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9-09-29 13:47郑勇郑子亭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18期
关键词: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脑梗死

郑勇 郑子亭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尿激酶溶栓疗法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8年11月1日本院10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接受急诊尿激酶溶栓疗法)与对照组(接受肝素抗凝),各50例。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NIHSS)及生活能力(MBI)。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

(字2=7.794,P=0.000);治疗后3、7、14 d,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急诊尿激酶溶栓疗法可增强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超早期; 脑梗死; 急诊尿激酶溶栓疗法;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Effect of Emergency Urokinas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Super Early Cerebral Infarction/ZHENG Yong,ZHENG Zit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18):0-033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Urokin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super early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super early cerebral infarction from January 1,2015 to November 1,2018 were selected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envelop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emergency Urokinase thrombolytic therapy)and control group(Heparin anticoagulation),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urative effect,nerve function(NIHSS)and life ability(MBI)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tudy group was 96.00%,higher than 80.00% of control group(字2=7.794,P=0.000).After 3,7 and 14 days of treatment,the NIHSS score of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MBI score of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Emergency Urokin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uper early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enhance the efficacy,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living ability,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Super early; Cerebral infarction; Emergency Urokinase thrombolysis; Neurological function; Living a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Peoples Hospital of Qingxin District,Qingyuan 5118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18.008

目前,脑梗死已发展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大敌。相关研究2015年数据表明,脑卒中患病率、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而其中脑梗死所占比例较高[1]。当前,临床尚未具体明确脑梗死发病机制,考虑与脑组织局部粥样硬化有关,可引发血栓形成,影响脑部血液正常循环,导致脑部组织缺血、坏死,造成神经功能缺损,给脑部正常功能造成不利影响。而神经功能性缺损可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等,且远期并发症多。相关专家共识还提出,国内脑梗死患者中因残疾无法独立生活者占70%~80%[2]。故探寻脑梗死有效治疗措施成为国内外神经科医生研究焦点。脑梗死部位抗凝为以往常用治疗手段,可经由抗凝药物溶解血液栓塞,但临床就该病抗凝药物类型选择、使用量、总体疗效等仍存在较大争议,且缺乏可靠证据指导临床应用。卫生部2012年相关数据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时间每延误30 min,其

90 d良好預后率可能降低12%[3]。就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其临床治疗关键为尽早开通阻塞血管。而溶栓疗法能满足这一点,其原理为经由大剂量药物静脉回输达到系统溶栓目的,被我国指南推荐使用[4]。国外研究还提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时间窗(3~6 h)内治疗预后更佳,尤其是超早期(4.5 h)溶栓效果显著[5-6]。本研究在2015年1月

1日-2018年11月1日本院5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急诊尿激酶溶栓疗法,探讨对患者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获得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

1日-2018年11月1日本院10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诊断标准[7];②首次发病;③发病到治疗间隔时间≤4.5 h;④4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30分[8];⑤认知正常。(2)排除标准:①头颅CT显示脑出血;②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功能异常;③反复卒中;④合并其他溶栓禁忌证;⑤合并严重意识障碍;⑥合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⑦合并肺动脉硬化性血管病;⑧治疗依从性差,或中途脱落病例。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实施,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生产厂家: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190,规格:1 mL︰5000 AXaIU(安瓿)]92~100 AXaIU/(kg·次)皮下注射抗凝,2次/d。(2)研究组:尿激酶(生产厂家: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492,规格:10万单位)100万单位溶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静滴,30 min内滴注完毕,1次/d;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无脑出血,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0.1 g×30片/盒)0.1 g/次,1次/d。两组1个疗程均为10 d,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治疗期间均辅以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清除自由基等常规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以NIHSS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的神经功能,含11项,最高42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差。重测信度0.842,Cronbachs α系数为0.870。(2)依据《内科学》拟定疗效标准:症状、体征消失,NIHSS评分降低≥90%,为显著改善;症状、体征改善,46%≤NIHSS评分降低<90%,为显著进步;症状、体征有所改善,18%≤NIHSS评分降低<46%,为进步;未达到进步标准,为无效[9]。总有效=显著改善+显著进步+进步。(3)依据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的日常活动能力,含10项,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重测信度0.838,Cronbachs α系数为0.865[1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样本容量n>40,理论频数T>5时,比较采用字2检验,样本容量n>40,理论频数1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研究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31~79岁,平均(65.54±6.24)岁;发病到溶栓治疗间隔时间1.5~4.5 h,平均(2.78±0.57)h;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8例,初中及高中26例,大专及以上6例。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32~80岁,平均(64.90±6.18)岁;发病到溶栓治疗间隔时间1.6~4.5 h,平均(2.80±0.49)h;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6例,初中及高中27例,大专及以上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794,P=0.000),见表1。

