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吗”原来是乡约

2019-09-27 17:52
百科知识 2019年19期
关键词:吕氏乡约年龄

“吃了吗”原来是乡约

北宋《吕氏乡约》规定:“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度无所妨,乃命展剌。有妨则少俟。”也就是说,不管到谁家去,进门先要问人家吃了没有;如果即将开饭,那就等人家吃完了再进去。否则人家吃着饭,你在旁边瞧,会有蹭白食的嫌疑。《吕氏乡约》是中国第一本乡约,恐怕也是第一本规定“吃了吗”的历史典籍。这本乡约后来成了其他乡约的范本。明朝人黄佐制定《泰泉乡礼》,几乎全按《吕氏乡约》复制,里面自然也有那条规定:“凡往见,将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到了清朝,“吃了吗”已经流行全国,从乡约的规定变成了大家的习惯。

“不齿”原是排座次

“不齿”表示极端鄙视。“不齿”的本义是不按照年龄排座次前后,定尊卑之别。周代有党正的官职,职责之一是祭祀飲酒的时候,要负责“正齿位”,即按照年龄的大小来定座次。对于有官爵的人来说,还有这样的规定:“一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意思就是:有一命这个最低官爵的人,要和同乡的众宾序齿,按照年龄排座次;有再命这个官爵的人,要和父亲的亲族序齿,按照年龄排座次;有三命这个官爵的人,则“不齿”,因为官爵高的缘故,因此不按照年龄排座次,而是将他们安置在坐席的东边,以示尊敬。这就是“不齿”最初的词义。

俄罗斯人名字为何那么长

俄罗斯人的名字是由3部分组成,依次是名字+父称+姓。如果是男人,姓的词尾就是洛夫(lov),如果是女人,就在后面加一个a,变成了洛娃(lova)。女人如果嫁人了,还要改随夫姓。在古代,俄罗斯人取名比较随意,任何一个词都可以用作人名。这一现象随着10世纪末东正教传入俄罗斯成为国教后而改变。按照教会规定,孩子的名字就是洗礼当天或者从出生到洗礼日那几天所祭拜的神的名字。但是因为孩子多而神少,绝大部分孩子的名字都取自200多个最常用的名字,所以俄罗斯人重名率相当高。据统计,每千个男孩中有240个“伊凡”,每千个女孩中有200个“玛利亚”。

猜你喜欢
吕氏乡约年龄
明清易代之际的批判理学:再论吕留良理学思想的基本定位*
“吃了吗”原来是乡约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