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2019-10-06 14:13黄怀宇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5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就业率新生代

黄怀宇

摘 要:针对高校就业工作重就业率而轻就业质量的问题,从宏观的国家和社会层面、中观的高校层面、微观的学生个人层面,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生代;大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5.040

自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自主择业以来,作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命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近年来高校毛入学率不断提升,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是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常常被看作是衡量一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甚至是教学工作完成情况的标尺。可以说,就业率已经从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其中一个维度,异化成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最重要目标,给学校、指导老师和学生都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也做出重要批示,要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相较于就业率,就业质量似乎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理解其价值意涵,决定了我们能否将其摆在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郑东亮等(2013)认为,从微观层面上讲,就业质量是指就业者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以及就业者就业状况的客观表现;从宏观层面上讲,它体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和资源配置效率。显然,无论是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还是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的微观层面,就业质量都应当是比就业率更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1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正在走入唯就业率论英雄的误区

诚然,在就业质量无法通过量化指标来进行有效衡量的情况下,就业率是高校就业工作中一个更为直观的衡量标准,但如果一味的只追求就业率的提升,甚至可能会对就业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对新生代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成长环境的改善给了他们更多选择就业的时间和权利,在学生阶段接受生涯教育不多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选择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有些人甚至在毕业一段时间之后才会真正开始寻找工作,这种现象其实已经被陈贺(2015)等一批学者观察到,并称其为“慢就业”现象。“慢就业”给了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和就业之间一个缓冲的空间,但这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就业率”指标产生了根本性的冲突,在高校就业评价工作中,毕业而未就业即为失业,这让就业指导老师会不断地要求学生尽快就业,应届毕业生在学校和老师的催促下,可能会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和意愿做出错误的判断,高校就业工作正在走入一个盲目追求就业率、唯就业率论英雄的误区。

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必要围绕就业质量而非就业率来对大学生就业工作展开讨论。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潘文庆(2014)认为就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有较重要的影响,提出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石红梅等(2017)研究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认为人力资本的影响更为显著。张抗私等(2012)对性别因素如何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影响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指标权重排序。武明光则从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能力等维度出发,分析了非专业素质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国家和社会、高校、大学生个人等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出发,探析不同层面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升就业质量的解决对策。

2 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

第一,社会评价体系中的就业价值导向单一化可能导致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我国自古以来对各行各业进行价值评价的基本范式,即便在社會分工精细化程度已经很高的现代,此种观念仍有着不小的市场。在当下工作行业和岗位的社会评价体系中,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对大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附加值,动辄几百比一的公共部门岗位报考率反映出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职业偏好的明显价值取向。当社会评价体系中的职业价值呈现出明显的优劣对比时,各类别人才的比较优势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数量规模巨大的大学生们在追逐职业金字塔顶端的少量职位时付出了大量的机会成本,丧失了从事自己真正擅长的职业的机会。从宏观层面来看,这是对整个社会人才资源配置的一种浪费,从微观层面来看,大学生个人也可能失去了职业发展的最好机会。可见,当社会评价体系中的就业价值导向过分趋于单一化时,容易对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第二,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社会资本的过分介入可能导致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家庭收入、父母社会地位、关系网络等社会资本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就业质量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与其个人能力、教育背景、所学专业和就业意愿等多种因素的匹配程度所决定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是相互具有一定替代性的,社会资本的过分介入可能会造成人力资本因素的弱化,导致人岗匹配程度不高,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第三,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需求的脱钩可能导致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大学生毛入学率成倍增加。诚然,高等教育的普及为国民素质的普遍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的内涵从精英教育扩大到了平民教育,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却没有随着培养对象的多元化、复杂化而改变,仍是按照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培养,这就导致我国学术型人才相对偏多,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偏少。千人一面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大学毕业生的同质化程度较高,同类型就业市场人才竞争较为激烈,使得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所学知识的转化率和回报率普遍不高。

第四,新生代大学生个人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不足可能导致就业质量不高。一是新生代大学生可能没有在求学成长时期尽早树立生涯目标,缺乏生涯意识,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当中,各阶段学生的生涯教育缺位情况都比较严重,学生只是单纯的在吸收知识,对毕业后的人生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就业意识的不足导致大学毕业生只能在求职的浪潮中随波逐流,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二是大学生在求学时期没有系统规划就业能力建设,导致进入社会时才发现就业能力不足。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无法一蹴而就,很多大学生忽略了在求学时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在就业时还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去培养这些本应在学生时期养成的能力,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一大因素。

3 提高新生代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第一,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应当重塑职业价值的社会评价体系。改革开放来的这四十年时间,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无形中塑造着各行各业的价值排序,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成了职业方阵中的第一梯队,诚然,优秀人才在热门行业的集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并不一定就是知识密集型的行业,需要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予以有效引导,才能让新生代大学生更好实现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在国家和就业层面,应当倡导“百花齐放”的就业价值导向。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赋予不同岗位在国家和社会机器里的特殊价值,促使各行各业建立起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而不只是从经济收入这个单一维度来进行相互比较。

第二,要加強人力资本在求职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人才选用体制机制。如上文所述,社会资本影响作用的过分突出会导致求职和就业的异化,当就业市场的竞争取决于社会资本而非人力资本时,公平性就会遭到破坏,就业质量也势必会受到影响。从就业资源分配的机制来看,最容易受到社会资本影响的是公共部门的人才选拔,公务员考试就是降低社会资本对求职过程影响的有效手段,通过“凡进必考”的人才选拔方式,突出人力资本对岗位匹配的决定性作用,但这一方式目前还未广泛运用到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其他公共部门当中。因此,参照公务员招录的方式在有关行业建立起既公平、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选拔机制,有助于增强人岗匹配程度,提升就业质量。

第三,高等教育要注重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提升教育服务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能力。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往学术型人才方向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有其自身擅长的领域,高等教育应当尽可能的发现这些个性化的需求,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分类培养,鼓励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一是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将高等教育的系统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逐步提到与学术型人才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各自适合的行业和岗位上发光发热。二是要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加强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增强目标和结果导向,按市场、按企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力度,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第四,学生要尽早培育生涯意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进而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大部分普通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目标都是不清晰的,甚至到了大学毕业后,还没有养成足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因此,不仅要在大学阶段进一步加强生涯教育,还要将生涯教育提前到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学,越早进行生涯培养,越早树立生涯目标,学生就越容易成才。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应当多开展一些体验式的、探索式的生涯教育,让学生对职业生涯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意识,而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甚至可以说是比大学阶段的更重要,因为这决定了学生最终会在大学阶段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和成长方向。因此,加强在学生成长各个阶段的生涯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最终毕业后就业质量的提升。

本文以一个高校就业工作者的角度,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新生代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国家和社会层面,社会评价体系中的就业价值导向单一,社会资本对求职过程的过度干预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应当重塑职业价值的社会评价体系,加强人力资本在求职中的决定性作用;在高校层面,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需求脱钩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应当从学生个人和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各类型的人才;在学生个人层面,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不足是影响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应当加强在各学习阶段的生涯教育,尽早树立生涯目标。

参考文献

[1]郑东亮.就业质量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01-19.

[2]陈贺.“慢就业”背后的玄机[J].就业与保障,2015,(8).

[3]潘文庆.就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4,(4):40-46.

[4]石红梅,丁煜.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J].人口与经济,2017,(3).

[5]张抗私,盈帅.性别如何影响就业质量?——基于女大学生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经验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3):83-90.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就业率新生代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日本应届高中生就业率71.1%就业形势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