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走入乡村,该奏起怎样的大地交响

2019-10-08 07:12
上海艺术评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农耕文明艺术

世界文明史,一大半属于农耕文明,中国的农耕文明更源远流长。今天,依托农耕文明而发展的民族民间艺术,受到现代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冲击,日渐式微。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乡镇人口借着教育和工作大量移向城市,并由此带来了大量民宅空置、留守儿童缺乏关怀、当地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成了老人村)等问题。不仅如此,因年轻人的外流,大量农田耕地随之闲置,杂草丛生,农村丧失了昔日农耕时代文明的生机与活力,生态环境、村容村貌遭到严峻考验,留守老人的生活与生产陷入了衰退,乡村的原始风景逐渐被遗忘,传统文化逐渐落寞。在此种状况下,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显得异常艰难。仅仅依靠口头呼吁年轻人常回家看看无济于事。要重振乡村文明,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社会各界应有所行动,艺术展可视为一种积极的努力。

党的十九大之后,乡村振兴成为建设美丽中国、表达文化自信、展现大国魅力的重要途径。艺术展览介入乡村带动了旅游业以及与之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形象的提升、文化品牌的塑造具有促进作用。

但是通过艺术展览振兴乡村只能是一种可行的方向,在当下还不具有普世性。因为在偌大的中國,乡村、古镇并不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而是若干个在文化结构、生活方式、地理生态上具有差异性的个体。 同样的,这种模式也不应成为一种噱头,也不是为了立竿见影的某种“政绩”,而是一种积极主动解决一定社会问题的态度和实践,并将我们所面临的时代问题纳入关注和研究的视野,并非就艺术谈艺术。

猜你喜欢
农耕文明艺术
农耕感怀
漫说文明
农耕园里收获多
文明过春节
纸的艺术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老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