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0-08 05:26向泽令
神州·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传统文化对策

向泽令

摘要: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城口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今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当前县内公共文化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保护、利用不够,文化服务还满足不了群众需求等问题,本文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公共文化服务;对策

城口县地处川陕渝交界处,是一个多文化荟萃之地,巴文化、盐文化、茶文化、药文化、漆文化均在这块土地上传承和发展,2014年我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我县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近年来,共建成农家书屋173个,累计配送图书46万余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2.3册,农村居民图书阅读率提升到49.7%。全县目前有文艺团队100余支,活动骨干1200多人,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实现了“月月有活动、一乡一特色”目标,尤其是文化巡演巡展下乡进村活动受到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和广泛的欢迎。

一、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保护、利用不深不透,文旅融合发展有差距。一是传统文化挖掘不深,特色不明显。非遗项目衍生品开发滞后,产业附加值较低,吸引力、影响力不大。二是传统文化弘扬传承与文化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结合不够。三是非遗传承后继乏力。非遗项目存在“重申报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有些项目展示还局限于节庆、会展活动,深度开发利用不够。

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群众需求有差距,设施利用率不高,效能发挥不明显。一是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县城仍还没有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没有剧院。城区内重要演出活动主要是租用体育馆或露天广场,观众容量小。部分乡镇文化站地理位置较偏,功能用房不齐。绝大多数的村文化活动室,存在缺多功能室、有书屋无阅览桌椅的现象及未配套文体活动广场。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发挥不明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大多数乡村两级阵地免费开放项目不完善,免费开放时间不足。个别乡镇存在闲置、占用、挪用的严重问题。个别文化站存在有牌子无内容的现象,常年处于迎检开门、走后关门的状态。多数农家书屋管理不到位,书籍、报刊未能及时补充更新。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有差距。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形式单一、质量水平不高,与群众实际需求脱节,同时,随着电视、网络和移动多媒体的逐步普及,纸质图书、数字图书和电影放映等在农村几乎无一席之地,在送演出到村活动中,群众反映送来的演出“不合胃口”,甚至出现过观众没有演员多的尴尬局面。

3.财力投入不足,县乡村三级文化人才稀缺。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县财政无力解决室内演出剧院建设经费问题,导致一些演出无法举办。县级文保单位无专项保护经费。文化站、农家书屋专项运行经费的总体投入偏少。对民间文艺团队和骨干在经费方面的扶持力度不够。二是目前全县文化队伍从数量到质量都存在极为严重的问题。文化行政部门编制紧缺,专业人才极度缺乏。文化馆、图书馆无一名专业人才。全县“三馆一站”工作人员编制较少且流动性大,乡镇文化干部往往身兼多职,在职不在岗的现象十分突出,真正能够专职从事文化工作的几乎没有。村一级没有专职文化干部,都是村支两委工作人员兼任。

二、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1.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文化遗产保护平台。国家级非遗在我县一直是一个空白,在我县优秀市级非遗项目城口漆艺、钱棍舞、薅草锣鼓中可考虑一项作为下一次申报国家级非遗的项目。加强“非遗”名录的科学保护与管理,从政策层面研究制定项目分类保护的规范标准、保护细则,进一步落实科学保护措施。

2.立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水平。一是实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公共文化数字化工程、广播电视服务提升工程。二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的融合,积极利用“互联网+”新型信息交流平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拓宽服务空间,注重服务效能提升。三是依托传统节庆、重大庆典等活动,重点办好钱棍舞、狮舞、彩龙船等民俗表演。积极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体现地方特色、百姓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鼓舞人、教育人、感化人的積极作用,着力在内容、形式、方法上创新,使农村公共文化活动更具感染力和渗透力。四是加强对群众文化需求的调查研究,建立文化产品的效果评估机制,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留守妇女儿童等不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以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不断增加公共文化产品的吸引力。

3.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配齐配强文艺人才。探索建立稳定增长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制定并落实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相关政策,采取购买服务、项目外包、社会捐赠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出台切合本县实际的优惠政策,引进和培养文化专业人才,充实我县文化人才队伍,通过全市招考(聘)、县内调配等形式配齐县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和各乡镇(街道)文化干部;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等方式,为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县纪念馆、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提供公益文化岗位,购买一定的文化服务项目,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建立乡土人才库,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人才,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传统文化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