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模式变化及中国金融监管法规的完善

2019-10-06 02:19康婷
新财经 2019年12期
关键词:监管模式金融监管金融危机

康婷

[摘 要]在金融危机后,相关金融主管部门进行了系统化调整,加强金融监管能力。但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机制、金融监管法规尚不完善,造成监管真空等情况的出现,严重威胁我国的金融安全。文章从多个维度出发,全面探讨金融监管模式的新变化以及完善中国金融监管的主要方法,以期为后续相关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监管模式 ;监管法规

[中图分类号] F830.99;D912.28

1 前 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个国家针对于危机中自身出现的问题,果断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金融监管方式优化调整,实现金融监管模式的构建,尤其是美国、英国以及德国政府采取针对性的监管举措,熟悉了对金融问题的修正,成为目前各个国家金融监管模式构建的成功范例。基于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全面梳理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模式变化的特点与方向,以此为契机,吸收欧美国家的有益经验,扎实推进中国金融监管法规的完善与发展。

2 金融监管概述

对金融监管概念、监管目标与监管原则的梳理,有助于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思维层面形成对金融监管的正确认知,同时厘清金融危机时候下金融监管模式的变化,为我国金融监管法规的制定与完善提供思路。

2.1 金融监管目标与原则

金融监管最根本的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监管手段,切实提升金融活动稳定性,形成系统的金融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资人的利益,维护公众对于金融机制的信心,合理管控金融风险,确保经济安全。在金融监管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依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监管适度原则、审慎原则,在相应原则的支持引导下,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各项金融监管举措落实到位,大大增强了金融监管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

2.2 金融监管变化分析

为了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美国、英国以及德国等国家做出了大胆尝试,重力进行金融监管模式以及监管法规的转变,从实际效果来看,金融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金融风险得到管控。

2.1.1 美国金融监管模式

根据《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相关规定,美国对原有的分业监管体制进行创新,形成了伞形监管的全新监管方式。在这种金融监管模式下,联邦政府根据金融公司的性质、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内容分别给予不同类型的监管,其中联邦政府作为监管人,对境内金融控股公司资本的充足性、风险性进行评估。[1]在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恢复美国金融稳定法案》中,除了进一步加强联邦政府的金融监管能力之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对冲基金以及信贷评级机构的管理做出了调整,实现了对金融机构、证券化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的全面监管,构建起系统完善的金融监管模式。

2.2.2 英国金融监管模式

为了充分应对金融危机,英国在欧盟框架内,对金融监管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根据自身金融市场的实际,成立了新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管理局其代替了政权与投资委员会、住房抵押贷款互助会等部门,进一步做好金融体系信用的维护,确保投资者利益。同时加强金融立法,逐步放弃了自律式的金融监管机制,以《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的制定与颁布为起点,英国开展进行金融监管法律体系的构建,统一监管标准,规范金融市场秩序。[2]通过转变金融监管模式,英国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金融市场,并且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激励机制,提振投资者信心,规范各类金融投资、管理以及评估行为,但是英国金融监管模式对于跨国公司的监管相对薄弱,监管效能相对有效。

2.2.3 德国金融监管模式

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德国政府在监管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主动修改金融风险管理的最低标准,强调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持续加大金融监管的力度,建立机动灵活的资本充足比率,在金融行业内形成周期性资金缓冲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对银行分支结构之间的支付行为进行必要的管控,杜绝歧视性撤资的出现,强调对投资人利益的保护,确保投资信心。

3 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与美国、英国以及德国等国家相比,我国金融监管起步較晚,体系尚不完善,在诸多层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监管模式将难以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3.1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变化

从2004年开始,我国正式成立银监会,逐步加强对银行金融服务监管,开展宏观层面的金融调控,确保金融市场秩序,构建起金融监管领域的一行三会的监管结构。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工明确,互相协调,形成一个较为独立的金融监管机制。随着《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金融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金融监管法制化进程加快,各类监管制度落实到位,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对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3]

