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人打造温暖的家

2019-09-28 02:27郭俊锋
新天地 2019年9期
关键词:侍奉刘梅敬老院

郭俊锋

“有事吗?”“没事没事。”每天午夜时分,这个简单的对话准时回响在山东省滨州市泊头镇敬老院里。一个中等身材的老人打着手电,轻轻地敲着每个房间的门……

敲门的是这家敬老院的院长刘梅生,每天晚上,刘梅生和其他3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他从深夜11点开始,对每一位老人逐房检查,确保全院48位老人均安然无事后才休息。做院长7年来,刘梅生像侍奉自己的父母一样,悉心照顾着敬老院的每一位老人。

不当老板当“孝子”

刘梅生曾担任过原泊头乡政府水利站站长。1994年,借着“下海”大潮,他干起了建筑和水利工程。当了老板,挣了钱,从农村走出来的刘梅生没有忘记家乡,尤其是家乡的老人。每年春节、中秋、重阳等节日,他都要到镇上的敬老院慰问老人,捐钱送物不计其数。

2012年,刘梅生无意间得知敬老院的老院长退休了,新院长一时半会找不到,导致老人无人照顾。刘梅生便找到镇领导主动请缨:“这是孝敬老人的好机会,工程让别人去干,我专心全职侍奉老人,干不好請立即辞退我。”刘梅生当即立下军令状。

上任当天,刘梅生就搬到了敬老院,跟老人们同吃同住,闲暇之余,陪着老人们晒太阳、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想办法让敬老院的条件一点点改善。

从小事做起

照顾老人,刘梅生事无巨细。老人们洗澡不方便,刘梅生自费为敬老院安装了新浴室,配上了洗澡大盆,铺上了防滑垫,如今老人们至少每周都能洗一次热水澡。老人们不方便出门,刘梅生就偷偷跑去学理发,专门腾出一间房作为理发室,自此老人们理发都“放心”交给他……他要求护理人员每周至少给老人洗两次头,如果闻到哪位老人头发有异味,就找护理人员问责。

敬老院的食堂有块小黑板,每天的菜单都要写出来,所有的食谱全部按照符合老人们的饮食习惯来制定。“星期二和星期五吃包子,星期三炖鱼,星期四吃丸子,每顿菜里都有肉,比在家里的生活还好,俺们都盼着能在这里多活几年呢。”来自南徐村的万里兰老人高兴地说。

物质生活好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提升。刘梅生为老人们新建了棋牌室,安装了健身器材,置办了唢呐锣鼓等乐器。有几位老人自发成立了民乐队,逢年过节他们都要表演一番,好不热闹。

“俺们敬老院的老人们都是五保户,敬老院就是他们的家,俺希望老人们享受到和普通老人一样的待遇,日常的照顾、关爱一样都不少。”刘梅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以园养院有乐趣

当上院长后,刘梅生在敬老院搞起了猪牛羊养殖,还把院内空地开垦成菜地和少许粮田。除了在穿衣吃饭方面改善老人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让老人们有点事做。身体条件允许的老人可以自愿报名,会养殖的养猪牛羊,会种地的种蔬菜庄稼,没有具体分派到活儿的老人,也可以割草,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今,这片生态园不但是敬老院效益的主要来源,更是这些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们的“乐园”。

老人们干活,多的一个月能挣上千元,少的也有一二百元。“虽然我们在院里不用花一分钱,但亲戚朋友有红白事,手上有个钱,回去就能买东西、随个钱啥的,不丢面儿。”来自道口村张荣喜老人的一句话,让刘梅生下定决心“以园养院”。

敬老院的老人最怕生病无人照顾。泊头镇敬老院离镇卫生院很近,一旦老人不舒服了,刘梅生就拉着老人去卫生院检查。现在,卫生院直接在敬老院建起了卫生室,每周两天派医生前来值班。只要有老人住院,刘梅生就尽可能地多抽些时间在医院里陪他们。老人临终前,刘梅生总是守在他们身边,按当地风俗,体面地送他们最后一程。从2010年4月到2019年7月,在泊头镇敬老院,刘梅生共侍奉过110位老人,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67岁。

刘梅生曾获得“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滨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说:“这些年来,社会各界给予了俺和泊头敬老院太多的关注和好评,但是俺觉得做得还不够,俺要努力将敬老院建成为公园式、花园式、宾馆式敬老院,让更多的老人享受高标准的晚年生活,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德世代相传!”

猜你喜欢
侍奉刘梅敬老院
多元表征,让理解落实于课堂
礼赞袁隆平院士
国学选萃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敬老院的微笑
爱心送到敬老院
火场救人
爱的起点 梦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