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琴曲到舞蹈的蝶变之旅

2019-10-07 12:28刘树明
艺海 2019年7期

刘树明

〔摘 要〕舞蹈《平沙落雁》以“向往美好、追求梦想、团结协作”为主题,用拟人手法,讲述大雁在向南迁徙过程中,历经坎坷,不畏艰辛,团结一致,朝着目标坚定飞翔,表现出大雁精神的主要特质。本文就舞蹈《平沙落雁》与衡阳大雁的人文特点加以简单剖析,以此让我们能够充分了解《平沙落雁》从琴曲到舞蹈的碟变过程,也由此明白它与衡阳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雁精神;雁气质;雁品味;雁性格

衡阳,何以有一种气魄,一种胸怀,开六经,启生面,成为中华文明蓝墨水河的上游。从远古到现代,衡阳都没有缺位。紧扣时代强音,绵延千年,弦歌不辍。在我们找寻其内在的原因时,发现衡阳有着天然的雁精神,雁气质,雁品味,雁性格。

为了将这样一种大雁的精神、气质、品味、性格传布于天下,挥洒于人间,衡阳市艺术学校集全校之力,打造了精美群舞《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与《梅花三弄》《潇湘水云》三首古曲与衡阳有着极深厚的文化渊源,将《平沙落雁》搬上舞台,既是宣扬衡阳的天然雁的需要,也是向外展现衡阳悠久历史文化的需要。一部舞蹈,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岁月。笔者就舞蹈《平沙落雁》与衡阳天然雁的人文特点加以简单剖析,以此让我们能够充分的了解《平沙落雁》从琴曲到舞蹈的碟变过程,也由此明白它与衡阳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一、用磅礴之美,演绎衡阳天然的雁精神,一以贯之,充沛每一个衡阳人。

《平沙落雁》一开场,便是由35个演员,以飞翔之势穿风越雨,鼓荡起一种磅礴之美,实现了以情代叙,以势代情的表现手法,在意境和情绪的抒发上,造型丰富,态势合一,连绵而动,一以贯之,将观众深深地吸引进去,融入到它的回旋宛转之势里。

在舞蹈的整体推进上,《平沙落雁》通过模拟大雁的飞、扑、抖、嬉、嗔、闹、缠、娇、健等各种形象,充分表现出大雁的各种情状。以塑造大雁在春来秋去的迁徙过程中所经历的大风大浪,电闪雷鸣,以环境的构造衬托作为大雁这样一个群体所体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和协作精神,又表现出了大雁作为个体中的困惑,挣扎,向上,坚忍的精神。同时,它还具有了一定的生活元素,以其真实生活的情趣,表现出大雁在不断求索进取中所获得的一种快乐和喜悦,感染观众,连接观众,使舞台上和舞台下达成一种气息上的相互流动和情绪传送。

舞蹈编排上,《平沙落雁》多有整体联动的舞蹈动作,也有雁与雁之间小巧而精致的细节性表达和刻画。体现了大雁聚而成队时,一往无前、落单独飞时,又活泼可爱,有一种天使之美。雁和雁在一起,散而兼亲,相互关心,让人心生仰慕。把雁的团队精神和个体之间的相亲相爱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并以此而影响观众,感染观众,唤起内心追求向上的精神振奋感。

衡阳人呷得苦,霸得蛮,耐得烦,这不正是雁的生动写照吗?作为一群雁,要想飞越千山万水,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衡阳人的霸蛮精神与雁的不畏艰难的精神,相互映衬,相互影响,生生世世,融注在了这片土地上,与这片土地一起繁荣,一起昌盛。一代又一代的衡阳人,坚守着这片土地,为它耕耘,为它奋斗。所以才有了从古至今,衡阳雁的不朽传奇。

二、用柔韌之姿,演绎衡阳大雁气质,至始致终,流淌在每一个衡阳人的血液里

舞蹈《平沙落雁》在通过舞台的实景呈现上,演绎了古老雁城“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的传奇传说。在这样一部演绎衡阳天然雁气质的舞蹈剧目里,其内容、取材、表达方式等都蕴涵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是衡阳人文价值的综合体现。

