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相同篇日比较研究

2019-10-08 07:37王得梅韦文华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篇目人教版习题

王得梅 韦文华

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提出编写多种类型的教材。在此方案的指导下,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长期采用“一纲多本”,该方式虽然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水平学校对教材的需求,但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教材质量问题。统编本教材的编写有助于解决“一纲多本”下的教材质量问题。统编本教材是由教育部用时四年多统一编写的,过程非常复杂,包括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拟定样张、选文、进入具体编写等。人教版教材是我国多数地区小学长期选用的教材版本,影响范围十分广泛。统编本和人教版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相同篇目存在相同年级相同单元、相同年级不同单元及不同年级差异的情况。相同篇目选文统计是依据相同年级相同单元、相同年级不同单元及不同年级的主题和相同篇目的体裁进行统计的。相同年级相同单元的选文共有七篇,如:主题为亲近自然的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找春天》、主题为榜样人物的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相同年级不同单元的选文有十七篇,如:主题为奉献精神的《荷叶圆圆》,统编本在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人教版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是自然科普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统编本在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人教版在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相同篇目不同年级的选文有十五篇,如:主题为科普知识的《太空生活趣事多》,统编本在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教版在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为榜样人物的《邓小平爷爷植树》,统编本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教版在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相同篇目的体裁主要以儿歌、儿童诗、散文诗等为主。(注:本文所有的对比分析都是以统编本教材为参照的)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相同篇目文本差异

语文学科是一个充满人文素养的学科,它把人文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三者完美地统一起来。文本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离开文本,语文教育很难实施。

1.文本的主要差異

两个版本教材相同篇目的文本差异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标点符号两方面。内容差异主要分析课文的增字、删字、换字和整句改写;标点差异主要分析课文多标点、少标点和换标点。

通过比较两个版本教材人选相同篇目的内容,发现两个版本教材的内容差异主要是删字、换字或词、整句改写(详见表1),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中有五处删字,《找春天》中有多次换词;《我是什么》和《太空生活趣事多》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了整段改写,句意发生了明显变化;《口耳目》《秋天》两个版本存在很大差别,在文章篇幅、具体表达、难易程度等方面截然不同;其他相同篇目差异不是很大,特别是《荷叶圆圆》和《小壁虎借尾巴》,两篇文章不存在差异。

通过统计两个版本教材相同篇目的标点,发现二者差异很少,仅有四篇相同文章存在一到两处差异,因此对标点差异的分析可忽略不计。

2.文本差异评价

两个版本教材相同篇目的文本差异主要是内容方面的。

第一,就教材本身而言。统编本教材尤其注重选词用词的美感,例如,人教版《找春天》中的“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统编本改为“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把“啊”换成“哇”,看似简简单单换一个句末语气助词,实则“哇”放在句末表示一种肯定的语气,“啊”换成“哇”更好地表现出“寻”春天这个过程的认真仔细,以及我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喜爱。

第二,针对入选年级顺序。就低年级分析,两个版本教材的部分人选内容顺序有所调整,其中年级跨度最大的是《邓小平爷爷植树》和《秋天》两篇文章。比较两个版本教材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发现统编本中的“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里,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等语句,相比于人教版的“在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里,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增加了地点和人物细节的描写,更加体现了语言文字的细腻和柔美。

第三,针对相同篇目课文编写。人教版教材是把整件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写,告诉学生事件的梗概,但统编本不仅关注编写的逻辑顺序,同时还考虑到用词的科学性。如《我是什么》中,统编本教材对雨是如何形成的描写为:“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管我叫‘雨。”相比于人教版教材的描写,改后更加科学化,描绘出水在高空遇冷后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降落形成雨的一个物理动态过程。

3.针对文本差异的教学策略

两个版本教材入选篇目相同的文本差异主要体现在内容增字、删字、换字或换词、整句改写上,教师要仔细品读,认真分析相同篇目用词的准确性和贴切性,深入挖掘文本内容改动后可取的、有实际意义的选词。

第一,对于改动较大、整句改写的内容,可摘取两个文本中的句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仔细对比分析,说出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何处,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对于增字、删字、换字或换词的内容,可将这部分内容还原,引导学生自己感受增字、删字、换字或换词前后的语言,与同桌、同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第三,对于多标点、少标点、异标点的句子,要认真讲解,等的具体用法,讲清楚此处为什么少了,加上后会有怎样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相同篇目插图差异

教科书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对抽象文字信息的具体形象认知,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

