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一个“哪吒”是不够的

2019-09-28 03:03王哲
中国报道 2019年9期
关键词:哪吒艺术作品儿歌

王哲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中国动漫的浩瀚未来,同样也会为属于新时代的其他少儿艺术作品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的养分。

此前可能没有一个人能想到,所有本土动画电影的票房总和都抵不过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

一部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动画电影的空前成功,给少儿艺术作品创作带来了新的启迪。在外国文化的猛烈冲击下,在中国原创少儿艺术作品复兴过程中,如何能在作品中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展示出来,是新时代中国少儿艺术作品探索的最主要的方向。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从40年前的惊世之作《哪吒闹海》中那个形象传统可爱,性格却刚烈得甚至有些悲怆的小哪吒,到2003年动画片《哪吒传奇》中的那个中规中矩、形象正统的英雄少年哪吒,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这个烟熏妆、大板牙、塌鼻子的哪吒……《哪吒》一系列大胆反常规的人物设定,不仅没有引发广大观众的反感,反而重塑了一个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于银幕,又引发了当代观众内心的广泛共鸣,这也正是《哪吒》的成功之处。

“《哪吒》的形象特别像我们现在的00后、10后们,魔丸托生的哪吒,却有着心怀天下之大义,‘富二代的敖丙却又有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本该高高在上、仙风道骨的太乙真人变得那么平易近人,执掌天庭律法的李靖是个愿意代替儿子去死的父亲,这些人物设定更符合当下主流人群的价值观,更能打动人心。”一位带着孩子全家一起观看了《哪吒》的动漫爱好者刘迪告诉记者。

中国动画早年曾经非常辉煌,殿堂级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了包括《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在内的众多经典动画作品,那是一个国产动漫产业的盛世。但在迪士尼、日本动漫等外国少年文化作品的强烈冲击下,中国动画产业陷入长时间的低谷,甚至一度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近几年的国产动画口碑之作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灵感,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源自中国传统神话《封神演义》,《大圣归来》源于四大名著《西游记》,《大鱼海棠》则以庄子的《逍遥游》作为故事的展开点。影片里的服饰、建筑以及配乐都充满中华特色,如《大鱼海棠》中的铺首衔环、双鱼锁、客家土楼群,也无不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文艺评论家金永兵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中国动画的浩瀚未来,同样也会为属于新时代的其他少儿艺术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的养分。

为新时代的孩子们创作儿歌经典

《我爱北京天安门》《小松树,快长大》《让我们荡起双桨》《春天在哪里》《歌声与微笑》《娃哈哈》《采蘑菇的小姑娘》……从爷爷唱到孙子,几十年来,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儿歌经典为一代代少年儿童所广泛传唱。

“诗言志,歌咏言”。儿歌是一种美学教育,很多时候,孩子们就是从中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形成最初的价值观和善恶感。歌词优美还是粗鄙,意境澄澈还是污浊,对于孩童人格形成、视野开阔的影响作用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在各种类别的音乐创作中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很多歌曲成为时代经典,但是少儿歌曲创作发展乏善可陈,新当下的孩子,除了传唱传承经典,还能否有自己的歌可以唱?

“前阵子我在编儿童音乐教材,我的外孙女冷不丁地和我说:‘姥爷,现在谁还唱儿歌?她还在上小学就已经不唱儿歌了,他们都被外国动漫、流量明星等影响而‘早熟,我们如何才能让他们有新鲜的儿歌唱,让他们长大以后还能有点乡愁滋味,而不至于从小到大全受国外文化影响呢?”曾创作出《妈妈的吻》《小螺号》的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会长付林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痛心疾首,“少儿歌曲创作匮乏而且方向也出了问题。我们的创作还是要抓住童心和童趣,回到中国文化自身去寻求营养!”

“当代的少儿歌曲,与我们当年所处的社会和语言环境等各方面都完全不一样了,当下孩子的成熟度也很高,所以当代的儿歌创作一定要了解当代儿童的心理和诉求。我们要走进儿童的心里,写出属于他们这个年代的歌。”创作过《好人好梦》《向天再借五百年》等優秀作品的著名词作家樊孝斌对《中国报道》记者如是说。

樊孝斌表示,今天的我们对儿童的教育空前重视。琴棋书画、思维训练、兴趣培养等都是市场的消费热点。但早教培训花样翻新,新奇玩具让人眼花缭乱,优秀的少儿文艺创作却乏善可陈、停滞不前。其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恐怕还是一首优质儿歌的性价比远不如三两句话忽悠家长购买课程来得高。而即便还在耕耘的创作者,似乎也和孩子们太过疏离。

鉴于此,由付林、平远、李勤等数十位知名词曲作家和音乐人联合倡议发起的“新时代十大少儿金曲”创作工程日前在北京启动,这些艺术家将倾尽全力投入这项创作工程,力争拿出一些当代孩子们喜欢唱、唱得响、唱下去的极具新时代正能量的少儿音乐精品。

大作家跨界写童话

博尔赫斯曾说过,伟大的文学最终都趋向于一种儿童文学。

近几年的中国文坛上,著名成人文学作家纷纷转型写作少儿文学也已经成为一种文学现象。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推出了《少年与海》和《寻找鱼王》,诗人赵丽宏推出《童年河》和《渔童》,毕飞宇的《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虹影的《奥当女孩》,马原的《湾格花原》,阿来的《三只虫草》等,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还是回视自己的童年,抑或基于对目前少儿文学创作的不满,作家们不约而同地跨界写作少儿艺术作品。

现在的国内少儿图书市场的体量庞大,由于需求急剧膨胀,使得大量低质的作品充斥市场。儿童文学作家李东华认为,真正优秀的少儿文学创作更需要名家的介入,像国外的《纳尼亚传奇》《魔戒》的作者都是人生阅历丰厚、学养渊博的学者,“儿童文学创作必须遵守儿童文学的基本规律,要尊重童心,从孩子的视角、从孩子的心灵来看世界,更重要的是回归中国优良文化传统本身。”

“艺术是相通的,不管是电影、音乐还是文学,艺术家们对此都有共同的心声。”付林对《中国报道》记者语重心长地表示,未来,他将联合更多领域的艺术家们一起呼吁,全国的艺术界同仁行动起来,为今天和未来的孩子们创作一批符合时代特色、极具当代审美、易于大众传播的新时代少儿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哪吒艺术作品儿歌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睡觉儿歌
儿歌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