,Pivotal成为VMware面向未来的一个技术项目,在这个阶段,Pivotal开始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系列:Pivotal Cloud Foundry、Greenplum和Spring。

2013年4月,Paul Maritz卸任VMware首席执行官一年以后,他说服EMC董事会批准了Pivotal从EMC和VMware的基础上拆分出来,并促成由EMC、VMware和GE共同投资成立Pivotal,其中EMC占Pivotal股份的80%,通用电气投资1.05亿美元,占股份的10%。

最近一次将VMware、Kubernetes和Pivotal关联到一起,是2016年11月,Pivotal与Google Cloud合作实施Kubo项目,共同将Pivotal Cloud Foundry的多云部署功能(通过BOSH)引入到了Kubernetes集群,以统一的方式在任意云端实施、部署和管理高度可用的Kubernetes集群。

第二年,2017年8月30日,VMworld 2017大会上,VMware和Pivotal共同发布了Pivotal Container Service(PKS)——这是一款生产就绪型Kubernetes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团队建立易维护的强大容器平台,同时让开发人员按需访问生产就绪型环境,无论私有云还是公共云均可支持高可用性、安全性和多租户。

而此次Tanzu推出最关键的一个基础,是在2019年8月23日,VMware宣布以27亿美元收购Pivotal。“最早让Pivotal 从VMware当中拆分出去,是因为当时的VMware正在全力向混合云方面转型,我们没有更多的能力和资源来支持Pivotal的发展和壮大。现在收购Pivotal,也同样是基于VMware现阶段从混合云、多云战略的考量,希望能够全面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面向未来的云基础架构。”Pat Gelsinger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如果说收购Pivotal是为VMware获得了进军云原生的理论依据和使能工具的话,那么在2018年底收购西雅图创企Heptio、在2019年5月收购Bitnami,则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为了获得更多关于Kubernetes的核心技术——前者Heptio是由Kubernetes联合创始人Joe Beda和Craig McLuckie共同创立,其公司业务致力于帮助企业构建和运行基于Kubernetes的容器式体系架构;而后者Bitnami是一家应用程序打包解决方案提供商,旨在通过自动更新、打包和部署工具,以多种云、格式和市场的形式向客户交付“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

随着Tanzu的推出,VMware的产品可以沿着企业应用的角度被划分为:构建、运行、管理、联结和保护等五个方面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方面的能力不再需要区分被应用到哪种云环境——无论是混合云、多云、边缘云或者云原生,其产品都能够延伸并覆盖。

其中,构建部分主要是此次云原生部分的收购的Heptio、Bitnami、Pivotal和之前发布的Pivotal Container Service(PKS);运行部分功能则是VMware传统优势的vSphere、vSAN、VMware Cloud、VMware Cloud Foundation和VCPP(VMware Cloud Provider Program);管理部分的软件组合为vRealize、Workspace ONE和CloudHealth;联结功能主要通过NSX、 VeloCloud(2017年VMware收购的SD-WAN解决方案提供商)和Avi Networks(今年6月收购的多云应用交付服务产品);保护部分则是2017年发布的面向数据中心端点安全解决方案AppDefense、2018年发布的云配置安全性与合规性服务VMware Secure State,以及刚刚宣布收购的云原生端点保护平台Carbon Black构成。

从这样一个产品构成不难看出:从功能上,VMware正在从自己擅长的云运行和云管理,向前端的云原生、后端的云联结和云保护拓展,从而一方面保证在能够为企业用户提供适合各种云环境的统一操作平台,另一方面也为现代应用、边缘计算、物联网等埋下更多伏笔。

现在最后

从计算虚拟的传统业务,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到私有云、混合云,以及云原生,VMware正在通过一系列务实的技术和产品迭代,实践着通过一個统一的软件平台,融合从私有云到公有云,以及多公有云所共同构成、完全没有应用壁垒云环境的目标。“现在,面向未来的战略都有了,我们只需要把它执行出来。”Pat Gelsinger的话在VMworld 2019大会现场引起一片欢腾。

猜你喜欢
多云虚拟化应用程序
向日葵·成长·礼物
删除Win10中自带的应用程序
谷歌禁止加密货币应用程序
何氏“十全大补粥”
浅谈虚拟化工作原理
用户怎样选择虚拟化解决方案
三星电子将开设应用程序下载商店
微软软件商店开始接受应用程序
虚拟化整合之势凸显
虚拟化技术:绿色IT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