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纪录片的发展及价值

2019-10-07 12:28金瑾慧
艺海 2019年7期
关键词:价值发展

金瑾慧

〔摘 要〕本文以网络微纪录片的概念为落脚点,就网络微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就网络微纪录片的主要特点及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解析,最后论述了网络微纪录片的价值。

〔关键词〕网络微纪录片;发展;价值

一、网络微纪录片的概念

所谓网络微纪录片,就是在新媒体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全民进行制作生产的具有明显的草根性、碎片化以及即时性特征的纪录片。就制作方法与播出方式而言,网络微纪录片与传统纪录片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且其发展速度也如雨后春苏,快速惊人。在几年之间,网络微纪录片就通过自身的制作优势将我国推进了全民记录的时代,其虽然发源于新媒体,生长于新媒体,但如今也开始有着向主流媒体进行侵袭的趋势。如在2015年,为向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献礼,由南京电视台发起,并向南京电视台、南京网络电视台以及全国各个视频网站推广的30集微纪录片《抗战》和40集微纪录片《战鹰》备用好评,其高质量的制作水平得到了全国受众的一致认可。

二、网络微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在2010年,凤凰卫视首先推出了“微纪录片”,由此网络微纪录片开始兴起,并在2013年,进入了以用户生产模式为主导的发展期。也是同年,在以用户生产模式为主导的基础上,以专业生产为主要模式而生产的纪录片开始大量增多,且在2014年,就实现了对用户生产模式的数量赶超,以专业生产模式生产纪录片的数量激增,表明了我国的网络微纪录片从此开始迈进了以专业生产为主的新发展时期。

网络微纪录片的诞生与发展是这一发展时期的关键性意义,其表明,通过借助新媒体技术,我国的纪录片发生了樣态上的新变化,并打破了传统的纪录片生产方式,将全国受众带进了一个新的全面记录时代,纪录片不再是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网民可以将自己的日常生活、所见所感进行拍摄记录,并通过简单的编辑与处理,就可以上传至互联网,与全国甚至是世界网友一起,共享自己的生活和见闻。

在以用户生产模式为主导的发展期,网络微纪录片的生产主要基于制作者的个人爱好及兴趣,普通网民占有绝大比例,其传播具有明显的随机性,且单次传播占有最高比例。而在专业生产模式这一发展期,微纪录片制作的背后驱动力主要是受众的需求,其拍摄以及制作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迎合受众对纪录片的喜好和需求。故而在这一时期,其传播的职业化以及专业化特点开始凸显,且微纪录片的上传和发行也不再是单次传播,而是开始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计划。

以此前列举的南京电视台推出的30集微纪录片《抗战》和40集微纪录片《战鹰》为例,其是抗战70周年的献礼片,是提前进行拍摄及制作的,且纪录片的播放也是每天一集,这很好的体现出了专业生产模式发展期的纪录片的规律性及计划性的特征。

时间进入2015年,我国的各大视频网站以及门户网站也开始将微纪录片作为自身的战略资源,此时间段内,以优酷为代表的各大网站开始纷纷推出自身的网络微纪录片发展计划,其中最为引人注的就是凤凰视频的“新的生活梦想者·百人百梦”和优酷的“光合计划”。

三、网络微纪录片的主要特点及未来发展走向

1.多元化的题材选择 如前文所述,在以用户生产模式为主导的发展期,网络微纪录片的制作者多是一些没有专业技术的网友,这些纪录片制作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和随机性,多是以自身情感体验为出发,较少考虑受众的需求,故而题材选择范围就主要是集中于网友自身诉求。与此同时,这些微纪录片的制作者中占有较大比例的就是以大学生为首的年轻人,纪录片内容都是其日常生活的记录和传达,所以这一时期的纪录片题材以及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

