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玉指导文艺评论写作的具体方法和学习体会

2019-10-08 07:12周锡山
上海艺术评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艺理论文论王国维

徐中玉师6月26日凌晨以105岁高龄仙逝,我不胜悲痛!我是他的首届研究生的班长。从1979年至今,有着40年的师生情谊。恩师、大师逝去,最好的纪念是继承和弘扬他的学术。今特撰此文,介绍中玉师指导我们文艺评论写作的具体方法和学习体会,以供青年学子和读者、学者参考。

“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我们首届研究生跟随徐中玉先生学的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业。徐中玉先生第一学期除了大致谈了学习中国古代文论的重大意义,向我们介绍中国古代文论最重要的经典名家和经典名著的情况;他告诉我们: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严羽《沧浪诗话》、叶燮《原诗》、刘熙载《艺概》、王国维《人间词话》等九种,是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他在这一学期重点讲解了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严羽《沧浪诗话》、叶燮《原诗》和刘熙载《艺概》等经典名家的经典名著。

这就意味着,学习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首先要重点学习这九家。这就做到了“入门须正”。取法乎上,才能学到真本领。如果一开始就学习二三流的著作,收益不大,就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入门须正,立志须高”是严羽《沧浪诗话》中的名言。后来中玉师将给我们讲课的内容,整理后发表《“入门须正,立志须高”——我国传统的艺术创作经验之一》一文,以《水浒传》中王教头如何从新点拨史进为例,说明学习必须入门正确,开端要好,才不会走弯路;如果开端不好,就必须重新、从头打好基础,用前人行之有效的經验结晶去充实头脑。

老一辈学者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成熟的甚至是有杰出成就的学者,应该认真、刻苦学习一个经典名家的著作,以此作为自己的学术根底。如果学习两家更好。像王国维学习西方美学,精通康德、叔本华两家。笔者选择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三大高峰之中的金圣叹、王国维两家,认真反复学习,作为自己的学术根底,获益匪浅。

不仅是古代文论研究者,从事文艺评论的学者都必须首先学好中国古代文论。这不仅是中国的学者首先应该学习中国的文艺理论经典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学术根底,而且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取得了高于西方的伟大成就。我在上海戏剧学院给研究生讲课和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系给研究生做中国古典美学讲座时都强调,在文艺理论和美学领域,儒(孔孟)、道(老庄)、刘勰(《文心雕龙》)、金圣叹、王国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史最重要的五大家,从揭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塑造和改造人的灵魂、宏观与具体结合地总结和指导创作与鉴赏实践这三个角度看,这五大家的成就远超过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叔本华五大家。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真学习西方文艺理论和美学著作,吸收其精华,作为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学习的补充。

文艺评论写作的准备工作,善于收集和整理资料

我们做文艺评论工作,首先要学好文艺和美学理论,学好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精通一两家经典学说,阅读和学习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和名著,观看和大量优秀戏剧和电影等。有此基础,撰写文艺评论就能视野开阔、旁征博引、参照比较,能够站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艺术史和美学史的高度观察、评论作品,在撰写多篇评论文章、研究论文之后,撰写评论或理论专著。这就是“立志须高”。否则只能写作碎片化的、零星的评论和文章。

我们在读书、观剧时,要善于收集和整理资料。徐中玉先生教育我们,可以用抄录卡片的形式积累资料。他还具体教我们如何做卡片。卡片的内容是抄录重要的观点,在卡片的上端写标题:作者、论题、观点的提示。然后可以按照标题归类,便于寻找和使用。

现在因科技手段进步,在电脑中检索非常方便,在电脑中用文档做卡片;有时还可用复制黏贴方法,不必辛苦地手抄。但是茫然无绪的海量资料,也必须摘录成分别的文档,在电脑里分门别类地放在众多文件夹内,研究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引用或使用。

我们在研究生学习第二学年开始,徐中玉先生安排我们5个学生分工阅读先秦到清末文学和文艺理论的全部名家名作,以卡片形式抄录其中全部文艺理论资料,分类编排,形成完整的资料;然后按照问题分类,按照论点安排,每一个问题均按时代顺序排列,可见其明晰的发展轨迹,以此汇总、编纂《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2。

