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儿童视角,让学生爱上小古文

2019-10-08 14:31赵晓玮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古文儿童视角语文教学

赵晓玮

[摘 要]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统编教材中增添了多篇短小精练、浅显易懂的小古文,这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小古文的教学,教师应站在儿童的视角,通过谈话交流、多元朗读、文白对读、漫画激趣、亲身参与的方式,引领学生感受小古文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小古文;儿童视角;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2-0069-02

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立足之本,它能够帮助儿童与圣贤对话,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使儿童对经典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笔者认为,小古文教学要从儿童视角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贴近当今的语文课堂实践。以《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小古文的魅力,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小古文。

一、谈话交流,儿童视角激兴趣

想要打开小古文阅读的大门,兴趣是最好的钥匙。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学,有强大的内在动机,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小古文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浅显易懂,趣味性强,朗朗上口。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正从具体化向抽象化发展,能够接受新的事物和信息,可塑性较强,是学习小古文的黄金期。所以,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实现小古文的教学目标。

1.谈话交流: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阅读和生活中,你认识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引导学生走近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古代儿童,如王戎、杨氏之子、曹冲等)

2.背景介绍: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也叫作小古文,这篇小古文选自《宋史》。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曾经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就是从小就喜欢读书,且善于思考的司马光。

3.了解复姓:司马是一个复姓,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引导学生回顾《姓氏歌》中的复姓)

4.你知道司马光的故事吗?

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谈话交流,帮助学生克服了初识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感到司马光这个机智聪明的儿童就跟身边的小伙伴一样。

二、多元朗读,层层推进悟文言

以不同的朗读形式,读出古文的韵味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古文表达的主旨,并沉醉其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相关语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小古文,边读边猜,不仅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还能使学生深入了解人物性格,进而深入理解文本。

1.出示两篇不同的《司马光》课文,请学生默读。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lǐng)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shì)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元末·阿鲁图《宋史》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戏于庭前。有一儿,誤堕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光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得不死。

——《民国老课本》

2.指名朗读《司马光》,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难读的生字词,与同学交流。

3.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篇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范读,请同学们注意听。对比一下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

4.对比朗读,了解了不同版本的司马光的故事,此刻你想对机智聪明的司马光说些什么?

通过默读课文、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对比朗读的形式,在每个环节对学生提出具体的朗读要求,遵循了儿童的心理特点,给予了学生导向性目标指导,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读和思,从而逐步加深自身的体会和理解。小古文教学成效的产生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是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朗读、背诵、熏陶来实现的。

三、文白对读,理解内容近文本

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对比朗读,能够给予学生基本的认知思路和理解的“拐杖”,能为接下来的文言转换奠定基础。教师引领学生在文白对照的基础上辨析两者之间的语言差异,在对比中能够加深学生对古文的理解,促使学生将学到的古文知识和日常阅读中培养的语感结合起来,降低文言文的学习难度,感受到古文不同的表达方式。

(出示文言文)

1.教师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读书,特别是断句。

2.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师生交流读书的发现和收获。

4.请学生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试着读课文。

5.自由练习朗读。

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出示白话文版的课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有了文字上的对比,学生就能发现小古文和现代白话文在表达上的区别。从内容到形式的改变,降低了文言文阅读的难度,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的魅力所在。

四、漫画激趣,情景交融触共鸣

教材中的插图、注释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小古文。教师利用好这些信息去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古文的朗读首先要求每个字词句段都要读准确,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理解了。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六幅漫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几个同学分别叙述四幅漫画的内容。

2.你能够借助课后注释,根据漫画的内容来讲一讲这个小故事吗?

3.观察漫画,请大家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表达漫画中的内容。

4.根据注释,揣摩课文的意思,遇到问题自己标记下来。

5.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

6.教师总结学习古文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视听的感官较强,将一些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漫画插入教学过程中,以直观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漫画故事形式来让学生直面文本,其中富有生活气息的情节和简洁生动的语言能够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放飞想象中深化情感体验。

五、读演结合,感悟人物真品行

古人云:“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学生在阅读与理解古文的基础上,以表演的方式展现古文内容,并参与到角色体验与互动中,能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1.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2.你是从哪些词语和句子感受到的?请说出理由。

3.情景感悟:请一个学生上台演一演当时的场景。

(1)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2)通过朗读课文,播放无声动画片,让学生用课文内容进行配音,做动作。(如要高举双手,要对准大缸,要用力砸……)

(3)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会怎么想?

(4)继续探究司马光的心理活动,切身感受司马光在砸缸之前会想些什么。

(5)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利用读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小古文教学,能够降低教学的难度。教师将小古文的凝练质朴融入读演中,引领学生走进司马光这个人物,他的英雄义举好像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促进了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以及对文本的精準把握。而利用小古文给动画片配音,选几个学生上台边读边演,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笑声和掌声,教师几乎不用怎么去讲解,学生便领会了这篇小古文的主旨,可谓省心省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也得到了激发,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要通过表演来展现自己,很快就将《司马光》这篇小古文背诵了下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学生提升了自我认知,对学习小古文也更加自信了。

整节课,教师都是站在儿童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旨在让学生爱上小古文。开始,师生谈话交流古代聪明智慧的儿童的故事,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小古文,了解故事情节和大意;接着,通过文白对比阅读,感受古文不同的表达方式,体味古文的乐趣;之后,以漫画为依托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最后,用表演的形式对小古文的内容进行情景再现。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了小古文,感受到了古代语言的魅力。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小古文儿童视角语文教学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小古文,打亮学生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