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

2019-10-08 09:01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卡式受血者微柱

(南乐县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400)

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输血治疗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急救措施,输血前需进行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的交叉配血检查,避免出现溶血反应危及受血者生命[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交叉配血检查法是聚凝胺法(Manual polybrene test,MPT)[2],准确性高,但操作比较繁琐。微柱凝胶法(Microcolum gel test,MGT)是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的一种新型交叉配血检查法,与MPT相比,MGT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及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当标本处理方式不当时MGT的假阳性率高于MPT[3]。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血样抗凝与否以及红细胞悬液浓度的高低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探究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需要接受输血治疗患者,每例采集两管2.5 mL血液,分别收集于EDTA-K2抗凝管(EDTA-K2抗凝组,60例)和普通促凝管(普通促凝组,60例)中,使用MPT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血型与同型供血者相吻合;不完全抗凝血样:收集于EDTA-K2抗凝管管中的出现凝块的日常血常规检查血样(不完全抗凝组,30例),使用MPT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血型与同型供血者相吻合;供血者血样:取样管中留取血样用生理盐水配制成0.8%红细胞悬液,分离血浆(离心3 000 r/min,3 min)。

1.2 方法

MGT基本操作方法:将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样离心分离血清,进一步离心分离红细胞,分别将二者红细胞配成0.8%生理盐水悬液,将50μL受血者血清与50μL供血者红细胞悬液混合加入主侧凝胶管中,将50μL受血者红细胞悬液与50μL供血者血清加入次侧凝胶管中,加样后的凝胶试剂卡(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S20150036)置于免疫微柱孵育器中37℃孵育15 min,孵育后的凝胶试剂卡使用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BYL型,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离心(900 r/min,2 min)后再离心(1 500 r/min,3 min)。探究血样抗凝与否对试验结果影响时,将EDTA-K2抗凝管中血样、普通促凝管中血样和不完全抗凝血样作为受血者样本使用MGT分别与供血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并比较3组样品阳性率;探究不同红细胞悬液浓度对试验结果影响时,将EDTA-K2抗凝管中血样作为受血者血样,且将受血者红细胞悬液浓度用生理盐水依次调整为0.5%、0.8%、1.0%、2.0%、3.0%、4.0%,使用MGT分别与供血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比较3组样品阳性率。

1.3 结果认定

红细胞完全沉降于凝胶管底部,表明未发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受血者与供血者血型相合;红细胞凝集块位于凝胶表面或凝胶中存在红细胞凝块,表明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受血者与献血者血型不相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样抗凝与否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比较

血样抗凝与否影响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当抗凝处理不完全时易出现假阳性,普通促凝组阳性率与EDTA-K2抗凝组阳性率相比,普通促凝组阳性率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52,P<0.05),不完全抗凝组阳性率与EDTA-K2抗凝组阳性率相比,不完全抗凝组阳性率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39,P<0.05)。见表1。

表1 血样抗凝与否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比较

2.2 不同红细胞悬液浓度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比较

不同红细胞悬液浓度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当红细胞悬液浓度大于1%时出现高比例的假阳性,与低浓度红细胞悬液浓度阳性率相比,1%红细胞悬液假阳性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P>0.05),2%红细胞悬液浓度假阳性率高于低浓度红细胞悬液浓度阳性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76,P<0.05),浓度大于2%红细胞悬液时出现完全假阳性,阳性率高于低浓度红细胞悬液浓度阳性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0,P<0.05)。见表2。

表2 不同红细胞悬液浓度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比较

3 讨论

输血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急救措施,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的交叉配血检查,确保输血安全[5],避免出现溶血反应危及受血者性命。聚凝胺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交叉配血检查法,微柱凝胶法是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的一种新型交叉配血检查法方法,与聚凝胺法相比,微柱凝胶法灵敏度更高、操作更简便且重复性高,但微柱凝胶法对标本的处理要求较高,当标本处理方式不当时,较聚凝胺法更易出现假阳性。为推广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检查中的应用,急需探究与微柱凝胶法相适用的标本处理方式。本研究通过比较血样抗凝与否以及红细胞悬液浓度的高低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探究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血样抗凝处理及红细胞悬液浓度影响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当血样抗凝不完全及红细胞悬液浓度大于1%时易出现假阳性的结果,与目前微柱凝胶卡式法应用于交叉配血容易出现假阳性的现象一致。分析原因,微柱凝胶法的原理是控制凝胶孔隙大小只允许游离的红细胞通过,当受血者与供血者血型相合不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时,红细胞能通过孔隙到达管底部,此时为阴性反应,当供血者血型不相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多个红细胞结合在一起不能通过凝胶,沉积在凝胶之上和凝胶中,不能到达管底部,此时为阳性反应,当抗凝处理不完全或者红细胞悬液浓度过高时,红细胞自身易黏结在一起,出现假阳性。因此血样标本抗凝处理不当及红细胞浓度过高时易造成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出现假阳性。本研究样品量较小,且探究的影响因素较少,尚不能完全避免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假阳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他可能引起假阳性的因素。

综上所述,在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检查,应注意标本的抗凝处理及控制红细胞悬液浓度,尽量避免假阳性的出现。

猜你喜欢
卡式受血者微柱
STATIM5000S型卡式蒸汽灭菌器故障分析
磁性微柱阵列制备及驱动研究*
基于空气紊流的中空底孔微柱阵列设计及强化散热数值研究
高精度镍微柱阵列模具的制造*
数字实验“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直系亲属可以互相输血吗?
用于细胞三维培养的集成微柱阵列的微流控芯片设计与验证
为什么尽量不要输注亲人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