而在进入专业生产模式发展时期,题材的选择不再囿于纪录片拍摄者的自身生活,而是开始以受众的需求为拍摄和制作的出发点,题材选择的范围变得深入且广泛。纪录片的制作者开始较多的有专业人员组成,其对受众诉求的触觉更加灵敏,拍摄手法更加专业成熟,这些专业的纪录片制作者可以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不同心理诉求而创作出题材风格迥异的纪录片作品。在专业生产模式下,纪录片题材的选择开始越来越多的呈现类型化,不同频道开始根据自身的差异化定位开始制作不同类型的纪录片。例如,主要思考人间烟火市井街头百态的“微视界”,专业发现探究神秘类事件的“探秘记录”以及乐于发掘美食制作各种美食纪录片的“日食记”......这些类型化明显的纪录片可以避免纪录片题材的同质化,并很大程度地提升了网络微纪录片的整体质量。

2.精巧化的风格 与传统的记录相比,网络微纪录片时常较短,所以我们称其为微记录。而就网络微纪录片的思想表达与审美风格来说,都是需要通过较为微观的场景或画面来表达非常宏观的内容,并通过散点式以及单线式的方式来帮受众建立一种审美认知以及思想解读。在以用户生产模式为主导的时期,网络微纪录片的随意性特征较为强烈,较少的会思考纪录片风格及布局,多是直接地对现实场景进行记录,几乎没有关于纪录片风格以及布局的定位和思考。

但随着网络纪录片的发展,在以专业生产模式为主导的发展时期,因为纪录片作者的专业化,其创作技巧更为精炼,风格更为明显,微纪录片的故事设计以及内容的结构布局都更为巧妙。通过以上分析与论述可知,在以专业生产模式为主导的发展时期,微纪录片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布局更加巧妙,审美风格也开始向着以小见大的方向发展,而在故事的讲述上,也更强调主体叙事,微纪录片的整体制作风格更为专业化。

四、网络微纪录片的价值分析

1.记录价值分析 网络为纪录片是在传统纪录片中脱离出来的一种新的纪录片形态,所以其一方面仍保留传统纪录片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更具有时代技术发展特色,与新媒体技术的联系更为紧密。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时空的碎片化特征导致受众越来越多的开始趋向于快餐式信息的获取,受众更希望能够在较短的碎片的时间内获得尽量多的完整信息,而这一受众诉求,也就无疑的为网络微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此外,从其他维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此前,收信息传播渠道以及技术发展的限制,纪录片的创作者难以对自身的情感诉求以及社会情怀进行良好表达,但借助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广大受众拥有了一个信息传播自由自我表达自由的公共共享平台,这个平台的出现为纪录片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畅快表达自由发挥的舞台,并同时也间接地促进了纪录片原生态纪实理念和独立精神,彻底改变了传统纪录片高高在上的固有形象。

2.社会价值分析 主流的纪录片承载的是记录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重要任务,其对社会变化的观察是高姿态的,是俯视的,其视角更为宏观。但网络微纪录片则与其不同,其对社会的观察更为微观,多是对社会的一种平视化观察。从某种角度说,网络微纪录片是对传统主流纪录片的一种弥补。例如由我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政论纪录片《百年潮·中国梦》,其是从中国人中国梦的发展历程来对中国梦的成因和时代内涵进行深入分析,该纪录片的立意宏大,视角开阔,气势恢宏,是一部关于中国人中国梦的精品记录片。而爱奇艺则在2015年推出过名为《不死的梦想》的网络微纪录片,该纪录片则是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解读自己的中国梦,是从更为平民化的视角来表达中国人的中国梦。这些纪录片都是对社会发展以及历史变迁的一种记录,其传播的范围更广,成为我国社会文化的良好构建。

参考文献:

[1] 龚莉红.交融与突破:融媒体视野下高校宣传工作研究[J].江苏高教. 2016(03)

[2] 王春枝.微纪录片: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新样态[J].电视研究. 2013(10)

[3] 杨颖. “纪录片创作”课程如何设计教学内容[J].文教资料.2018(30)

课题基金项目:本研究系辽宁省教育科学“一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区块链技术在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发展研究”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8DB221

猜你喜欢
价值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一粒米的价值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给”的价值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