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琵琶艺术研究

2019-10-08 07:54陈雯雯
科教导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继承创新

陈雯雯

摘 要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琵琶艺术得以不断的传播和扩散,对作曲、演奏、教学等与琵琶艺术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并且,还促进了各种艺术风格、人文精神、民族特色、创作演奏技巧的融合,推动了琵琶艺术的改进和创新。本文主要从继承和创新两方面出发,通过对著名琵琶艺术家刘德海老师的艺术风格、演奏技法以及教学主要思想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进一步验证了丝绸之路在琵琶艺术的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强调了作品内在人文价值的重要性。以期为今后的琵琶学习者在学习演奏和创作以及对作品的内涵、背景等进行理解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琵琶艺术 继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7.077

Abstract Through the Maritime Silk Road, Pipa art has been continuously spread and spread, and ha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all aspects related to art, such as composition, performance, and teaching. Moreover, it also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artistic styles, humanistic spirit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reative performance techniques, and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Pipa art. Based on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artistic style, performance techniques and main teaching theories of the famous artist Liu Dehai, thus further verify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Silk Roa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ipa art. Promoting the role, but also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human value within the work. Hope to provide futur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Pipa learners to learn to play and create and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and background of the works.

Keywords Maritime Silk Road; Pipa art; inherit; innovation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指我国与国外进行经济、文化等交流的海上通道,主要是东海与南海的道路。该线路起源于秦朝,在郑和下西洋的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新世纪的线路,所包含的国家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这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更是有利于我国的文化与国外文化的融合。在文化的发展中,我国的传统乐器是一大特色之一,特别是琵琶,更是在中西方交流融合之下产生的,因此,本研究首先对琵琶的产生于发展进行简要概述,随后,结合当前新的发展背景,提出对琵琶艺术的创新与继承。

1 琵琶在丝绸之路之下的发展概述

纵观琵琶的发展,我国现有的琵琶主要是由伊朗式的琵琶演变而来。氮气先出的波斯某王朝的图像中,其琵琶的样式与当前我国的琵琶形状完全一致。关于琵琶的演奏技巧方面,不论是哪一个样式的琵琶,都是采用的将其抱入怀中,运用左手来对音准进行控制,右手进行拨弦。拨弦不是用手指甲進行,而是运用弹片进行。在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过程中,主要对两种样式的琵琶进行了传播,一种是曲项琵琶,另外一种是五弦琵琶。而我国当前现在主导琵琶艺术主流的样式为曲项琵琶。该类型主要是从西亚传入我国内地。

在宋元时期后,我国的琵琶艺术无论是乐器的形制还是演奏的形态已经具备自身鲜明的特色,并逐渐趋于稳定。同时,通过和中国传统的诗词、戏曲文化元素的相互融合,琵琶艺术逐渐受到当时文人墨客们的青睐和喜爱,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琵琶艺术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独特性。因此,以琵琶为主要演奏乐器的作品逐渐增多,比如南方的“潮州细乐”、“江南丝竹”等和北方的“河南板头曲”、“弦索备考”等。同时,随着作品的增多也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奏家,为我国琵琶艺术流派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清时期,我国的琵琶流派逐渐增多,例如:“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等,逐渐形成百家争鸣、各显其能的盛况。随着这些流派的不断发展以及相互之间的竞争、交流和学习,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琵琶艺术的完善和发展。不仅如此,各流派通过收集和归纳传谱,改善了我国一直以来主要以口传心授为主的传承方式,构建了更加科学、系统的传承体系。通过对琵琶曲谱的整合和编订,既促进了我国琵琶艺术文化的形成,也为我国琵琶艺术的传承和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我国琵琶艺术的整体发展。以至于在当今我国各大艺术高校民乐学科的构建和发展当中,还存在着当时各个流派的鲜明特征和脉络。

2 琵琶在海上丝绸之路之下的继承与创新

2.1 在作品方面的继承与创新

按时间来划分,琵琶作品主要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曲目,其中,传统曲目主要包括文曲和舞曲,现代曲目又细分为独奏曲和协奏曲。通过丝绸之路,不仅继承了优秀的传统乐器,并且,还在作品的精神理念、演奏的方法技巧以及结构次于等各方面进行了改善和更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琵琶艺术文化。

2.1.1 传统作品

传统琵琶曲目的题材主要是以自然景物、节奏速度、历史故事和民间的曲牌为主,比如《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等。《十面埋伏》作为琵琶武套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同派别呈现出不同的演奏方式。例如浦东派,这首作品一共十八段,分为三个部分,分別是战前准备、战斗过程以及战后余音三个部分,通过琵琶演奏将一场战斗从列阵到收阵回营的全部过程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该曲在演奏时右手主要采用轮加挑、双挑、双弹、以及大遮分的技巧,同时左手则主要采用并二弦、吟、推以及挽的指法。然而,刘德海先生则对该曲进行了改编,将凯奏之后的三段删去,使整个曲目的结构更加紧密,进一步凸显出了战场宏伟浩大的场面。

