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门峡市为例浅析三门峡地区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与研究

2019-10-07 14:43薛龙
新一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对策

薛龙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至今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在知识性、技艺性和技能性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文艺技能要求。它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描述、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比如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节日、传统仪式和生产生活知识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三门峡现状;开发传承;保护意识;对策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的才能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概况: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意义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与情感记忆,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明特征和充沛创造力,连接着各民族的深厚情感和恒久血脉,为当代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一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正在消亡、变异,不少传统技艺濒临灭亡,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的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已流失海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工作概况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文化部门的不断努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初步构建起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台政策法规,全面部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等重要文件,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方针和任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列入国务院的立法计划,目前正在审议过程中。云南、贵州、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宁夏、新疆等8个省区陆续出台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政策法规的建设,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2.突出重点,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中國第一次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普查工作,自2005年开始,至2009年底基本结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参与此次普查的有50万人次,走访民间艺人115万人次,投入经费8亿元,收集珍贵实物和资料29万件,普查文字记录量达20亿字,录音记录23万小时,拍摄图片477万张,汇编普查资料14万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近87万项。

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基本形成。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文件精神,2006年、2008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了两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文化部已对各地申报、专家评审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9个推荐项目进行了公示。各省(区、市)已评审公布了710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市、县也建立了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得到有效保护。文化部制定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至2009年相继评定并公布了三批共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地评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6332名。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逐步展开。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文化部先后设立了闽南文化、徽州文化、热贡文化、羌族文化、客家文化(梅州)和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等6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传习所建设态势良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共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424个、展厅96个、民俗博物馆179个、传习所1216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取得初步进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民间社会活动和个人的传承与保护

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和民族传统节日,通过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为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活动:

2010年6月9日至17日,“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将在北京展览馆集中展示北京、山西、上海、江苏、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00名工艺美术大师约318件精致之作,并邀请工艺美术大师到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包括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青海热贡艺术、浙江龙泉青瓷烧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和琢玉、雕镌、陶埏、编扎、修饰、金作、织绣、画绘八个门类的精品和制作技艺,全面展示中国传统手工艺“巧夺天工”的文化内涵和精妙品格。

2010年6月10日起,“把遗产交给未来——古琴名家名曲进百校活动”不仅囊括了目前古琴界的泰山北斗和中坚力量,而且还广泛动员大学琴社等社会力量参与。该活动将陆续在北京、重庆、天津的20余所大学、80余所中小学校展开,通过“播种童心——让孩子认识遗产”、“在琴声中相遇——古琴大师与学子对话”等专题,突出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相传。

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适逢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佳节,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也是端午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端午节,文化部将分别于6月13日至16日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省嘉兴市共同举办“2010年端午节庆活动”,于6月12日至16日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湖北省秭归县共同举办“2010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

各地文化行政部门也将围绕“非遺保护,人人参与”的主题,精心组织和筹划,并结合本地实际和端午习俗,创新活动方式,开展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

四、三门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三门峡地区非物质文化资源概况:三门峡地区非物质文化资源具有种类多、门类广、利用价值高、研究性强三门峡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14类,1055个项目。其中,民间习俗类118个,分布在所辖2县、2市、1区和1个经济开发区,分别为卢氏县9个,灵宝市26个,陕县63个,开发区1个,湖滨区9个,义马市10个。

三门峡市民间习俗类项目比较丰富,主要有饮食习俗、交通习俗、居住习俗、婚俗、葬俗、生育习俗、寿诞习俗、节令习俗等内容,其中比较有地方特色的有大营社火、东西常骂社火等,其中:大营社火场面宏大,内容丰富,是民间社火的典型代表;东西常骂社火仅流传于灵宝市东常村与西常村,是民间社火的一种特殊形式,活动中村民们以“骂”人为乐,以被“骂”为荣,人们笑着骂、笑着听,有则改之,无则笑之,原生态的批评形式在这里得到全面展现。

五、三门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动画制作的价值分析

历史文化价值分析:三门峡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历史典故就多达80余个,为此三门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要价值就是历史文化价值。他是三门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价值准则。它是三门峡地区这个璀璨明珠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它又是一种历史留下的足迹,能显示民族走过的道路。它更是一种推土机,能推动民族文化的向前方向。反映出了当今三门峡人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由此可见,三门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让世人正确的理解三门峡地区人类文化活动及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价值。尤其重要的是,三门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活态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弥补一些正史典籍的不足、遗漏或讳饰,使人们更加清晰的去认识已逝的历史,还原历史的真相。

六、结论

三门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深深蕴藏着所属历史文化价值。三门峡地区地处粮食产量丰富,在古代这里就是产量重地。由于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积淀而成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三门峡人不屈不挠、敢于拼搏的文化理念,传承了三门峡地区民族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内在的群体意识、群体精神,和民族灵魂。所以,三门峡地区的动画艺术将借鉴历史文化价值能够很好地将民族精神等文化信息传递到每一个人,每一代人这些活生生的载体上,从而造就一个有独特文化个性和崇高民族精神的伟大民族。为人类社会寻求一个超越物质独占、消弭由物质独占造成的人与人、社会与社会之间的纷争,并成为推进人类历史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世界和谐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于海广.《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7月.第5页.

[2]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巴黎:.第2条规定,2003.10.

[3]傅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3页.

[4]员更厚,高庙锁,兰林元,王安庆.《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汇报》[R].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三门峡.2008年6.月.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
浅谈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动画剧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