1.插图的主要差异

通过比较两个版本教材相同篇目的插图,发现二者在色彩填充、内容表达、插图编排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第一,色彩填充方面。人教版教材插图多以素描、油画和水彩画的颜料综合呈现,细细品味缺少一点中国传统韵味(见图1);统编本教材插图色彩鲜艳、明亮,大多采用水彩画、水墨画的颜料勾勒、描绘,有的插图甚至用水墨描绘、水彩点缀(见图2)。

第二,内容表达方面。人教版教材插图内容表达比较单一,选人事物较少;统编本教材插图内容表达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物,还包括生活、故事和情节等。如《荷叶圆圆》一文,人教版教材用一幅插图涵盖文中提及的所有动植物,并且补充了人物,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见图3);统编本教材用两幅插图把文中提及的水珠、蜻蜓、青蛙、鱼儿以及荷花等形象展现得惟妙惟肖,并且两幅插图布局巧妙,结合文本表达内容(见图4、图5)。

第三,插图编排方面。人教版教材插图布局在课文一角或某一个页面,图文分离,页面编排不够紧凑。统编本教材插图大多采用图文交融的形式,页面上大篇幅的图画作为背景,而文字则浮于背景图上,画面与文字相互交融,以画衬字,使得整个页面都体现出和谐感。如同年级同单元《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人教版教材在第二个页面用橱窗的形式呈现(见图6),统编本教材第一个页面把雷锋的形象鲜明展现,第二个页面把雷锋的图片作为背景(见图7)。

2.插图差异评价

第一,统编本教材的插图融人了大量中国元素,注重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素养。文章借助插图的辅助作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领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侧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此外,统编本教材图文交融,使整个页面丰富、饱满。人教版教材插图主要是帮助学生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学习基础的语文知识,插图的功能性较强;教材插图编排过于密集,把所要表达的人物、动物和植物编排在同一幅插图中,插图对文本的辅助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第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时间较短,大多借助直观事物辅助学习。统编本教材选人的插图把握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文插图色彩鲜明、内容丰富、编排合理,拟人化的插圖形象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在课堂教学中。如《影子》一文,统编本教材配的插图是学生游戏、运动时随时可见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人教版教材配的插图是迎着太阳走时的影子,初看图片就很单一,不仅插图选择与文字契合度不足,还缺少一种天真和童趣。

3.针对插图差异的教学策略

两个版本教材入选篇目相同的插图差异主要体现在色彩填充、内容表达和插图编排三方面,教师教学前要认真分析两个版本教材相同篇目在色彩填充、内容表达和插图编排方面的图文关系。统编本教材插图不完整或不适合的可选用人教版教材中的插图,两个版本教材的插图互为补充,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握、理解、掌握文本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相同篇目习题差异

每篇课文后总有一系列习题,习题与课文平分秋色。习题不是课文的附属,习题本身就是阅读内容之一。

1.习题的主要差异

两个版本教材课后习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习题设置类型差异。

第一,统编本教材习题重“趣”,人教版教材偏“记”。如《找春天》一文,统编本教材对能力的要求是朗读课文,说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人教版教材的习题要求直接是背诵课文。古诗《绝句》中统编本教材的习题是“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而人教版教材中是“我会填”。

第二,统编本教材习题重“活”,人教版教材偏“死”。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统编本教材中是选做“你还知道哪些植物转播种子的方法?可选用给出的词语仿照说一说”,而人教版教材中则是读读、抄抄。

第三,统编本教材习题重“异”,人教版教材偏“同”。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统编本教材习题设置有我会认、会写、听老师讲雷锋的故事、猜猜词语意思、读句子、想画面、用自己的话补充等,而人教版教材中只有我会认、会写、会背和会记。

2.习题差异评价

统编本教材分层设置课后习题,习题源于文本内容,又逐层高于文本内容,习题类型偏向于告诉学生是什么,并引导学生探索为什么。相比于人教版教材,统编本教材的习题难度、综合性、区分度有所加大。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辩证和创造思维。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牛思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迎合了教育信息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需求,课后习题巧妙增加选做题,题型“异”“活”“趣”。

3.针对习题差异教学策略

两个版本教材入选篇目相同的习题差异主要体现在习题设置上,统编本教材的课后习题“异”“活”“趣”,人教版教材重“认”“写”“记”。可以看出,两个版本教材习题设置的侧重点不同。统编本教材的课后习题在分层设置的基础上,增加了选做题;人教版教材的课后习题设计是读读、写写、记记等。教师在统编本教学时,可结合两个版本教材习题特点,开展班级中的小组、同桌、个人习题竞赛,达到“趣”中“记”的效果。

猜你喜欢
篇目人教版习题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