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古人一样爱上夜色

2019-09-28 09:23王立群
山东画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梦华夜市

王立群

从汉代的“河西姑臧,市日四合,扶风美阳,俗以夜市”,到晚唐时期的“洛阳风俗不禁街”“千灯夜市喧”“夜市卖菱藕”;从欧阳修的“击鼓踏歌成夜市”到苏东坡的“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

夜市,在国人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中已经存在千余年。从最初的单纯贸易需求,到休闲娱乐属性的逐步加入,夜市的演变史,也是一部经济文化的发展史,更是古代文人墨客诗性酒意的“放飞”史。

一日四合,西北边塞夜色微澜

如今,夜市的初始形态出现在汉代,已经是史学界公认的观点。不过那时候的夜市,依然非常简单。首先是地理位置上,有可考历史资料记载的夜市,多出现于西北、东南等偏远地区。有明确记载,夜市出现在姑臧,地点大致位于今天的甘肃武威附近。而这里夜市的成因也让人想象不到——“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藏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 而这“市日四合”的其中一合便在入夜之后,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夜市。

这时候的夜市不仅数量非常少,而且无论从时间、规模还是影响力上来讲,都无法引起当时民众足够的兴趣。其“功能性”十足,丝毫不具备娱乐属性。

除去西北,在岭南、四川等地,也有关于夜市的史料可考,而这些地方在当时均远离“央土”,是地地道道的偏远地区。

为什么夜市最早出现在这里,而不是长安、洛阳、邯郸、临淄这些大都市?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这里就必须提到一种中国古代独特的制度——宵禁。

在漫长的岁月里,普通群众是没有多少娱乐项目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规律而刻板地存在着。但是,这种良好生活习惯,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由大家的主动选择变成了被动接受——自周代始,统治阶级开始禁止一般人夜间在外活动,宵禁由此产生。

秦汉之后,政府甚至设置了专门的官员来负责宵禁事宜。在这种制度之下,不要说是晚上上街吃喝玩乐,即便是出门吹个凉风消消暑,也是不被允许的。曹魏田豫曾以宵禁夜行来比喻罪责:“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夜市千灯,晚唐东都春风初醉

“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唐代诗人薛逢《醉春风》中的这句诗浅显易懂:洛阳当地的风俗是晚上不实行街禁,我在夜晚骑马归来闻到扑鼻的花香,香味弥漫了我的衣襟……如此惬意的生活,是让“唐粉”无比骄傲的事情,而它更是直接告诉我们,在当时,洛阳的宵禁已经没有那么严格,夜间游乐也成为洛阳人生活的一部分。不过,这一场景的出现已经是晚唐时期。

在诸如“最想生活的朝代”“最想穿越的朝代”评选中,唐朝总是年轻人心中的首选。不过,生活总是没有想象中美好。

电视上热播的古装剧,往往会有发生在夜市的剧情,三五好友对月把盏是为潇洒,单身公子偶遇心上人是为良缘,有情人嬉笑人群間是为浪漫……但是,你确定你是生活在唐朝?

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曾被同伴韦氏带出宫,跑到了夜市之中,她还在这里遇到了生平中第一个男人。这个剧情设在以唐代为背景的《大明宫词》中对吗?

答案是对的。因为在电视剧中,公主出宫当天刚好是上元节。在唐朝,只有上元节这一日,官府不实行宵禁,青年男女们可以跑到街上看花灯尽情玩乐。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样的日子每年有且只有一天!其余364天,你都要乖乖待在家中,因为宵禁政策正是在唐朝被推至顶峰。所以,古装剧中常常出现的亮如白昼的夜晚和繁华热闹的夜市,大多是编剧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夜市不是你想逛就能逛的。

还好,在中晚唐时期,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宵禁政策开始在部分大都市出现松动,夜市渐成规模。唐人方德元在他的《金陵记》中就记载了当时南京夜市的场景:富人“盛金钱于腰间,微行夜中买酒,呼秦女,置宴。”而在扬州,更有“夜市千灯照碧云, 高楼红袖家纷纷。如今不似平时日,犹是笙歌彻晓闻”。

当然,最出名的诗句来自诗人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秦淮河畔的纸醉金迷,自然是对当时夜市景象的最真实写照了。

舟桥夜泊,击鼓踏歌东京梦华

虽然在“哪个朝代才是古代中华民族的发展巅峰”这一问题上,“唐粉”与“宋粉”争得不可开交,但是,至少在夜幕降临之后,宋代街头的万千华灯,是唐代无法比拟的。

《东京梦华录》载:“州桥夜市,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马行街铺席”也是“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显然,在宋代东京汴梁,夜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存在,甚至达到了通宵达旦的程度。宵禁在宋代的名存实亡——喜欢夜行的宋太祖将宵禁时间延迟到三更,而五更解除宵禁,禁止夜行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个时辰,这是夜市得以兴盛的先决条件。东京城内普遍出现了“夜市”与“早市”。而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空前繁盛和百姓生活水准的提升,都让夜市的发展具备了成熟的条件。而城市内坊墙的拆除,让千百年来居民居住区与商业区人为分割的局面被解除,整个城市都成为完全开放的市场。这让宋代的夜市几乎具备了现代夜市所具有的所有特点。

最为关键的是,宋朝的百姓真的很爱夜晚出门,甚至是传统思维中需要在高墙深院闺房中“隐居”的女性们,也乐此不疲。《东京梦华录》有云:“街北山子茶铺,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大家为什么如此爱夜市呢?原因或许很简单,在笔者前面所引用《东京梦华录》的引文中,省略号部分所含美食,仅甜品就17种!其余各种荤素小吃更是近百。其中有称作“水饭”的米汤饮料,据说在韩国依然可以找到。

而这个时期的夜市,已经具备了更多文化娱乐功能,除杂技、影戏、说书等项目之外,大相国寺附近更以“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散任官员土物之类”为特色, 吸引着各地商贾、文人。

今天,在开封鼓楼、马市街、小宋城等夜市,依然是“吃货”的天堂,上百种特色小吃足以让你体验现实版的“东京梦华”。

猜你喜欢
梦华夜市
岳梦华:给学生母亲般的爱
没有一个武汉人逃得过夜生活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研究
无题(1)
古代夜市哪个朝代最流行
夜空
韶赣高速公路赞
20元
宝岛夜市
重庆首次授牌市级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