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核心素养下学生数感的培养

2019-10-08 14:29刘大红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9期
关键词:数感数学教学培养

刘大红

[摘 要]数感作为小学数学十大核心素养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目标。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感;培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7-0006-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方向与目标,并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其他方面的培养与发展,如提高逻辑能力、抽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从而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将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教学目标简单地确定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应当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通过数概念教学启发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探究与实践,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的意义和价值,以初步建立良好的数感。”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数”息息相关的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数概念。当然,小学生毕竟年纪小,抽象思维较弱,教师应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例子,帮助他们具体认识与把握数概念,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

1.于情境中生发数感

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直观、简单,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生发数感。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抽象的概念置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通过情境来启发学生的数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认数》这一内容时,由于一年级学生都上过幼儿园,对幼儿园的游戏类型如数家珍,像跳绳、荡秋千、滑滑梯、丢沙包等,且这些游戏都是学生喜爱的,所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幼儿园小朋友玩游戏的情境,引导学生数一数情境中每种游戏材料的数量。此时,学生数数的兴趣与热情被激发起来了,兴致勃勃地进行数数:1个秋千,2个沙包,3个塑料球,4匹木马……由此,使学生从简单的数数中体验到数字的意义与作用,甚至感受到了数字的生命力与普遍性。在现实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只要教师认真去观察、去探究,总能找到各种各样与数字有关的素材,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2.于生活中培养数感

数感的形成与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还应将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观察与探究的兴趣,让他们逐步学会通过数学的眼光去分析、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对数字的敏锐度自然会有所提高,数感的培养自然也水到渠成。

(1)上下楼梯。

小学生都有上下楼梯的经历,教师可让学生上下楼梯时数数。起初,学生上下楼梯时常一级一级地数,熟练后改为两级两级或五级五级地数,甚至有时通过乘法来数台阶,从而不断深化对数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上下楼梯时可通过仔细观察不同楼梯的级数来理解“点与间隔”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2)超市购物。

生活中的购物也是学习数学的好机会,教师可建议家长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购买学习用品,使他们在购物中体会到各种学习用品的不同价值,并懂得看学习用品的价格,如1.5元、2.5元等。同时,学生在购物过程中对人民币的面值——元、角、分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而这些理解是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获得的。有了相应的生活经验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就会有更大的兴趣与信心,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另外,此类“亲数学”行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二、通过数学运算培养数感

数学学习离不开运算,而运算的方式包括口算、笔算、机器算等。为避免运算教学过于单一、枯燥,教师应主动避免程序化的训练教学,通过深化学生对运算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例如,教学与乘法分配律有关的内容后,教师可出示一些有趣的题目供学生练习,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下面的算式中,哪一题的结果最大?请在一分钟内予以解答。①1995×1998+1998;②1996×1997+1997;③1997×1996+1996。”学生刚看到这些算式时可能会产生退缩感,觉得根本无法在一分钟内算出结果。这时,教师不急于要求学生动笔进行运算,而是让他们认真观察这几道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几道算式的形式相同,都是A×B+B的形式,这样可采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快速运算,由此可将上述算式转变为1996×1998、1997×1997、1998×1996。同时,学生发现解答这道题,其实无须算出每一道算式的结果,因为这几道算式的结果具有相等性,根据“相差越小,积就越大”的规律,很快知道算式1997×1997(即1996×1997+1997)的结果最大。

三、通过估算发展数感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需要进行精确计算,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际运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学生需要对“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在运算过程中准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才能提高估算的精确性。由此可见,估算在培养学生数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估算,感受估算的作用与价值,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使数感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万以上数的认识》时,为丰富学生的直观认知,教师利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如让学生观看一些图片,猜测一个操场、一个演唱会、一个体育馆大概可以容纳多少人等。随后,教师播放一场篮球比赛的录像并出示题目:“体育馆内有15000个座位。若一个班级的学生为40人,每所学校有50个班级,那么一个体育馆最多可以同时容纳多少所学校的学生观看比赛?请在一分钟内估算出来。”这样就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将抽象的数字具体化,还深化了学生对所学数字的理解,发展了自己的数感。

四、通过解决问题强化数感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教师教学后应设计相应的习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问题,以强化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秋天就要来了,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但是,在这次秋游活动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请大家想一想,具体有哪些数学问题?”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兴趣盎然,议论纷纷。有的学生提出需要计算各种食材的购买情况,有的学生提出需要计算车票的花费情况,有的学生提出需要计算租车的花费情况……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并制定出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使秋游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可见,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并在思考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强化自身的数感。

总而言之,学生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分析教材,创设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加强学生对数的感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数感数学教学培养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