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时空观”的培养策略探究

2019-10-08 06:24金肖健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时空观初中历史

金肖健

摘 要:所有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历史时间中发生的。只有把历史事物放到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内,才可以展现出它们具有的意义。初中生刚开始学习历史课程,对“历史时空观”缺乏有效的认识,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初中生学习历史的效率与积极性。为此,本文以帮助学生构建空间与时间为目的,对中学历史“时空观”的培养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 历史; 时空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003-001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学生在能力与知识上需要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展开探究,并了解历史的时序。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要能够认识到历史时空观就是以坚持联系为基础,注重历史事件时间中的纵向关联,并与同一时间的不同地域间形成横向联系,从而发现历史的规律。

一、运用图表,使知识更形象

在表示历史事件中的时间顺序时,经常使用时间轴和历史大事年表的方式。在展现时间的方式中时间轴是最好的方式,它可以通过图像的方式直觀的呈现给学生,该直观性不单单是由于形式简单,更因为它能够把历史事件通过发展的脉络展现给学生,直观的图像和文字、表格等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容易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不但方便学生理解历史,更便于学生记忆相关的知识,认识到历史的发展。由于它具有顺序性和延续性,因此和文字、图像、语言等相比,可以给人以更加深刻的印象。原有的时间轴大多都是使用时间对应事件的方式,教师能够对其展开简单的优化,除了要表现出事件与时间的对应,还需要把事件之间的关系加入其中,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而历史大事件年表大多数都是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把书中的所有历史事件融入到一张表格内,使其看起来简洁而整齐。例如在学习“春秋争霸”时,若只是通过课本对战国、春秋、东周的历史进行记忆,就十分容易混淆,而使用时间轴的方式则能够方便学生理清历史时期,较好的展现历史的阶段性特点。

二、课前梳理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在复习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时,能够把本单元的相应知识点展开梳理,按照梳理的知识点,有计划的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有两种使用方法:其一能够在学习时把全部单元的问卷都发放给学生,并一次性完成;而另一种为在学习新的单元知识时,能够为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教师通过课前梳理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这样在学习时就能够通过“时间”与“空间”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在该过程中能够通过以下几点开展:

(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师生共同协作的过程,以教师的视角来分析,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梳理知识点,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与教材的方向,优化课程与课时的进度安排,从而更好的学习教材。

(二)从学习分类上进行分析,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使用、巩固、理解等多个步骤,学习的目的是探究是否了解、了解的深入与否等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学生的“时空观”。

(三)“前认识形态”是学生学习之前的认知与知识储备状况,它是影响学生“时空观”的重要内容。中学生在学习历史之前就一定要具有对应的历史空间与时间观念,而实际的生活对这种观念的影响最为强烈,所有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状况各不相同。

(四)教学时要着重体现展开分层教育,注重每个学生之间的身心差别、年龄差异等,虽然这种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难以有效开展,不适用于人数较多的班级。但本人所在的班级人数就十分符合这个特点,能够较好的展开分层教学。初中生因为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且每个学生的性格、经验、经历等都大不相同,所以在理解时空观中的时间观与空间观中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发挥自身的潜力。

三、地图与多媒体的融合

地图是历史教学中的第二种语言,它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经常会使用到的教学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会使用到以下几种地图:第一种是分布图,这种图多数时候是用于体现不同时期内具体事物的进行状况。有的地图着重展现的是经济重心转移的过程;有的地图是着重展现不同时期中农业的发展状况或经济的发展对比等,图名不一样,展现的重点也不同。例如《东汉时期的边地各族》。其次为形式图,该种图片着重展现的是政权对峙、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战争战况等;第三种是疆域图,例如《清朝疆域图》《隋朝疆域图》,大多和政权的分布有较大的关系,学生学习地图后就能够了解到边疆的行政区及边界划分。

四、巧用知识对比

对比是明确事物异同关系的方法与过程。历史学习中对比法的使用大多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予以对比,从而探究两者的差异,发现历史的本质与规律。在教授初中理论知识时使用对比法,能够从空间为出发点,探究多个时间所出现的类型情况,并进行对比。例如在世界史的学习中,教授资产阶级的相关内容时,能够使用对比法,把俄国、法国、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展开比较,从革命成果、革命原因、革命时间等方面,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资产阶级革命。。

五、结语

由此可见,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所需要具有的基本能力。学生拥有较好的历史时空观,对于学生全局意识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升、历史体系的构建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强.浅谈七年级学生“历史时空观”的培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3

[2]王炜强.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素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鸦片战争”内容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

[3]梁珲.历史时空观的教学维度和培养途径初探[J]高考,2016(36)

猜你喜欢
时空观初中历史
新历史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西方近代历史“元叙事”及其对世界历史编撰的影响述论
浅谈日本绘画的抽象性及影响
高中狭义相对论的教法浅论
中西文化差别之源:大小关系相反的时空观
历史上的6月