衡阳艺校的师生们在充分把握到衡阳大雁气质的基础上,表现上更是侧重于雁的内在人文价值的表达,把雁的内在真实和外在之形与衡阳大雁作一个充分的融会贯通。把衡阳的地理性、文化性、历史性充分挖掘出来,找到衡阳雁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属性,以色彩、声音、线条、质地的充分一致性,刺激和影响了观众的审美感知,从而获得一种理性的认知体验。整台舞蹈在具有审美上的愉悦感和无限想象外,观众更好地认知到了衡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舞蹈编排上,《平沙落雁》采用了男女群舞的形式,以ABA结构呈现,结构清晰,首尾呼应。舞蹈共分三小节。 第一节,在雷雨中,群雁起飞,雁鸣阵阵。其情形似绵绵起伏的衡阳山水,让人顾盼流连。又似衡阳源远流长的历史,让人吁叹宛转。美丽的衡阳能走到今天,在中华历史一直崭露头角,占得一席之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雁的气质。而这种气质又集中地体现在以人字形队形飞翔的雁阵上,体现在头雁的昂扬气势上。在头雁的带领下,大雁穿风越雨,不畏艰险,给观众以极强的精神震撼和视觉冲击。

在第二节,舞蹈的节奏忽地一变,音乐渐缓,在静谧的夜晚,群雁栖息,忠诚的雁警站岗放哨,守护雁群的安全。随着轻快的音乐声起,晨曦中大雁嬉戏,逗趣,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表现出的是衡阳人民安居乐业,享受着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到了第三节,音乐又再次一变,在激昂澎湃的音乐中,头雁领飞,群雁展翅翱翔。生活多灾,命运多变,在历史风云的激荡下,衡阳人民克难维艰,众志成城,多难兴邦,再建美好家园。

编舞者借助了多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以自己的表现手法,兼顾运用了古典舞蹈技巧和现代舞元素,在展现了舞者扎实功底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雁的坚强勇敢、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群体形象,也成功塑造了大雁作为个体的存在,其优美、柔韧、温情的一面。这种群体风格与个性鲜明的刻画与表现,使整个舞蹈在局部与整体,个体与全体的配合搭配上,都堪称完美。

《平沙落雁》的整个基调来讲,既磅礴雄浑,又挥洒自如。在舞蹈的铺陈上,既有个体的洒脱祥和又有整体上的豪迈和空灵。舞蹈形式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通过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既起到了烘托主题的目的,也达成了渲染情绪的需要。在舞蹈手法和音乐元素的运用上,兼具了旷远悠长的古典音乐之美,又具有了一种雁鸣不息的文学审美价值。充分建构了它的叙事特色,在采用情与形的双重表达上,将其打造成了一部文学与舞蹈相结合的艺术精品,不但构建了雁城衡阳在舞蹈艺术上的高峰,也将衡阳的天然雁气质得以充分地表达出来。

三、以旷远之韵,演绎衡阳大的雁品味,上下连纵,贯穿于衡阳人的行为

舞蹈《平沙落雁》的题材和内容均取材于“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历史说法上。在雁的迁徙历程上,其所经历的苦难和风雨,非常人可以想象的。

古曲《平沙落雁》据传为明朝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所作。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宁王,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因受朱棣夺帝之难,郁郁寡欢,由北而南,游历江南,小住衡阳时,看到成群的大雁在廻雁峰上空列队飞翔,飞落于湘江东洲岛的沙滩上,好一派平沙落雁的景象。触景生情下,朱权抱琴而作《平沙落雁》,成为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之一。其曲调悠扬流畅,旋律静美,静中有动,动中有势,悠扬流畅,模拟出了时隐时现的雁鸣之声,以音乐的旋律表现出了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朱权在创作《平沙落雁》时,本是要表达自己崇尚山水,不羡权势,安贫乐道,寄予世间的一种隐世情结。正所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不曾想与衡阳的地域风情,人文性格得以契合,从而使音乐的内在价值得以极大提升,成为衡阳人内在精神,气质,品味,性格的重要载体,以一曲之音,大写出了一个衡阳人。衡阳人不但有了雁的高情雅致,也有着雁的拼搏进取,达观天下的治世情怀。

衡阳艺校的师生们紧紧抓住了琴曲《平沙落雁》这样一个内在的机理,以其音乐为主创元素,以“向往美好、追求梦想、团结协作”为主题,用拟人手法,讲述大雁在向南迁徙过程中历经坎坷,不畏艰辛,相互扶持,团结一致,朝着目标坚定飞翔,表现出大雁精神的主要特质。舞蹈演员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鸿雁的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在舞台上,他们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序,从而生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隐去的精神诉求。以此表达了雁的高洁亮丽的品味,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为天下先,人所不及也!