2.1.2 现代作品

进入20世纪80年代,刘德海先生另辟蹊径,开创了另一种全新的琵琶艺术风格。其作品的题材主要来源于自然生活,将中国的传统音乐风格和西方音乐进行了有机融合,不仅创作手法独具一格,而且还蕴含着较高的人文价值。同时,刘德海老师将自己的作品划分为了《宗教篇》、《怀古篇》、《田园篇》、《乡土风情篇》以及《人生篇》,反映出了刘老师在进行创作时思维极其系统,从而使其创作作品结构丰富多样化。比如《人生篇》当中的《童年》变借鉴了西方的复二部曲式;《天鹅》则是以中国的传统自由多端体结构为主,借鉴引入了古琴曲《酒狂》中的节拍和滑弦等技法来对天鹅在空中的姿态进行了描绘。除此之外,刘老师在《童年》和《老童》作品中融入了江南戏曲等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元素,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2 在演奏方面的继承与创新

通过丝绸之路,我国琵琶艺术家们不仅继承了各个派系的琵琶艺术精髓,同时,还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探索。其中刘德海老师把诸多传统技法进行了改进并运用于其所创作的作品当中。本文则对刘老师《人生篇》中的创作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演奏《老童》时,为了能够增强音乐当中的色彩表达,则采用了以大指挑、中指、食指来进行正反弹的演奏。肉扫也被称为砍弦,是利用大指的下指肚来进行扫弦,弹奏出的声音较为浑厚,能够将老童乐观的生活态度充分表现出来。并且,在演奏该曲目时还需要运用双带音,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弹奏技法,需要演奏者只能通过左手来进行独立完成,食指在按压三、四弦音的同时还需要运用无名指带起,直到发出带音之后的余音。该曲的音乐风格更加趋于生活化,其实就是对作曲者人生态度、体验的一种写照,即使历经千辛万苦,仍然要保持初心,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另一首作品《春蚕》,则对我国新疆少数民族人民唱歌跳舞的景象进行了描绘,主要采用了弱音演奏技法,演奏者需要用右手的小指指腹来按压近缚首的弦根,同时,手指在触弦的同时进行弹挑,以此来模仿出新疆少数民族乐器热瓦普所具备的深沉浑厚的音色。该首曲目的另一大特点便是转调和节奏的变换,区别于传统的作曲技法,对旋律线条进行了重组,将西方的大小调和我国民族五声调式相结合,不仅突显出了琵琶的发音特征,而且还表现出了充满童趣的人生阶段。

除此之外,作品中还有四种泛音技巧:首先,泛音武弹即利用相把位进行弹奏所形成的泛音,不仅丰富了音域和音色,同时还能够突显出该首作品的中心思想,即我国宏伟壮观的秦俑重见天日;其次,假泛音则是右手的小指抵住琴弦的根部,并且在拨动琴弦的同时手指离开琴弦所发出的声音;再者,人工泛音即一种在第十八品下所弹奏出的人工泛音,这种发音是一种比起八度低的双音八度;最后一种泛音则需要演奏者左手的按压音的位置保持不变,同时,右手需要进行不同泛音位上的演奏,并且,左手在泛音的弹奏之后要同时做出拨弦动作,以此来形成一种泛音和拨弦的高低音鲜明对比,丰富音乐的层次感。

3 琵琶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所积攒的经验,总结出了从琵琶的空弦音起,便是对初学者的音响、音色和美感的启发以及培养的开始。美感培养作为音乐艺术教育中的主要部分,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演奏技巧,还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使学生们在演奏时能够结合演奏技法将音乐以及自身内心的情感透过音乐表现出来,更容易打动人心。

刘德海先生在研究琵琶演奏技法时借鉴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提出的“优选法”,从而计算出琴弦的十二分之一处为最佳的发音位置。以此为基础,丝绸之路对手指以及手腕在演奏时的最佳位置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最优点是位于最后一品到复手之间的二分之一处,以此点为界限,越往上所弹奏出的声音越松散,反之则越坚实。因此,在进行基础的琵琶教学时,不应该融入不同流派的特色,应该以中和的思维为主来进行教学。通过丝绸之路,我国的大部分琵琶艺术家不仅能够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作曲、演奏技法,同时,还需要与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和各流派的优秀艺术风格以及技巧方法相结合,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从而在做到回归传统的同时又不是一味的仿古,因此,对我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便显得尤为重要。

4 结论

丝绸之路文化作为世界重要的文化交流通道,使琵琶艺术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广泛的传播和扩散,并通过各个国家、民族、流派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推动了琵琶艺术的继承、改进、创新和发展,为琵琶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本文主要对琵琶在丝绸之路背景下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概述,总结了我国琵琶艺术的发展历程,并对传统和现代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演奏创作技法等进行分析和整理,同时,又以刘德海老师的作品为例说明了我国琵琶艺术的继承以及创新的重要性,在充分理解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通过丝绸之路实现与其它民族、国家音乐文化元素的融合,采用新颖并贴合实际的题材来创作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琵琶曲目,从而使琵琶艺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刘进宝.东方学视野下的“丝绸之路”[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0(04):64-71.

[2] 吴乐乐.丝绸之路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琵琶艺术[J].艺术评鉴,2018(20):65-66.

[3] 廖莎.丝绸之路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琵琶艺术[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06):139-143.

[4] 寇亚文.琵琶的起源及其教学研究——评《琵琶演奏与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6(18):2.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继承创新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