3.2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在金融监管领域不断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得到提升,各类金融风险得到有效化解。但是与美国、英国以及德国等国家相比,金融监管缺位的情况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实用性较差,例如《信托法》等金融监管法律立法滞后,这一切情况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对于金融违法违规行为难以形成必要的遏制,极易诱发金融风险。[4]

4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法规完善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法规的完善,应当着眼于实际,从多个层面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在吸收过往有益经验,明确金融监管模式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有针对性地做好金融监管法规的完善工作。

政府在加强金融监管的过程之中,要坚持多措并举的方式,稳步提升金融风险管理的系统化与全面化,实现金融风险的及时发现、准确管理,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同时要对金融监管的力度以及节奏进行把控,根据金融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金融创新活动开展实际,对金融监管力度进行实时调整,确保监管力度恰到好处,避免监管力度过小或者过大给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在监管的过程之中,政府要细化责任,吸收欧美国家的有益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激发金融机构内生性的金融风险抵抗能力,大大提升现阶段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管理效能,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创设了便利条件。统筹金融创新特点以及风险类型,银行要充分正视起金融市场规律,转变传统的运行模式,逐步调整旧有的机构设置,形成系统高效的运行机制。

在这一过程之中,银行需要结合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客观要求,对运行机构的人员、权限进行设置,进而保障了整个运行结构的效率性,实现了金融风险的合理管控。同时,重视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构建工作奖惩机制,细化岗位责任,实行末位淘汰制,激发起、调动起高素质人才参与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更好地防范管控外部金融风险,银行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制订全面系统的金融风险防范方案,逐步获得金融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做到金融风险的早发现、早管理,将风险损害降到最小。同时,银行作为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其与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着金融风险管理责任,银行内部运行模式改革的过程之中,需要设立必要的宣传机构,优化宣传方式,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普及各类金融知识,提高金融消费者对于金融产品风险的认知,强化金融风险承受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升了现阶段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对于金融风险的防控能力,在保障金融创新的大前提下,化解金融风险,发挥金融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之中的积极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效能,优化金融结构,确保金融安全,提振市场信心,有效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相关主管部门应当积极行动,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有必要逐步完善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从金融市场整体层面来看,在市场活动中,金融机构较为强势,投资者较为被动,其合法利益在一定情况下,容易被侵占。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在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完善的过程中,应当做好投资者保护工作,在实际操作环节,以《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为依据,对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内容、保护方式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在逐步实现金融市场地位平等的基础上,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以期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为后续金融投资、管理、评估以及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了采取上述方式之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设立存款保险公司,构建存款保险制度。[5]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金融机构破产或者关闭的情况下,由存款保险公司对投资者进行损失赔偿,通过这种方式,将金融风险进行了必要的转移,从而切断了金融风险在金融控股企业内部之间的传播,有助于压缩金融风险破坏范围,对于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以及各类风险的防范创造了条件。尤其在我国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之中,通过系统化的存款保险机制,能够弱化金融风险,在确保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为金融产业的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后续相关金融服务的推广提供了便利,实现了我国金融监管能力的有效提升。

5 结 论

为进一步提升金融安全,增强金融监管效能,有效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文章着眼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全面梳理金融监管概念、目标、原则的基础上,明确美国等国家在金融监管方面作出的转变。以此为切入点,从多个维度出发,扎实开展金融监管工作,推动我国金融监管工作的逐步完善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劉道云.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新任务[J].西南金融,2018(1):89.

[2]李芊.后金融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制度建设研究以及改革实践[J].中国市场,2016(11):78-79.

[3]吕慧.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探讨——基于国际经验的比较与借鉴[J].现代管理科学,2016(3):56-57.

[4]李雅坤.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90-92.

[5]孔帅.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体制与监管对策研究——基于对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借鉴[J].未来发展,2018(2):90.

猜你喜欢
监管模式金融监管金融危机
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迎来智能时代
互联网时代下的金融发展和监管模式探析
分享经济的价值创造模式及其影响
关于我国金融市场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与新模式研究
论金融监管与金融行政执法风险防范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