在《平沙落雁》的古韵古曲、古意旷远里,演员们在舞台起而又伏,绵延不断,姿态优美,一睹难忘,成为一部视听大作。

????四、以豪迈之志,演绎衡阳大的雁性格,百折不回,贯注于衡阳人的思想

琴曲《平沙落雁》虽以散布天下三百年之远,舞蹈《平沙落雁》则为今时人之精神的浩然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月21日的省部级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说过,羊群领路靠头羊,大雁无首难成行。2017年5月15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又说,行稳致远关键在于结伴成行!这种对雁精神的歌颂和肯定,激发了衡阳人民对自身精神、气质、品味、性格的深刻反思。在与时俱进,走进新进代的今天,雁精神的价值何在,与我们今天的人又如何契合,从而促进衡阳城市的发展,建設美丽衡阳,幸福衡阳,平安衡阳,人人为之努力。

舞蹈《平沙落雁》在编排时,特别侧重于对领舞者的作用强化和形象提升。以领舞者英姿勃发的动作,坚定不移的眼神,顽强拼搏的劲头,表现出了其作为头雁所具有内在品质,既要坚定勇敢,又要善于审时度势,克难维艰。通过与群舞的协调和互动,在与群舞者柔和轻快的动作形成对比下,既突出了头雁的与众不同,也克意表现了头雁在风雨雷电里所应起到了作用。没有头雁的冷静,大气,迎难而上,有担当有胸怀,又何来雁阵的过群山,越平湖,飞纤陌;大雁翔时整齐划一,落时错落有致,飞时情绪激昂,歇时休憩嬉戏,动感轻妙,惟妙惟肖,在欢快祥和与澎湃热烈的气氛对比下,与琴曲《平沙落雁》达成了有机的统一和融合。通过现代流行音乐有效融入,时而空灵飘逸,洒脱逸致,时而气势磅礴,动感鲜明。

舞蹈《平沙落雁》内容真实,其典故选材均有文献史料记载,在表现上结合时代特色,喻古含今,以雁阵的“行稳致远、看齐头雁”的内在性格,高度契合了新时代的政治导向价值。在2015年12月28日-29日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大雁的典故再次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很强的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而这正是一种大雁的精神,大雁的气质,大雁的品位,大雁的性格。作为天然雁的衡阳,更是要审时度势,把握这样一种精神,气质,品味,性格,以打造自己的青山绿水,实现自己的大雁腾飞。

衡阳的天然雁已成为衡阳的城市品牌和城市气质,成为衡阳的生态形象、文化形象、经济形象、政府形象,成为衡阳所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图腾,彰显了衡阳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展现了衡阳作为一座有着二千年历史文脉的城市特点,极大地增强了衡阳的城市魅力,提升了衡阳的凝聚力及吸引力,助推了衡阳向外发展,辐射四海的强大力量。大力弘扬和重塑衡阳的雁,从精神,气质,品味,性格上加以提炼衡阳天然雁的内在人文价值,会更加有利于提高衡阳城市品牌的影响力,更加有利于提高衡阳城市的竞争力,更加有利于提高衡阳人民的生活质量,为建设幸福衡阳,美丽衡阳,平安衡阳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5月26日,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社主办的“2018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地级市百强榜”发布,衡阳市以立意高远、主题明确、特色鲜明、定位清晰的城市品牌特点荣登百强榜。舞蹈《平沙落雁》所表现出来的衡阳大雁,早已化为无形的神魄,深刻诠释了衡阳人的敢为天下先,经世而致用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出处:元·张养浩《为政忠告》 原文:虽然臣之于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