我受此启发,在研究生学习的第三学年,就将收集、整理资料与出版著作相结合。我重点研究和评论金圣叹、王国维两家,他们的著作当时只有线装书,没有分段和标点,借阅和阅读困难。我既然要认真阅读,就汇编和校点《金圣叹全集》(1985年香港“中国书展”重点书、1987年荣获全国首届[1978-1987]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和《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进入21世纪后,又编著《第五才子书水浒传》释评本、《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汇编释评》《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宋元戏曲史汇编释评》《王国维集》等书,既供自己学习和运用,也提供给学术界和读书界,受到欢迎和好评。

“文章必须放荡”,大胆独立撰文

一个专业的评论家,必须发表正规的评论和论文,出版专著。徐先生用“文章必须放荡”这个观点教导我们大胆、独立写作。后来他将讲稿整理成文发表,题目是《文章必须放荡——发扬我国指导青年创作“必须放”的优良传统》。中玉师以南朝梁代简文帝萧纲给他儿子的信中名言“立身先须谨慎(一作‘谨重),文章且须放荡”立论,指出青年撰文必须“放荡”,不受陈规旧矩的束缚,“吐言天拔,出于自然”(亦为萧纲语)。又进而总结古代名家的阐发,指出:在“放荡”的前提下,初欲奔驰,久当守节,即“少小尚奇伟”,波澜壮阔,即使有点狂想,“志欲图霸王”(韩愈语)也是好的,充分驰骋自己的才纵横、意纵横、气纵横;只有在青年时代全在“勇往”的基础上,追求变,在能变之后,渐趋平淡,才是自然的趋向,也即如苏东坡所说的:“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总之青年时代,撰文要有锐气。我的毕业论文,中玉建议写王渔洋的神韵说。在当时来说,这是一个很难的题目,因为神韵说虚无缥缈,难以理解、把握和解说,而且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对之抱否定态度。在我之前,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初,全国只发表过2篇论述王渔洋及其神韵说文章,也都予以彻底否定。钱钟书《谈艺录》中论及王渔洋的诗歌和诗论,也是基本否定的。我是只认死理、不认名人的书呆子,我的学位论文《论王士禛的诗论和神韵说》3一反成说,不仅对王渔洋及其神韵说评价很高,还点名批评了郭绍虞(1893-1984)著作中批评王渔洋的一个硬伤和钱钟书的一个错误观点。初出茅庐就批评大家名家,这是文章“放荡”的一种表现吧。中玉师阅后,对此不改一字。徐先生不怕得罪老朋友郭绍虞,让学生独立发表观点,弘扬了创作自由的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徐先生认为应该把文论研究同哲学的、史学的研究,心理学、经济学、宗教学等学科研究的联系逐步密切起来,视野也比较宽广。对于各种文化思潮、流派观点和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都要吸收其合理的符合科学规律的东西,因为文化要发展,恐怕就得来一个“兼收并蓄”、“集大成”。徐先生在1979年给我们上课时,教育我们重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这是中国学术界最早提出这个研究方法的学者之一。

例如徐先生的《古代文论中的“出入”说》以王国维的论述为核心,旁征博引古今中外桓谭、陆机直到、曹雪芹、鲁迅、周恩来和遍照金刚、狄德罗、果戈理、屠格捏夫等30位名家的有关论述,就是兼收并蓄、集大成式的长篇论文。徐中玉先生的专著《论苏轼的创作经验》中“随物赋形”和“妙算毫厘得天契”两章,分述苏轼关于“美亦可以数取”、“有数存焉期间”、“美可以数取,不能求精于数外”等观点,精彩论述文学、艺术与术数、数学相结合的美学观。就是率先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撰写的。后来关于 “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和数理美”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已有多篇论著涉及或专论,徐中玉先生最早开风气之先,显得难能而可贵。