2.3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14 d,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14 d,研究组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诱因较多,如动脉粥样硬化等,可引发脑动脉狭窄、阻塞,致使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造成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最后缺血部位神经元或胶质细胞受损、凋亡或坏死所致。而且,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病变形成往往需要经过数个小时的发展过程,且该病并不一定完全不可逆[11]。具体来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 h后,其动脉闭塞缺血区中心脑组织可发生缺血、坏死现象,但仍存在侧支循环,且可支持边缘区部分缺血脑组织血供,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神经细胞代谢,促进缺血半暗带形成。有研究经相关临床实践调查发现,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具有一定限制性,即仅存在于脑动脉阻塞后1~3 h内,但在该时间内加强溶栓治疗,仍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12-13]。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脑梗死患者发病3~6 h内缺血半暗带不稳定血液供应若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也可造成坏死。因此,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时间窗(3~6 h)内尽早经有效措施重建缺血区循环,在控制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等方面价值明显。而溶栓疗法目的是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而且,临床普遍认为,随着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缩短,其神经功能及预后改善效果越理想,而一旦超过一定时间窗,神经功能损伤可能不可恢复。相关研究证实,符合适应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出现后4.5 h内应用静脉溶栓,不良预后风险低于安慰剂,可促使半暗带神经细胞功能恢復,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14-15]。但国内临床上针对超早期(发病4.5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静脉溶栓及药物、剂量应用等仍未达到统一标准,特别是笔者查阅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发现临床就该问题的中文科技、北大核心等权威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故本次研究重点分析超早期脑梗死(发病4.5 h内)患者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应用,并探讨对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前,临床常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这些静脉溶栓药物可经由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提升其活性,促使形成纤溶酶,达到促溶栓效果,但不同静脉溶栓药物效果及安全性等存在一定差异。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指南推荐采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16]。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血栓产生部位以外其他部位纤溶酶原激活作用较小,可特异性溶解血栓,达到控制症状、改善预后的目的。但受我国国情、价格等因素影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国内基层医院应用仍不普遍。而尿激酶属于内源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主要提取自人血浆及尿液。尿激酶可经由结合凝血块内纤溶酶原发挥溶栓作用,且本身不与纤维蛋白结合[17-18]。人体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上存在尿激酶受体表达,尿激酶进入人体后结合内皮细胞上尿激酶受体,可促使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维蛋白酶水平增高。尿激酶还能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进行抑制,促进溶栓。而且,相较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来源丰富,无抗原性,价格适中,且不会导致出现较多毒副作用,更易被患者接受,并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而肝素抗凝为急性脑梗死常用疗法,能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控制血液黏稠度,改善脑部血流供应,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19]。但曾志伟等[20]对104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时,发现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有效率高达98.1%,优于肝素抗凝组71.2%(P<0.05)。本研究也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上述讨论相符,但本研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仍相对较高,分析可能与病例数、患者病情复杂程度等存在差异有关,今后仍需进一步深入分析。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7、14 d,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经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分析是因超早期尿激酶溶栓可挽救缺血半暗带,疏通血管,恢复脑组织局部血运,促使脑组织神经功能恢复;治疗后3、7、14 d,研究组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诊尿激酶溶栓疗法在改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效果显著,分析是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自理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有关,凸显出急诊尿激酶溶栓疗法应用的有效性。

本研究局限之处在于所选病例数较少,且研究指标较为单一,如未探讨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未远期随访调查等。故今后仍需加大研究力度,进行更深层次调查分析,证实急诊尿激酶溶栓疗法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

综上所述,急诊尿激酶溶栓疗法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增强治疗效果,且能改善其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需引起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沈卓之,丁贤彬,毛德强,等.2015年重庆市常住人口脑卒中发病与死亡情况[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5):48-51.

[2]中国脑梗死急性期康复专家共识组.中国脑梗死急性期康复专家共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1):1-6.

[3]王文,朱曼璐,王拥军,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6):408-412.

[4]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卒中学组,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医学分会.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急诊绿色通道构建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8):681-684.

[5] Peng X,Wan Y,Liu W,et al.Protective roles of intra-arterial mild hypothermia and arterial thrombolysis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Springerplus,2016,5(1):1988.

[6] Volny O,Cimflova P,Szeder V.Inter-Rater Reliability for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TICI 2c Category[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7,26(5):992-994.

[7]中華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1,39(3):50-59.

[8] Ortiz G A,Sacco R L.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M].Wiley Encyclopedia of Clinical Trials.John Wiley & Sons,Inc.2014:61.

[9]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5.

[10]王加松,余敏智.解语丹、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辨治风痰瘀阻证脑卒中后偏瘫疗效及对患者FMA、MBI、SS-QOL评分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1):3514-3516.

[11]李秀明,明敬峰,王娜,等.不同脑血管供血部位新发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差异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9):3245-3248.

[12]邹梅,韩玺河,张晓莺,等.CT灌注成像对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1):47-50.

[13]谭鑫,吴波.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合并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6,16(1):8-15.

[14]白家丽,蔡云刚,刘永兰,等.基层医院急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2):65-67.

[15]赵丽静.血清尿酸与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3):65-67.

[16]陈炎,陈亚蓓,陶荣芳.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S2):47-50.

[17]黄才英,刘本德,刘金平.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32):4502-4504.

[18]肖武玉,陈威,唐传蓉,等.尿激酶溶栓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效果[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1):87-89.

[19]肖静,谭郎敏,潘成德,等.rt-PA静脉溶栓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4):441-444,450.

[20]曾志伟,吴燕生.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6):907-909.

猜你喜欢
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脑梗死怎样治疗
减少幼儿调皮行为的策略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状及生活能力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