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

2019-10-08 04:48王梓懿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王梓懿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留下了无穷的文化瑰宝与实践经验,今天仍然闪耀着光芒。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能够极大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能够保障大学生在思想上方向正确,在行动上路径清晰,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工作融合发展作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二者融合的意义与路径。认为二者融合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三观”,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并提出四点关键路径:要不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课程建设,要不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基础研究,要不断开展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不断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环境资源。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42-02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党在青年群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主战场和主阵地,同时,高校也承担着培养新时代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大使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与期望,千方百计的加强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刻不容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内核,更是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启发、新动力与新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完成高校文化传承功能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十分浓烈的家国情怀,这也是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薪火相传、弦歌不辍。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凝聚中华民族之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爱国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千百年来,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感召下,一批批优秀的中华儿女谱写了英雄壮歌。当今大学生以00后为主,生活在物质生活充裕的新时代,对于国家、民族的苦难与挫折不能有深刻的感受。更严重的是,外国反动势力从未停止过对我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干涉与破坏,通过一些严重扭曲事实的言论与宣传,弱化了一部分辨别能力较弱的大学生,这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需要警醒的一环。因此,要重视通过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培养,不断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易于被当代大学生接受的爱国事迹、人物与文艺作品,使大学生深切感受到爱国精神,通过对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同时,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抵制各类腐朽思想、诱惑的侵蚀,在新时代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2.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三观”。

大学阶段是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想、事迹、文化能够促进对大学生“三观”的培养,对高校思政教育是重要的补充。例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引导大学生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世界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不谋而合。《中庸》中也指出:“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表达了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合理的利用万事萬物的规律。再如,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利己主义的思想已经在大学校园中蔓延,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关于“利”与“义”辩证关系的论述,《孟子》强调“舍生取义”,因为“义”是对家庭的责任、对朋友的承诺、对国家的忠诚,所以“义”关乎民族的生死存亡。当“利”与“义”存在矛盾,要果放弃私利,这是传统文化在二者之间的选择,也是中华儿女血液里的选择。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民族优秀的价值观中得到熏陶,逐渐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

3.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着力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美德与思想,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更加生动,让学生们更快的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道德品质。现在许多大学生从小便处在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幸福生活中,无法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勤俭节约以及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甚至无视其存在。并且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众多不诚信现象,如考试舞弊行为、学术不端行为,更有甚者存在简历造假的情况。并且,绝大部分当代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集宠爱于一身,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或对父母长辈不尊重等情况。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仁爱孝悌、艰苦奋斗、诚信知报、克己奉公、笃实宽厚等传统美德,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帮助大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道德。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要不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课程建设。

对于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应始于小学和中学阶段,高校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要想取得期望的效果,研究其在初期接受了哪些传统文化教育十分重要。这样可以有效让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有机衔接,避免脱节。同时,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的主渠道作用。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该增加传统文化课程所占的比重,包括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在高校开展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等形式。

2.要不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基础研究。

坚实的理论基础是进行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石,它使得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融为一体并提供有力的支撑。一方面,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并非是一种普通的教育和教学问题,更多的是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创新,如何发展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当前,对于两者融合的相关理论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其深度和广度仍需进一步加强,这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未来需要研究的理论重点。优秀的传统文化来自我国古代社会,而高校的思想政治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秉承,是现代的先进思想,所以将古今两种思想的融合本身就是创新的体现,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对其融合问题进行研究时,不能生搬硬套旧理论和旧方法,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理的研究和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研究的角度和内容上,更要在研究方法上求新,使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实现有效融合。

3.要不断开展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

伴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涌现,各式各类新媒体争先而出,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一众多的机遇与挑战。新兴媒体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即时性等特点,不仅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数字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启发,也成为一些别有用心势力的关注焦点。因此,高校要充分担起责任,坚守党的领导阵地。同时要认识到,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热衷探索,网络等新兴媒体已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所以必须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借助网络新媒体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4.要不断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環境资源。

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和保障,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决定了高校文化的弘扬、教育特色的凸显、校园精神的弘扬等重要问题。高校以育人为本,在建设和完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之前,应积极广泛的采纳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观念,倾听其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并利用好校园广播、宣传栏、各大社交媒体和平台,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大学的育人功能。同时,家庭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也十分重要,以优秀传统文化净化家风,以家风立正气,以家规束行为。持续完善社会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创建良好文化氛围,为优秀文化传统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M].北京:中华书局,2016.

[2]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神彦飞,赵健.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思想与心理的思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04):155-160.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