笔者近年出版的《西厢记注释汇评》(16开平装、精装3卷,近150万字,国家古籍整理著作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牡丹亭注释汇评》(16开精装3卷,近200万字,国家古籍整理著作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华东地区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都是结合古籍整理研究、古代戏曲研究、古代文论研究三个专业的资料汇编和研究专著相结合的跨学科著作。《牡丹亭注释汇评》一书中,笔者的专著《汤显祖和<牡丹亭>研究》中,还有多篇章节是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比较研究,此书又有比较文学专业的研究。其中《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伟大艺术成就的总体比较和评论》一文,笔者梳理归纳中国文艺理论对文艺作品评判的四个最高要求和一个重大特色,即用中国的理论话语,尝试观照和评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伟大艺术成就,总结创作经验。此文即中国古代文论和比较文学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成果4。

结合古今中外的三方面的理论资源结合的建立现代理论体系的方法

徐中玉先生于1980年首创性地提出了古今中外的三方面的理论资源结合的建立现代理论体系的方法。“研究文艺理论要把古代的、现代的、外国的三个方面沟通起来”,古为今用,建立以古代文论、西方文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论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徐中玉先生的这个设想非常重要。笔者认为我们在建设理论体系方面,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

其一是为古近代经典名家梳理和建立美学体系。笔者的《金圣叹文艺美学研究》5和《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6研究其美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出版说明认为:“自20世纪以来王国维学研究一直是一门国际性的高层次学科。本书著者對王国维的美学原著作过全面系统的收集和整理、研究,并编著多种有很大影响的版本。本书将王国维美学论著的全部理论内容重新梳理、归纳、排列和连缀,是国内外学术界唯一一部全面论述、评价王国维美学和文艺思想的专著,在对王国维的美学作了全面而系统的描述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和评述,建立起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宝库大厦。本书坚实论证王国维在中国和世界美学史、文学批评史和比较文学史上罕有的崇高地位,并指出王国维的意境说美学是世界美学史上唯一的以中为主、三美(中国、印度和西方美学)皆具的理论体系。本书是王国维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力作。”梳理和研究了王国维的意境说美学体系。

其二,是在前人伟大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文艺理论和美学体系。笔者以汇合古今中外文艺理论和文艺作品研究的方法,建立了意志悲剧说和意志喜剧说7、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的理论。8

总之,徐中玉先生教导的文艺理论写作的具体方法,在有形和无形、显意识和潜意识中,影响了笔者的文艺理论评论和研究。徐中玉先生教导的文艺理论写作方法,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本文为“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代分册出版,2013年出版16开精装4卷本。

周锡山《王士禛的诗论和神韵说》,《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6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此文为代表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上海戏剧学院出席中英高级别文化交流第四次会议——中英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高峰论坛论文,刊于《艺术百家》2017年第1期;又收入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东方之韵: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活动文集》,东方出版中心2018年版。

周锡山《金圣叹文艺美学研究》,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资助项目,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周锡山《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上海艺术研究所资助项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1999年获文化部首届(1979-1999)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增订本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国家战略性的重大出版项目,建国70年最高水平研究著作荟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周锡山《意志悲剧说和意志喜剧说》,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刊《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27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又收入上海美学学会代表作文集《新世纪美学热点探索》(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周锡山《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导论》,法国·中法文学艺术研究学会和中国比较文学旅法分会会刊《对流》(巴黎)2014年总第9期;《戏曲中的神祕现实主义和神祕浪漫主义描写略论——中国戏曲的首创性贡献研究之一》,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编《“ 重读经典:中国传统小说与戏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莫言获诺贝尔奖授奖词商榷——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还是魔幻现实主义?》,孙宜学主编《从泰戈尔到莫言:百年东方与西方》(“从泰戈尔到莫言——百年东方文化的世界意义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版。

猜你喜欢
文艺理论文论王国维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王国维:不能接受他们的欢迎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敬伟书
Poet, Poems and the art of Poetry i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Biographia Literaria
从《会饮篇》人物形象中看柏拉图的文艺理论
浅析动画《萤火虫之墓》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论《文艺理论中的无产阶级》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民族性”问题
我的祝愿:坚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