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公益素养的可行路径

2019-09-27 17:53王思涯吴凯
人民论坛 2019年25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

王思涯 吴凯

【摘要】面对当前部分大学生公益素养和公益服务能力较低的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提升大学生公益素养:创设培训课程,推动公益教育课程化;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公益宣传平台化;顺应创业趋势,推动公益服务项目化;优化组织结构,推动公益管理制度化。

【关键词】大学生 公益素养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的公益素养体现在秉持正确的公益价值观、在公益服务领域形成稳定的心理品格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公益事业,多数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较高,但也有一些大学生公益意识薄弱、服务水平有限,公益素养较低。对此,可以通过推动公益教育课程化、公益宣傳平台化、公益服务项目化、公益管理制度化,有效提升大学生公益素养。

创设培训课程,推动公益教育课程化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公益素养的重要阵地,但个别高校过于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公益素养教育。同时,一些大学生自身也愿意关注高收益、高回报行业,不愿意从事公益事业,不愿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此外,由于一些其他因素,大学生缺乏公益服务锻炼机会,导致一些大学生公益素养不高。对此,高校应创设大学生公益素养培训课程,加快推进高校公益教育课程化。

将公益素养培训课程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贯穿大学教育课程。高校应设立大学生素养必修、选修课程,要求学生参与公益课程,在社会实践中增设“公益志愿服务”环节,为学生公益服务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可以增设公益志愿服务选修课,组建专业教师团队,积极开展公益服务课程教育,将公益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公益服务课程能够发挥实效。

依托专业教育,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公益素养相结合。专业课程、公益课程同等重要,应将公益培训课程与学生专业课程结合,鼓励学生利用专业优势提高公益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学生在开展公益服务过程中,可以利用语言专业优势,重点关注孤独症、抑郁症群体,加入相关公益组织,以所学知识提升公益服务能力。

成立公益服务社团,开展公益志愿服务。社团是高校学生聚集地,具有组织、引导、示范作用,高校可以成立公益服务社团,配备专业指导教师。为学生开展公益服务活动进行指导,并在战略、财力、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壮大公益服务社团力量,打造高校公益服务品牌。

定期评选优秀公益志愿者,提高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积极性。高校应结合学生公益服务开展状况,定期评选优秀公益志愿者,比如公益标兵、志愿者模范,通过设立这些荣誉,提高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积极性,让公益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公益宣传平台化

一直以来,一些大学生公益服务始终停留在初级阶段,比如慰问孤寡老人、探望福利机构、维护公共秩序等,这些公益服务属于临时性服务,人员流动性强、重复度高,对提高学生公益素养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此外,在一些公益服务中,服务内容与志愿者能力的匹配度不高,打击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临时性、非专业性的特点,可以搭建学生交流平台,通过交流提高学生的公益服务能力。

首先,搭建社区交流平台。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在网络社区寻求志同道合者,组成团队共同开展公益服务,增强大学生志愿者的归属感。同时,鼓励大学生分享公益服务的照片、心得、经验,吸引更多大学生关注公益志愿服务事业。

其次,建立志愿者资料库。鉴于志愿者人数众多、专业差异明显,为了实现志愿者与公益服务项目的最优匹配,可根据大学生兴趣需求,推送与之相应的志愿服务工作,既能够提高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又能够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同时,志愿者资料库详细记载不同学生的专业特长、擅长的志愿服务领域,能够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便于构建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关系。

再次,实施积分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评分,记录在网络平台当中,根据志愿者积分状态评鉴服务质量,优先匹配高积分志愿者,并给予相应的奖励。积分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最后,整合公益志愿服务资源。通过搭建公益志愿服务平台,不仅能起到志愿服务宣传与推广的作用,更能整合其他相关资源,比如企业赞助、公益项目、扶持政策等。

顺应创业趋势,推动公益服务项目化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提出以来,大学生创业成为一种趋势,但从创业数据来看,涉及公益领域的创业项目为数不多,且成功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公益领域创业资金来源单一、环境不佳、团队力量薄弱等。提升大学生公益素养,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至关重要。

其一,对大学生公益创业充分认同。公益创业作为创业模式之一,应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同,政府应给予倾斜性政策扶持,鼓励大学生创办公益项目。号召企业、社会团体给予资金与人力支持。

其二,对大学生公益创业充分支持。家庭的鼓励和信任是大学生创业的根基,一些家长对公益创业不了解,甚至认为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但事实上,家长应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鼓励大学生开办公益项目,为大学生公益创业出谋划策。

其三,对大学生公益创业加强指导。高校应成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重要支持者,为学生配备专业的创业导师,及时纠正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偏差,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其四,大学生应寻求共同创业者。大学生应积极寻求志同道合之人,但要防止盲目“凑人数”,要选择有能力和创业技能的相关人才,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分工明确的创业团队。

优化组织结构,推动公益管理制度化

推动公益管理制度化的根本目的是避免出现公益志愿服务混乱现象。纵观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普遍存在组织结构不规范、管理条例不健全等现象。优化组织结构,推动公益管理制度化是确保大学生志愿组织长效发展的关键。

其一,优化组织结构。大学生公益服务团队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在部门分工、人员分工等方面细化不足,导致责任分配不明确。应制定团队分工细则,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个人。大学生公益创业更要强调组织机构的健全性,确保公益服务的开展井然有序。

其二,完善考核反馈机制。一方面,大学生公益组织要充分了解成员,全面掌握公益服务动态;另一方面,要对公益服务对象进行回访,借此了解大学生在开展服务时的态度、能力,考核评估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

其三,健全奖惩机制。大学生公益服务组织应建立奖惩机制,调动大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积极性。对于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应给予荣誉式激励、有偿式激励、实践式激励,帮助优秀志愿者更好地开展公益服务;对于表现不佳的大学生应及时指导,提高其志愿服务水平,推动公益服务制度化发展。

(作者分别为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讲师;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屠霁霞:《大学生公益创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教育发展研究》,2018年第1期。

②李向显、刘宇飞:《从“体制内”到“公益圈”的公益人才现状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③胡瑜、郭仁露、范玲霞:《青少年学生公益心内隐观研究》,《心理科学》,2019年第1期。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