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患者中大型血小板比率的临床价值

2019-10-05 11:39宋卫珍周晓婷郑江南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大面积肺栓塞二聚体

宋卫珍 周晓婷 郑江南

【摘要】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中大型血小板比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健康者与45例肺栓塞患者的大型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等血小板参数水平。结果:肺栓塞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大型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肺栓塞组大型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明显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型血小板比率在肺栓塞患者中明显增高,且在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中更高,对于临床诊断肺栓塞有一定指导价值。

【关鍵词】 肺栓塞; 大型血小板比率;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1.0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21-00-03

The Clinical Value of Platelet-large Cell Ratioin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SONG Weizhen,ZHOU Xiaoting,ZHENG Jiangn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21):-29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latelet-large cell ratio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Method:Platelet parameters such as platelet-large cell ratio and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were compared in 45 healthy people and 45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Result:The platelet count in the pulmonary embolis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platelet-large cell ratio and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platelet-large cell ratio and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in the large area pulmonary embolism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n-large area pulmonary embolism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platelet-large cell ratio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pulmonary embolism patients,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large area pulmonary embolism,so it mayb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Key words】 Pulmonary embolism; Platelet-large cell ratio;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latelet cou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Wujiang District in Suzhou,Suzhou 215200,China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临床中常见的急危重症,是由内源性栓子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从而引起肺循环及右心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临床上最常见的肺栓塞类型为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由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肺动脉分支所致,主要病理生理特征表现为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由于肺血栓栓塞症在肺栓塞中占绝大部分,因此,临床上通常所称的肺栓塞即为肺血栓栓塞症。由于肺栓塞临床表现多变,在疾病的早期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2]。目前,D-二聚体等生物化学标记物对肺栓塞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肺栓塞疾病诊断率低、死亡率高,临床仍迫切需要更多指标对该病的诊断起到指导作用。大型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与血栓素有关,目前有较多学者重视P-LCR在多种血栓性疾病中的变化情况[3-4]。为此,笔者对肺栓塞患者大型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等血小板参数进行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肺栓塞患者45例,均符合2014版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指南,以CT肺血管造影检查阳性为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1)存在CT肺血管造影检查的禁忌证;(2)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3)妊娠;(4)持续的需要抗凝治疗的非静脉血栓性疾病,如心房颤动;(5)由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无法进行CT检查。将肺栓塞患者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25例,非大面积肺栓塞组20例。大面积肺栓塞组:休克和低血压>15 min,体循环动脉收缩压<90 mm Hg,或较基础值下降幅度≥40 mm Hg(排除感染性或过敏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或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休克、低血容量休克),或CT肺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肺栓塞≥2个肺叶,或肺栓塞≥7个肺段。非大面积肺栓塞组:不符合大面积栓塞的标准,且未出现低血压和心源性休克。肺栓塞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71.11±8.52)岁;收缩压(130±22.89)mm Hg,

舒张压(79.87±12.05)mm Hg。选取同时间段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1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9.53±14.53)岁;收缩压(122.89±12.43)mm Hg,舒张压(77.00±7.98)mm H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血标本 入组人员抽取2 ml静脉血于EDTA抗凝管内,充分摇匀,0.5 h内完成血常规检查。

1.2.2 仪器和试剂 根据说明书用VCS方法在血细胞分析仪[中国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型号:XN-2000]上进行血细胞检测。

1.2.3 CT肺血管造影检查 检查仪器采用笔者所在医院的64排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机[又称炫速双源CT机,厂家:西门子公司]。检查前告知患者需要在检查过程中配合屏气,检查时取仰卧位,扫描范围由主动脉弓层面到膈肌层面,采用肺窗、纵隔窗进行观察,要求在患者一次屏气情况下从头侧向足侧进行扫描。扫描所需要的条件:2个球管,管电压分别为100 kV和140 kV,有效电流100 mA和140 mA,重建层厚

1.0 mm。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总量40~50 ml,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流速为4.0 ml/s。通过对CT扫描图像进行薄层及三维重建,至少连续两个层面图像上均观察到充盈缺损,同时结合冠、矢状位进行多方位观察来判断栓子,记录肺动脉内栓子所在的部位。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对照组与肺栓塞组、大面积肺栓塞组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大型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肺栓塞组血小板参数比较

肺栓塞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大型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大面积肺栓塞组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血小板参数比较

