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恶性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9-28 13:39李占翠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白质高级别磁共振

李占翠

【摘要】 目的 分析高場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恶性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行手术治疗的脑肿瘤患者, 根据WHO的相关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高级别肿瘤患者(25例)和低级别肿瘤患者(20例)。采用GE Signa 3.0T超导MR扫描仪以及8通道正交线圈对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纤维束示踪情况, 比较不同级别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肿瘤邻近、健侧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分数(FA)值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20例低级别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肿瘤导致其周围的白质纤维束中出现明显的推挤、异位等情况, 部分位置甚至出现了水肿和浸润的情况;术后1个月再次检查显示患者的纤维束位置和形态等均得到了有效的恢复, 异常情况逐渐减少。25例高级别脑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肿瘤导致其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出现缺失、中断的情况;术后1个月再次检查显示患者的中断纤维束保持原状, 无明显的变化。术前, 高级别患者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FA值(0.355±0.138)明显低于健侧的(0.575±0.135), ADC值(1.119±0.158)×10-3 mm2/s明显高于健侧的(0.866±0.125)×10-3 mm2/s,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98、6.279, P=0.000、0.000<0.05);术后, 高级别患者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FA值、ADC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2、0.170, P=0.872、0.866>0.05)。术前, 低级别患者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FA值明显高于健侧, ADC值明显低于健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4、2.570, P=0.027、0.014<0.05);术后, 低级别患者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FA值、ADC值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9、0.484, P=0.797、0.631>0.05)。结论 在临床脑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 高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地了解患者肿瘤邻近纤维束的相关情况, 作为临床制定患者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和了解患者手术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

【关键词】 高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恶性脑肿瘤;影像学检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4.012

颅脑肿瘤是临床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 并且在相关研究中显示, 临床中患者的肿瘤全切率与其疾病复发率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主要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因此在临床中如何平衡患者切除率与功能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1-3]。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技术的不断进步, 高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临床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逐渐成为了临床中诊断和检查患者脑肿瘤情况的主要手段[4, 5], 本次研究就对其在临床恶性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来本院进行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的45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3例, 女22例;年龄34~68岁, 平均年龄(43.62±

8.36)岁。所有患者均已经临床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肿瘤患者, 根据WHO的相关分级标准将患者进行分类, 其中高级别肿瘤患者25例, 低级别肿瘤患者20例。患者在临床中以头痛、肢体运动障碍以及呕吐和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

1. 2 方法

1. 2. 1 仪器 采用GE Signa 3.0T超导MR扫描仪以及8通道正交线圈对患者进行检查, 分别于患者进行手术前3 d和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及高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检查。

1. 2. 2 相关参数 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如下:采用单次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对患者进行轴位扫描, 重复时间(TR)为8000 ms, 回波时间(TE)为60 ms, 视野(FOV)为240 mm×240 mm, 矩阵为130×128, 扫描时要在

25个方向上施加相应的扩散梯度, 保证检查的效果, b值为800 s/mm2, 激励次数(NEX)设定为1次, 层厚为4 mm, 间隔为0。

1. 2. 3 图像处理 检查结束后将相关图像采用同样由GE公司生产的AW 4.4工作站Functool 软件进行相应的处理, 记录相关指标。

1. 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纤维束示踪情况, 比较不同级别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肿瘤邻近、健侧白质纤维束FA值以及ADC值。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手术前后患者的纤维束示踪情况分析 20例低级别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肿瘤导致其周围的白质纤维束中出现明显的推挤、异位等情况, 部分位置甚至出现了水肿和浸润的情况;术后1个月再次检查显示患者的纤维束位置和形态等均得到了有效的恢复, 异常情况逐渐减少。25例高级别脑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肿瘤导致其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出现缺失、中断的情况;术后1个月再次检查显示患者的中断纤维束保持原状, 无明显的变化。

2. 2 高级别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白质纤维束相关参数比较

术前, 高级别患者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FA值明显低于健侧, ADC值明显高于健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98、6.279, P=0.000、0.000<0.05);术后, 高级别患者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FA值、ADC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2、0.170, P=0.872、0.866>0.05)。见表1。

2. 3 低级别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白质纤维束相关参数比较

术前, 低级别患者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FA值明显高于健侧, ADC值明显低于健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4、2.570, P=0.027、0.014<0.05);术后, 低级别患者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FA值、ADC值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9、0.484, P=0.797、0.631>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 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各种全新的技术开始逐渐出现在临床中, 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患者的治疗之中, 其中扩散张量成像就是临床中给予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而出现的一种较为敏感且非侵入的呈现技术, 其能够通过对相关参数的变化来反映机体组织细胞的结构是否完整, 反映其功能是否发生改变[6, 7]。

在临床中一般将患者肿瘤与纤维束之间的关系分为移位、浸润或者水肿和破坏等情况[8],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高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了解到了高级别肿瘤患者和低级别肿瘤患者的差异, 显示在临床脑肿瘤患者的检查中高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能够有效分辨不同患者的脑肿瘤与邻近纤维束的情况, 其对于临床患者疾病的鉴别和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是临床扩散张量成像检查中较为重要的检查内容, 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检查能够了解到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白质纤维束的实际走向情况以及其连续性和完整性, 并且了解到在实际情况中患者的纤维束和肿瘤之间的关系, 进而判断患者的情况, 以便进行治疗和处理。而在对手术前后患者白质纤维束检查中则显示, 术前, 高级别肿瘤患者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相关参数与健侧相比, 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的FA值明显低于健侧, ADC值明显高于健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其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FA值、ADC值与手术前相近,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低级别肿瘤患者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FA值明显高于健侧, ADC值明显低于健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术后, 低级别肿瘤患者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FA值、ADC值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了解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康复情况具有十分积极的意義。

综上所述, 在临床脑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 高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地了解患者肿瘤邻近纤维束的相关情况, 作为临床制定患者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和了解患者手术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俊华.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 14(1):30-32.

[2] 陶乙宣, 范国光.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7, 36(6):775-778.

[3] 梁海毛, 谢金华, 蓝宇, 等.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8):47-49.

[4] 陈伟强, 彭国毅, 杨金华, 等. 磁共振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 19(7):945-948.

[5] 刘后银, 徐德才, 韩易.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结合神经导航对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的指导意义.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12):2014-2016.

[6] 陈珊红, 张杨贵, 谭学渊, 等. 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脑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 16(11):15-17, 157.

[7] 胡虞馨, 陈珊红, 谭学渊, 等. 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部恶性胶质瘤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 28(1):5-7.

[8] 杨丽芳.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5):93-94.

猜你喜欢
白质高级别磁共振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发现脑白质疏松不必紧张
中年人过胖大脑年龄恐老化10岁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动态血压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