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9-10-01 14:44严悦颜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3期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糖尿病足效果

严悦颜

【摘要】 目的 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方法 60例糖尿病足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的护理方案, 观察组患者使用预防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足部溃疡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QOL评分(51.98±3.68)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7.85±6.1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91±3.47)、(89.79±4.48)分, SAS评分(40.35±3.58)分和SDS评分(42.21±3.5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78±3.67)、(52.14±2.86)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足部溃疡, 发生率为3.3%(1/30);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足部溃疡, 发生率为23.3%(7/30);两组患者足部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 P=0.023<0.05)。结论 将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日常护理中,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增加对于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降低足部溃疡的出现率, 值得广泛使用。

【关键词】 糖尿病足;预防性护理;分析;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3.100

糖尿病属于一类十分常见的疾病, 其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而且也具有多种并发症, 其中包括糖尿病足[1]。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足部感觉失灵、日常活动受到限制, 当病情严重时, 甚至会出现坏疽等[2]。为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此次研究选择使用预防性护理进行干预, 旨在探究其护理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4例, 女16例;年龄33~69岁, 平均年龄(47.6±7.2)岁。观察组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33~72岁, 平均年龄(47.9±8.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使用普通的护理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为患者讲解普及糖尿病足的有关知识、为其进行日常皮肤护理、检查患者皮肤状况等。

1. 2. 2 观察组 患者使用预防性护理方案, 主要内容如下:①相关知识的宣教。由在医院内就职的一部分医生与护士组成健康知识宣教团队, 此团队的任务是为患者介绍、解释糖尿病足以及一些合并症的预防知识, 然后根据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过往经验, 及时全面地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促使患者维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使用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剧。②情绪调整。通常情况下, 疾病发作时糖尿病足患者需要承受极大的痛苦, 患者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起伏变化, 导致其神经功能受到损伤, 进而出现血糖不均衡、血压变高等危险后果。所以, 健康教育团队需要依照患者的临床表现, 使用合理的方法来转移患者的集中力, 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使患者的不安情绪得到合理的释放。③科学饮食。糖尿病足患者的饮食搭配需要格外注意, 健康知识宣教团队应当多鼓励患者食用含有维生素和钙物质的食物, 并且, 芹菜和大蒜等食物能够降低血糖, 也需要多食用[3]。患者不能全用富含胆固醇以及动物油脂的食物, 还需要戒烟、戒酒。只有合理规划好饮食搭配, 才能保障足部病变得到合理控制。④合理运动。只有坚持适当的锻炼, 才能够有效的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身体机能, 防止肌肉萎缩, 同时还能够提升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 进而促进血糖水平的降低。如太极拳、慢跑或者散步之类舒缓的运动十分适合糖尿病足患者。并且, 在患者运动时, 需要嘱咐患者所穿袜子应当为棉质品, 并配上鞋底较软、头部为圆形的鞋子, 保证足部得到适当的透气。而且, 也可以在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放上棉花, 防止这些部位受到严重磨损。

⑤足部检查和护理。辅助并指导患者自行对足部进行检查, 检查部位主要有足跟、足背、足底以及脚趾缝隙处, 细致的检查足部皮肤是否存在溃疡症状, 并且對患者的足部进行适当的按压, 感受其有否存在异常的突起问题, 从而能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嘱咐患者每晚睡前都进行泡脚, 水温以40℃左右最佳, 泡脚时间约20 min, 完毕后需要使用毛巾仔细擦干足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 主要内容如下:通过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来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将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的出错概率、工作责任心、患者对于其接受的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作为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来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足部溃疡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QOL评分(51.98±3.68)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7.85±6.1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91±3.47)、(89.79±4.48)分, SAS评分(40.35±3.58)分和SDS评分(42.21±3.5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78±3.67)、(52.14±2.86)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足部溃疡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足部溃疡, 发生率为3.3%(1/30);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足部溃疡, 发生率为23.3%(7/30);观察组患者足部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 P=0.023

<0.05)。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因为患者体内糖分代谢异常, 从而引发其下肢中小动脉出现硬化或者堵塞, 进而产生足部麻木、疼痛的感觉, 甚至引起足部皮肤溃烂 [4]。糖尿病足具有发病时间长、疼痛感强烈、对患者日常生活干扰作用大等特点, 严重时可能会使其截肢 [5]。所以, 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十分重要。

对患者进行预防护理, 主要就是使用有效的健康宣教来提升患者对于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了解, 使患者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维持科学的日常饮食, 并通过有规划的运动锻炼, 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身体机能水平, 促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 降低可能引起糖尿病足的危险要素水平, 并维持平和、积极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和检查, 使其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并防止足部溃疡的出现, 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6-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QOL评分(51.98±3.68)分、护理质量评分(97.85±6.1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91±3.47)、(89.79±4.48)分, SAS評分(40.35±3.58)分和SDS评分(42.21±3.5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78±3.67)、(52.14±2.86)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足部溃疡, 发生率为3.3%(1/30);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足部溃疡, 发生率为23.3%(7/30);观察组患者足部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 P=0.023<0.05)。

综上可知, 为糖尿病足患者实行预防性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拓宽对于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养成科学合理的护理习惯, 降低足部溃疡的出现率,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秋菊, 肖雪英.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5, 12(4):68-69.

[2] 李丽君. 心理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足患者产生抑郁情绪的意义分析.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 32(1):48-49.

[3] 李艳华, 李东梅. 预防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9):195-196.

[4] 邢银花. 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6, 30(1):76-77.

[5] 孟翠娟, 刘丽艳. 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与预防性护理.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1):157-157.

[6] 赵太艳. 糖尿病足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2):181-182.

[7] 陈小娟. 糖尿病足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当代医学, 2012, 18(13):123-124.

[8] 杨洁宇. 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1):135-136.

[收稿日期:2019-03-06]

猜你喜欢
预防性护理糖尿病足效果
不同浓度土黄连液湿敷对糖尿病足疗效的临床观察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及预防
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灵动耳环
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预防性护理在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中的临床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