两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肺栓塞组大型血小板比率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肺栓塞组血小板分布宽度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肺栓塞是一种常见且可危及生命的疾病。由于肺栓塞早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且没有一项实验室血液检查能够明确地诊断或排除肺栓塞这一疾病,因此,在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时,医生常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容易出现漏诊。随着患者肺栓塞程度加重,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时,医生再进行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肺血管造影或肺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可能会延误患者的诊治,使部分肺栓塞患者失去抢救的最佳时机。据不完全统计,肺栓塞的年发生率为0.10%~0.15%,但由于部分肺栓塞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或发病后直接猝死,该病的实际年发病率较目前统计的数值更高[6]。只有不足10%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疑似肺栓塞患者在未明确诊断时,从患者起病至出现临床症状这一过程中,不正规抗凝治疗可能会引起病情的进展,导致肺栓塞患者死亡风险增大。目前,肺栓塞相关诊疗指南中提出,确诊或排除疑似肺栓塞的最佳诊断策略是将临床预测评分、D-二聚体水平检测、肺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相结合[5]。在临床检验中,虽然D-二聚体检查对肺栓塞筛查拥有着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但血浆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可溶性降解产物,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且与妊娠期等生理状态有关。在近期手术、创伤、肾功能不全、肿瘤、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等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升高,其特异性波动很大,对肺栓塞诊断的临床判断有很大影响[7-8]。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血清学标志物,联合血浆D-二聚体等指标能更好地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减少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肺血管造影或肺血管造影等复杂检查技术的数量。血小板参数水平与血栓形成有关,在临床上具有检测简单、便捷等优点,在诊断和评估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有很大

优势[9]。

血小板是由骨髓细胞中的成熟巨核细胞胞浆分解而來,一般情况下,1个巨核细胞可以产生数百个血小板乃至数千个血小板,每个血小板的直径为2~3 μm,血小板的产生过程需要8~10 d,产生的血小板约1/2以上在外周血循环中,这些进入血循环的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加速凝血过程和促进止血过程。肺栓塞疾病与血小板的激活聚集和凝血系统活化有着紧密相关性。在本研究中发现,肺栓塞组中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为在肺栓塞发病过程中,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释放出较多血管收缩物质,促进血小板黏附在血管内皮暴露的部位,使得循环血中血小板计数降低;由于被激活的血小板发生膜表面结构的改变,能够结合更多的血小板,因此,肺栓塞组血小板计数更低。在肺栓塞早期血栓形成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血小板,使得机体内血小板数量明显下降,刺激骨髓造血系统,使得骨髓组织中巨核细胞分裂活跃、释放大量新生的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而新生的血小板中酶含量及活性较高,血小板颗粒等物质均较多,导致这类血小板体积较大,使得外周血中血小板大小悬殊[10]。在本研究中发现,肺栓塞组大型血小板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理论相符。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是指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差异程度,由于肺栓塞患者外周血大体积血小板较多,所以肺栓塞组血小板分布宽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血小板分布宽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血小板的功能状态,是血小板活化的生物学指标之一[11-12]。甚至有部分学者认为,血小板分布宽度较高的肺栓塞患者血小板活性更强,更容易生成血栓,肺栓塞病情更严重。

在肺栓塞患者中,通常根据血压、影像学肺栓塞面积进行大面积肺栓塞及非大面积肺栓塞分组,在本研究中,笔者将收集的肺栓塞患者分为两组,发现大面积肺栓塞组大型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明显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P<0.05),考虑与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因血栓栓塞面积较大,常有≥2个肺叶或≥7个肺段栓塞有关,较多的血栓形成可能会刺激机体骨髓造血系统释放更多的新生血小板,而这些新生血小板体积较大,最终使得大面积肺栓塞组大型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

总之,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肺栓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结合本研究结果发现,肺栓塞患者中大型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较健康者明显增高,这两项指标具有检测方法简单、检验过程快捷等优点,有望成为早期诊断肺栓塞的重要辅助指标。在本研究中发现,大型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在大面积肺栓塞及非大面积肺栓塞中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为后期对不同类型肺栓塞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孙媛媛,康新阳,曹琦,等.非血栓性肺栓塞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8,38(14):1103-1107.

[2]汪剑英.心肺疾病合并肺栓塞7例的诊断启示[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7):107-108.

[3] Larsen S B,Grove E L,Hvas A M,et al.Platelet turnover in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influence of thrombopoietin and low-grade inflammation[J].PLoS One,2014,9(1):e85566.

[4]赵志勇,缪珩,韦玉和,等.大型血小板比率与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2):211-213.

[5]Konstantinides S V,Torbicki A,Agnelli G,et al.2014 ESC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Eur Heart J,2014,35(43):3033-3069.

[6]孙源君,Khalid W B,夏云龙.心房颤动与肺栓塞的关系及治疗[J].中国循环杂志,2018,33(3):307-309.

[7]曾辛,袁霞.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变化及其检验价值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9):429-430.

[8]赵士猛,王庆贤.血浆D-二聚体在骨创伤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8,35(9):1786-1788.

[9]赵霞.血小板参数在中老年冠心病及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预防价值[J].医药前沿,2018,8(19):234.

[10]陈嵩,张莹,戴月梅,等.急性肺栓塞患者血小板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9):2218-2223.

[11]肖明锋,刘基铎,吴培洁,等.血小板参数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18-420.

[12] Vagdatli E,Gounari E,Lazaridou E,et al.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a simple,practical and specific marker of activation of coagulation[J].Hippokratia,2010,14(1):28-32.

(收稿日期:2019-03-06) (本文編辑:李盈)

猜你喜欢
大面积肺栓塞二聚体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西装新色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肺栓塞,癌症最易致死的并发症
多元游牧
老年人昏厥要提防肺栓塞
山火难熄
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